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个老坦克兵的记忆 -- 59特射

共:💬1440 🌺982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连队图书馆

连队的图书馆和读书活动

部队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尤其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整个社会都处于文化生活匮乏的状态。部队就更枯燥了。

1975年俺们新来的指导员想改善一下这个状态,就召集团支部的人在一起想办法。

俺那时是团支部的委员(年中又成了副书记。比较有意思的是俺这个同年兵里最后一个入团的,在当年的团支部改选时就被选为委员,让当时还没有走的老指导员大为上火,可他也改变不了选举的结果,等到75年他就复原了,再也无法和我作对了)。大家研究觉得当时社会上已经出了不少书籍了(那时已经有小说了象艳阳天、金光大道、铁旋风等高大全的),都有买的,集中起来办个小图书馆,于是指导员就在会上让大家把书捐出来,支持连队的图书馆,让大家都能调剂着看。

我们都很拥护。团支部就把具体任务落实在我身上,由我负责。俺也很热情的干起来,先在全连会上作了个动员,又用连队伙食节余打了两个书柜(为了省钱,木料是用的山上的弃木)然后俺就带着两个团员到各排去收书。然后列清单、装柜,制作借书证、登记本。

一列清单发现问题了。不少老兵捐的书都是政治学习方面的理论书籍,象《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以及上年的批林批孔文件汇编等,这明显是在糊弄事。

俺去和他们交涉,他们还铮铮有词的说是既然办图书馆,首先就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这个阵地。俺又不好从正面反驳。但你不仁俺也不义,损招谁没有,不给这些老油条点颜色看,他们还真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

俺就在全连会上发言说:有些人不好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学习书籍放到图书馆锁到柜子里自己就好不学习了。这是对学习马列的态度问题,建议连队对此类问题展开讨论。这下子把他们吓的把那些书都收回去了。

再拿来的书就好多了。那时有的书还是有可读性的,如《七星剑》之类的等,还有就是青少年自学丛书,里面有几何、代数、物理等,还有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赤脚医生手册》、《农业学大寨科技丛书》、《农村广播教材》等,读了还是长知识的。俺又把连里的老家底,5、60年代发的那些军事书籍也翻出来放进去,那些50年代翻译苏军的书籍很多是有看头的。比如精装本的《坦克》,法国人写的俄译之后我军又译成中文的《战争中的装甲坦克武器》,还有苏军的测距教材、三防教材,甚至还有一本《外弹道学》是苏军的一个博士写的。

所有的把两个书柜装的满满的。这个图书馆在本人的认真主持下,一直办的很好,很受欢迎。76年俺提干到坦克9连后,接办的人不太上心,书丢的多,指导员也没办法,只好渐渐的黄了。

图书馆办起来一段时间,大家就建议团支部搞一个读书会型的活动,把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书集体朗读一下。

其实主要原因是当时连里有几本文革前下发的《星火燎原》、《红旗飘飘》之类的书,因传看时间久了,都没头没尾的很狼狈,我们图书馆就不外借了,大家又都想看。

当时又赶上纪念红军长征40周年,广播里播放了刘帅的回忆长征的文章,这恰是《星火燎原》里有的文章。我们就借这个由头,每周利用1—2个晚饭后时间,大伙集中在一起选文章给大家朗读。

记得我给大家朗读的文章主要是从《星火燎原》第9期里选的,有“血战闻家台”、“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友们”等,都是那种比较惨烈型的,大家听的还真是热血沸腾。

本来朗读的人我们定的是74年批林批孔时连队组织的儒法斗争故事会的那几个人,但除了小庞外其他人都被大家否决了,没办法,只好我们几个上了,不过我们那时还是激情燃烧的去做这件事的。

通宝推:常识主义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