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一、从豊到禮 -- 桥上

共:💬43 🌺1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五、礼与丧礼 2.

公元前五三三年(晋平公二十五年),晋国六位执政大臣(卿)之中位列第六的荀盈(知悼子)忽然去世了,晋平公不喜欢他们“知”家,所以不但不哀悼,反而饮酒作乐,结果有一位屠蒯(杜蒉)出来劝止了他,这事的过程有两个版本,一出自《左传》,一出自《礼记》,后者还选入了《古文观止》,分列如下:

晋-荀盈如齐逆女(nǚ),还,六月,卒于戏阳。殡于绛,未葬。晋侯饮酒,乐(奏乐)。膳宰屠蒯趋入,请佐公使尊,许之。而遂酌以饮工,曰:“女(汝)为君耳,将司聪也。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徹宴乐,学人舍業(业),为疾故也。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女(汝)弗闻而乐,是不聪也。”又饮外嬖嬖叔,曰:“女(汝)为君目,将司明也。服以旌礼,礼以行事,事有其物(物在这里大体上是标志、信号的意思),物有其容。今君之容,非其物也;而女(汝)不见,是不明也。”亦自饮也,曰:“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臣实司味,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公说(悦),徹酒。(《昭九年传》(p 1311)(10090501))

初,公欲废知氏而立其外嬖,为是悛而止。秋八月,使荀跞佐下军以说(悦)焉。(《昭九年传》(p 1312)(10090502))

《礼记檀弓下第四》: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以上两段里都涉及所谓“子、卯”,在这里杨伯峻先生有注云:甲子为商纣灭亡死日,见《汉书律历志》引《武成》与《史记商本纪》。乙卯为夏桀亡日,见孔《疏》。当时人因此以甲子、乙卯为疾日。疾日即忌日。《礼记玉藻》谓于此二日食粗粮菜汤,亦可证甲子、乙卯为忌日。(《昭九年传注》(p 1311)(10090501))。

这两段大同小异,都是屠蒯(杜蒉)先让在场的乐工和侍从喝了罚酒,然后自己也喝了罚酒,并就此逐一引出批评这两位和自己的话,批评自己和这两位未能尽职阻止晋平公在荀盈丧礼期间饮酒作乐,启发晋平公自己觉悟,心悦诚服的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无论如何,在丧葬之时作乐,都是不合人情的,在《礼记丧服四制第四九》中就有:“凡礼(禮)之大体(體),体(體)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禮)。”在《礼记问丧第三五》中又有:“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可见尤其在涉及丧礼时,当时人所注重的就是这个“人情”。而这个“屠蒯”或“杜蒉”的所作所为就是用合于“人情”的方式唤起了晋平公的“人情”,让他改正了不合于“礼”的行为。所以屠蒯(杜蒉)之事才会广泛传布,有不同的版本流传下来。

那么这里的“礼”就是用“人情”调节家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仁”了。当时的社会是以家族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与后世大不相同;所以“人情”在当时的“政治”中占极大的分量,也远非后世能比;因此所谓“仁”、所谓“仁者爱人”也就有了较多的“政治”内涵,也就与后世一般的用法有一定距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