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一、从豊到禮 -- 桥上

共:💬43 🌺1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五、礼与丧礼 1.

公元前五四六年(晋平公十二年,楚康王十四年,宋平公三十年),两大霸主晋国和楚国达成和平协议,互相停战,两国所属的小国则既要朝觐晋国,也要朝觐楚国,其日常负担反而加重了,不过免除了战争的负担总是好的。第二年(公元前五四五年,楚康王十五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宋平公三十一年,陈哀公二十一年,郑简公二十四年,许悼公二年),原来属晋的小国国君们就相约一起去朝觐楚国,有鲁国、宋国、陈国、郑国和许国。

没想到,走到汉水边上,路程已过了一大半,忽然传来消息,楚康王去世了,这时各国的君臣们就开始盘算起来。

当时在丧事期间,除了在吊唁等仪式上见面,新即位的国君是不会接见外国来访者的。后来有一回,晋平公去世了,郑国的子皮不听子产的劝,想要在丧事期间与新即位的晋昭公打交道,结果白费了好多礼品,也没能被晋昭公接见(《昭十年传》:(p 1318)(10100402)、(p 1319)(10100403))、(p 1319)(10100404))。因此,现在继续前往楚国,恐怕在从事外交活动时不会有很高的效率。但从另一面讲,这是向楚国示好的好机会,从长远看可能并不吃亏。结果各自经过一番计议之后,只有鲁襄公继续上路前往楚国,其他的诸侯都打道回府了。

到了楚国,鲁襄公提出要前往吊唁楚康王,楚人竟然要求鲁襄公亲自为楚康王行襚礼,而这襚礼按惯例是由各国的使臣来做的。楚国是霸主,鲁国敢怒而不敢言。这时穆叔(叔孙豹)出了个主意,在鲁襄公行襚礼之前,鲁国方面“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殡”,按杨伯峻先生的说法,这是:以桃棒与笤帚先在柩上扫除不祥。茢音列,笤帚也。据《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则桃茢祓殡,乃君临臣丧之礼。(《襄二十九年传注》(p 1154)(09290102))。

结果楚人把鲁人的一番好意变成了怨恨,自己也没占到便宜。这两家你用一种礼仪占便宜,我就用另一种礼仪扳回面子,其实都背离了“以礼让为国”的精神。

下面是《春秋经》、《左传》以及《礼记》中的一些相关段落:

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公过郑,郑伯不在。伯有迋劳于黄崖,不敬。穆叔曰:“伯有无戾于郑,郑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而弃之,何以承守?郑人不讨,必受其辜,济泽之阿,行潦之蘋、藻,置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敬可弃乎?”(《襄二十八年传》(p 1151)(09281201))

及汉,楚康王卒。公欲反,叔仲昭伯曰:“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子服惠伯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不如姑归也。”叔孙穆子曰:“叔仲子专之矣,子服子,始学者也。”荣成伯曰:“远图者,忠也。”公遂行。宋-向戌(xū)曰:“我一人之为,非为楚也。饥寒之不恤,谁能恤楚?姑归而息民,待其立君而为之备。”宋公遂反。(《襄二十八年传》(p 1152)(09281202))

楚-屈建卒。赵文子丧之如同盟,礼也。(《襄二十八年传》(p 1152)(09281301))

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襄二十九年经》(p 1153)(09290001))

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襄二十九年传》(p 1154)(09290101))

楚人使公亲襚,公患之。穆叔曰:“祓殡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殡。楚人弗禁,既而悔之。(《襄二十九年传》(p 1154)(09290102))

《礼记杂记上第二十》:襚者曰:“寡君使某襚。”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襚者执冕服;左执领,右执要,入,升堂致命曰:“寡君使某襚。”子拜稽颡。委衣于殡东。襚者降,受爵弁服于门内溜,将命,子拜稽颡,如初。受皮弁服于中庭。自西阶受朝服,自堂受玄端,将命,子拜稽颡,皆如初。襚者降,出,反位。宰夫五人,举以东。降自西阶。其举亦西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