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父辈的农村经济史 -- 年近不惑
第一次在西西河上发这么正式的帖子,在下文笔不好,大家将就看吧。感谢鼓励!
我家祖上在山西是毫无疑问的,小脚趾的脚趾甲是两瓣,一般认为就是从山西大槐树下经过的人的后代的比盖的戳儿。那是明朝的事儿了吧,经过漫无目的的迁徙,来到了人已经全部死完的北公堂村,我的祖上,一户人家,就自作主张将村名根据自己的姓氏做了修改,说话算数,一直到现在。
祖上能吃苦,经济意识强。那个时候人的数量就是生产力,所以多生多生,繁衍到现在,我们村一个姓氏的人口数量就达到了4000人,而我回老家,全是本家,我喊人叔、伯、爷、老爷,也有人这样喊我。后来,我们家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地主,现在的半个乡镇,据说都是我们土地。即使如此,我的祖上仍然亲自下地、拾柴,他们认为勤劳、简朴、节约是保持家族旺盛的根本。
但,后来,祖上的后代,我的民国时期的祖上,我还叫祖上,是个能特别能花钱、特别能战斗(妓院、吸毒)、特别能吃(没“苦”)的人,在短短数年中,迅速将土地、家产、老婆变卖完毕,等共产党到来时,也经完全成了贫民,所以,我家的成分是贫农。不知道是万幸,还是万幸,父亲年轻时能成为根正苗红的红卫兵,得益于这个“特别能*”的祖上。当然了,农村的红卫兵不像城市那么正式。
父亲上的小学,原来是一座庙,这座庙建在商朝时期修的鹿台上。鹿台大家都听说过吧,酒池肉林。可父亲的时候能吃红薯干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
父亲的学费来自于家里持续变卖物品,比如,盛米面专用的布袋,比较长,是很厚的棉布做的,不漏面,虽然上面已经有许多窟窿了,但爷爷拿着那条布袋在村里巡演叫卖,还是换来了学费。
可有一名同学就不好了,父亲清楚的记得这位从小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苦孩子与老师就学费问题发生的探讨。
T:“你这两年的学费了,什么时候能交”
S:“俺娘说这次俺家猪卖了就交”
T:“哦。还有希望,你家猪多大了?”
S:“还没买猪娃咧”
T一口血喷到空中。
学费交了,吃饭仍是问题,我父亲清楚的记得一般要中途休息10次左右才能挪到家,有的时候甚至要爬,因为饿的。
透人骨髓的穷,发自内心的穷,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父辈的农村经济史2 81 年近不惑 字2681 2012-07-24 22:47:45
🙂老哥一定要写完,多写点。我会一直送花和宝推的。 slyypp 字0 2012-08-02 04:23:18
🙂谢谢 年近不惑 字14 2012-08-02 07:28:53
🙂父辈的农村经济史1
🙂用户乐善达到 450 以上才能【通宝推荐】 1 白赢 字252 2012-09-11 09:39:53
🙂期待中 桥上 字0 2012-07-08 12:52:48
🙂送花预订, 可一定要写下去啊 洗心 字0 2012-07-08 0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