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上等上的果子(续二――十五) -- 履虎尾
这一段中的"粳米",不是一般的水稻,而是一种种植在旱田里的稻子。虽然好吃,但产量很低。旧社会时候,东北的细粮有两种,一是白面(小麦);一是"粳米",就是旱地里的稻子。粳米的谷,叫"粳子",粳子其实就是水稻的一种,做成饭吃起来的味道也差不多。由于少而稀罕,又好吃,一顿吃六碗不算夸张――想当年俺在农村插队时,一顿吃二斤细粮,那是小菜一碟。
水稻产量高,又好吃,东北为什么不种水稻呢?有几个原因的:
一是因为,关东的汉人,绝大部分是从山东河北闯关东过去的,而他们的老家山东河北不出产水稻,他们也不会种,没种过,主要种植高梁、谷子、玉米、大豆、小麦、粳子。小麦和粳子是细粮,好吃,但产量很低,一般的人,除了过年,是很难吃到一次的。这些农民到了东北,还是如此。千万不要怪中国农民保守,他们实在是不能用一年的收成来赌命运。
二,那年月,在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主要是"朝鲜族"人,并且,他们名义上已经是"倭族"人了。他们种水稻,挖沟通水,硬从汉族农民的农田里通过,为此,引起了不少纠纷,械斗。背后或者公开支持这些"朝鲜"人的,就是关东军。九一八事变前的万宝山事件,其原因,就是朝鲜浪人要引水种稻,硬是要把水沟挖在中国农民的旱田里!
三是不算原因的原因,东北天气寒冷,阳历五、六月水还是很凉的,下水腿会抽筋,东北人又很怕冷;再,水稻性凉,吃了胃里冒酸水,烧心啊,呵呵。
因此,一个时期内,种植水稻还是大田,就成了区分民族的标志。
去年暑假回家陪老母亲聊天,谈到东北的水田、旱地等等,母亲告诉我,"九一八"前,中国人没有种植水稻的,没听说谁种,都不种。九一八后,倭寇为了铁路安全,强令:铁路两侧五华里内,不许种植高梁、玉米等高杆作物,只能种植黄豆、谷子、等低棵作物。于是,朝鲜族人与倭人如鱼得水,而一些中国农民也才不得不慢慢地改种水稻。例如浑河南边苏家屯一带,就是九一八后改种水稻的。
至于现在东北农村,水稻越来越多,因为产量高,又好吃。这也是合作化带来的。如果没有合作化,你自己家的那几亩被别人家包围着的旱地里,能引水进来吗?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 上等上的果子(续十) 13 履虎尾 字5533 2005-04-18 05: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