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水利专制之源----《河渠书》的阴谋式解构 -- 普罗丁

共:💬98 🌺287 🌵6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15. 雨后彩虹

结果,几乎所有的中下层官员(包括大量高官)都泡进了水里,但是不听话的黄河水,仍然选择大量地向东南流去。面对此情此景,刘彻同学悲从中来,唱出了一首动天彻地的《河决歌》:

  

“瓠子决兮将柰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一首还不过瘾,又来一首: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穨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通过我们对此事件之背景的全新分析,刘彻的这两首诗歌,也就不难得到另一种、显然更为准确的解读。原来,20年前这里决口的时候,刘彻虽然也有些担心,但在丞相田蚡和众多知识分子的劝说下,选择了“让它流”。于是从黄河中下游到淮、泗之间,就出现了一条新河(正所谓“蛟龙远游”)。可是,随着华北中原地区(即今山东河北一带)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和集中,随着同一地区耕地的大量开发和河渠的大量挖掘,“旧川”原有的水量不够用了,而且可能还出现了泥沙堆积的现象(“水维缓”)。所以,刘彻为了堵上这条新河,恨不得把山都给铲平了。但是,“归旧川”、“神哉沛”、“万福来”之后,新河附近那些新开辟的耕地,又该怎么办呢?司马迁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决口”终于堵上了,太史公的结论是----双嬴,皆大欢喜。怎么讲?一方面,黄河“道河北行二渠”,那些渠里边终于有水了。另一方面,梁和楚这两个地方的水灾,也就解除了(“复宁”)。我这才明白,原来前边所谓梁楚之地的“不登”,指的是因为水太多,一直泡着,粮食才不易成熟。这有些令人不解:不是说河水一直流到淮河跟泗水里边去了吗?那么所谓一直泡着的地方,自然也就形成一个天然湖泊了。谁会反对出现天然湖泊呢?只有一种人,就是原先已经在里边种过庄稼、盖过房屋的人。这样的人会有多少,是个问题,司马迁认为情况很严重,但是没有具体的记载。而在汉武帝的诗歌中,只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条是“齧桑浮”,关于齧桑,一说是地名,一说就是吃桑叶的天牛,要么是这个地方完全成了湖泊,要么就是天牛依赖为生的桑树都在水里泡着了。另一条线索是“卫人罪”,卫人,一般认为是以前商代的遗民(商鞅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人杂居的地方,其文化地位有点像今天的河南。河南人的脾气是比较大的,毕竟当过皇亲国戚,见识不同,所以一旦有人“罪”起来,连天子都怕。(想想一个商鞅搞出了多大的事吧。)

  

总之,一番兴师动众,沉玉伐竹、官员下水、天子放歌之后,这个牵动着大汉朝至少50%的民众神经的问题,终于被暂时摆平了。当然,也就是“暂时”而已,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司马迁接着写道:

  

“自是之後,用事者争言水利。”

  

随着这个“争”字,一向奉行无为而治之黄老思想的华夏,被彻底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发展靠什么?今天的回答是“电”和“路”,那个年代的回答则是“水利”。中原的西方、西南方、南方,都以水利为由头,进入全面开发状态,“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

  

然后,我们的司马迁同学,回首他曾经走过和看过的几乎所有的大川,说出了一句颇有些沉重的话:“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水这个东西,究竟“利”多,还是“害”多?司马迁没有回答。而在《史记索隐》的作者看来,还是积极一点比较好,所以他的结论是“填阏攸垦,黎蒸有年。宣房在咏,梁楚获全。”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人对水做的这些事,还是好处多一些的。

  

写到这里,这篇《河渠书》解读就要结束了。但是,前边留下的一个问题,笔者还没有解决,即那时的人们对于“恐怖之水”的一种普遍意识,究竟是如何得来的?

  

其实,不仅仅是那时,对中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们,对于“洪”这个字,会有比较独特的印象。在我们最为熟悉的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洪”字则更是和几乎一切民间组织,一切民间信仰都能扯上关系。那么,这种对于洪水的普遍关切和恐惧,是来自人们确切经历的杀伤人命、损毁家产的实实在在的洪水呢,还是一种渊源流长的、埋藏在观念深处的历史潜意识?何者为主,何者为次?

  

这个问题,以笔者的能力,恐怕仍无法回答。我能够说的是,如果是前者,那么唯有尽力获得历史真实的洪水伤人数据(如板桥水库案),分析原因,改进技术和管理,以求防患于未然。

  

而如果是后者,那么就更加简单了,我们只需要意识到,所谓“洪”,与其说是一种毁灭的力量,不如说是一种破旧立新的力量。正像明清两代的人,会非常巧妙地把“洪”字改成“红”字,把“洪发会”说成“红花会”一样,西方的上帝耶和华,在跟人类始祖之一诺亚立约的时候,他所指向的,也不是陆地上弥漫的大水,而是天上的彩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