主题:【原创】中国科技创造问题 -- 晨枫
2、科研评价数量化,包括项目数、文章数、资金数,围绕政府意志形成激励,“从根本上改变、扭曲科研者的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使科技研究领域失去自己学术专业的独立性。”
3、科研人员收入不足,导致科研逐利,“大学者什么项目都拉,却荒废了自己的本业,青年学者为养家糊口不得不进行“学术依附”,这样,持久的科研创新就很难坚持下来。”
这三点确实都存在,问题在于主要矛盾是什么,或者说科研体制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应该是什么呢?
第一点,确实如楼主所言,在国外也存在,但是在国内,影响却要大很多,副作用要大很多
我以为原因有两点
中国是关系型社会,而西方是独立性社会,所以围绕着科研资金的分配的腐败程度中国会比西方大很多,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在中国的环境体制下更容易结成各种宗派,而西方更多强调个人独立,从而宗派主义也有,但是影响力要小很多---与中国教育的改革面临的难题一样,在西方,可以通过综合考核非量化的指标,在中国就难以做到,因为中国要是那么做的话,那么腐败就会严重的泛滥开来。
问题更在于第二点,西方科研界的起点高,同行评议的准确度高,因此即便是科研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腐败,科研人员也不能太过于马虎,因为大家不像中国人那样的会给你买面子(独立性社会),批判起来毫不客气。
但是中国本身的科研水平就低,大家的认识水平也不高,,这个时候有人在科研资助下出了一篇论文,然后再看一下作者的背景---啊,是某位人物的弟子啊什么的,于是本来就对自己的批判不自信的更不敢进行批判的
作者说的第二点,科研评价的唯数量论,是第一点的结果也是第一点的原因,因为大家都不敢质疑,不敢评定某论文的质量,于是索性就看谁发得多,而这些论文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创的论点,有多少错误,甚至是不是完全的抄袭也就无所谓了。
如果中国能够建立起一个相对严格的科研质量评估体系呢?
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科研质量评价体系的缺失我认为是当前中国科研界的主要矛盾。
如果我们建立了一个科研质量评价体系,那么前面所说的科研资金分配当中的腐败就会减少很多,因为同样的学术课题--科研资助,显然首先要给学术成就高的人先得--就好像分数高的人上大学,分数低的人上不了大学一样,(个人的学术成就等于他发表的论文的质量加权和,而非简单的数量)
至于学术质量标准,我原来是设想用随即方式组成检验团队,这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腐败,但是在某些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中,比较的难以做到,因为自然科学领域中细化得非常的厉害,一个国家也就那么几个人在搞那一个领域的科研。
我现在的建议是依据学者在研究中所明晰的概念和命题的数量作为依据。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围绕着两个基本点,就是概念的明晰,和命题的明晰,一个概念在一定的范畴内被明晰定义分类了以后,那么剩下的就是对概念范畴内的各个分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即各种命题--例如人类诞生的最早的科学体系欧几里得几何学。但是另一个途径是扩大概念的范畴,例如伽罗华他们在代数方程的研究过程中引进了群论,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张了数学结构的概念的范畴,以后这些概念的范畴再次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细化。每一次概念范畴的扩大意味着大量的命题需要被明晰---或者说大量的定理需要被证明。
以一个学者所明晰的概念和命题的数量来确定他的学术成果大小,至少比根据他发表的论文的数量的多少来确定其成果大小要好很多,因为很多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要么根本就是概念不清,学者们讨论了半天,连基本的概念该怎么定义都不清楚,也没有多少人敢敢于在西方人没有定义以前拿出自己的定义,他们在文章中所阐述的各种看法(可以理解为一个个命题)没有指出观点的来源---如果别的学者早就有了这样的观点,那么你再写一篇表达同样观点,并且在论证方式上没有革新的文章和抄袭有什么区别呢?
西方学术界对于概念和命题的明晰者是有明确的界定的,一个命题被他人所论述了,那么一般而言就会说明这是他人所论述过的观点,自己要写论文,要么批驳原作者的观点,要么给出不同论证,要么发展其观点等等,这样的互相尊重观点的原创的社会氛围就可以导致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而中国学者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者,基本上都是在做重复工作,就是重复着说别人已经说过的话,谁最早提出已经无法考察了。
当一个学者发现某学者的论述有问题的时候,那么他可以写论文进行批判,然后他的学术分数增加,而对方的分数减少(如果他的批判有理让对方无法反驳的话),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学术竞争机制。
而这样的学术竞争机制是刺破学术宗派网的利器。
作者说的第三点科研人员的收入不足的问题,这个要区分的来看:
确实有部分的学者收入严重不足,甚至于难以得到基本的住房保障等生活保障,这一点确实是需要解决的。
但是学者的逐利很多是他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巨大的保障,完全是他们渴求追求更大的财富的行为,那么他们一些过度的追求财富的行为就不应该了。
我有亲戚曾经去日本做访问学者,他介绍日本那边的情况是日本学者的工资就是铁饭碗,能够让你比较有体面,有生活保障,但是绝对不是高收入。
对于中国的学者,我的观点也是,中国社会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要有住房,要有各种福利,但是高工资则是没有必要的。
就基础理论研究来说,我相信一个能够真正做出成果的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于科学研究中,而对于财富是不能过分的追求的,因为追求财富会导致科研的分心。
当然工程技术课题的研究不同,你在有了成果以后将其推向社会那是完全应该的,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并且应该被鼓励的逐利行为。
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要让某年山东大学的某位海归博士那样,基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最后只好跳楼自杀。
作者提到的几个建议
1,清风明德
这个该怎么样清风明德呢,是依靠几个报告会依靠几部文艺作品来感动人还是怎么样做---这些是有一些作用,但是关键的
1),要有竞争机制,不要让庸者上位,而专心于学术的人则被边缘化,这样的竞争机制形成不了,再怎么样鼓吹大家要加紧干都没有用。
2),对于那些学术造假,学术抄袭的应该要有严厉的打击措施,例如可以收回其住房,降低其研究资质,严重的则要刑之以法。
总的来说,要让人有敬畏心理
所谓的敬,就是让那些真正做出了学术成果的人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
所谓的畏,就是让那些企图作假的人感到害怕。
整个科研界产生了敬畏的话,那么学术风气自然的会好起来。
作者提出的增加科研投入的办法确实是一个办法,问题在于怎么样增加科研投入,政府的支出也是有限的。
作者似乎没有看到西方世界的普遍的民间对科研资金的资助行为,或者说各种横向资金援助,营造一种爱科学资助科学的文化,让中国的富豪们对科学感兴趣,热心于资助科学研究,那么中国的科研资金就可以充裕很多。
西方的富豪们资助科学研究的善举确实值得中国的富豪们学习,西方人早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慈善风气,中国完全也可以学习西方的这一套,这就需要宣传鼓动了。
诺贝尔奖也不能说不重要,因为中国如果有了诺贝尔奖的话,那么科研人员的士气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爱科学的氛围可以加速的形成,科研界的风气可能会好转等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诸如863,975等计划就是应该以企业为研发主体 1 思想的行者 字225 2012-05-29 06:31:46
🙂在实际中,应用和基础的界限很难划分 7 晨枫 字451 2012-05-27 10:26:13
🙂科技部有可能会并入工信部 1 东东山 字116 2012-05-28 19:46:40
🙂他的一些道理还是对的,但是很多没有说到点子上
🙂花这句。 “中国需要诺贝尔奖吗?不需要。” shuzhu 字20 2012-05-27 00:44:49
🙂这句话值得探讨 2 PBS 字678 2012-05-27 09:26:38
🙂可以问作者一个问题 2 darkbuddy 字171 2012-05-27 00:44:40
🙂著书只为稻粱谋。 随性自在 字62 2012-05-30 2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