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投资(一) -- 陈经
上节说,大投资是一个正反馈过程。长期看,实践证明投资能力确实越来越高了,30年正反馈增长了上百倍,对政府的吸引力特别大,超过任何其它办法。短期看却不是这样,为了把大投资搞下去要想尽各种办法,麻烦事很多,经常觉得搞不下去了,马上要出事,把崩溃论都招来了。这就是大投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大投资是一个反复短期博弈的过程。
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勾心斗角,不停地费劲心机短期决策,贯穿始终。地方要与别地争抢资金、项目、市场,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中央与地方互搞“压力测试”,地方抢上项目、抢拉资金,出了麻烦事就找中央收拾又怕真惹毛了,中央搞紧缩逼地方过苦日子转型,又怕真弄死了不好收拾。这些博弈看上去复杂而且危险,有各种边缘试探行为,经常搞出乱子。
正确理解大投资,要看到长期巨大的正面意义,也要看到反复短期博弈的痛苦。如果最终成功了,那么大投资发生在中国总体是好事,或者是个幸运的事。另一方面,如果个人或者公司、地方政府在短期博弈中损失惨重,长期的好处可能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整个国家折腾过头翻了船,连长期也不是好事了。
到目前为止,大投资是中国独特的大招,非常有效果。但它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充满了混乱与痛苦,就是现在都很多人说搞不下去了。大投资的两个特点,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互为依托、不可拆分。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好处,中央与地方也没理由去搞这么混乱的博弈。如果没有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大投资也不可能搞得起来,不是搞乱套了翻船,就是死气沉沉发展缓慢。
这里要搞点哲学讨论。就是在博弈中,什么叫正确错误。从中央来看,地方上的瞎折腾是错误的,第一节中的大段自我检讨具体描述了这些错误,有更好的办法,就是自主创新、科学发展。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如果好好配合,是能够把大投资干得更好的,乱子会少很多。这也是我以前的观点,就是要相信水平更高的中央,一起把宏观调控搞好,大搞自主创新产业升级。
上半年到各地看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建设大发展,深有感触 。不存在一个“水平更高”的中央,所谓“水平更高”,是不可检验的,干的是不同的事。众多地方与中央以及部委,各有各的屁股,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本份。地方与地方之间,干的事差不多,操作起来有水平高下之别。中央大领导,也有水平区别。
地方干部,以前是感觉土。多年前在合肥听广播,市局推出一大堆1688888之类的吉利电话号码逐个拼凑谐音郑重介绍卖钱,土得掉渣,也卖不上价。现在真不能这么说。信息流通很快,干部接触的事多眼界更宽,经常开展学习,进步很快。自称“建设学习型政府”,在全球来说是个怪事,是真的,不是以前政治学习走过场,各种讨论很开放,是真有动力去琢磨。地方上推出的各种大投资计划,水平不低,以前是搞不出来的。为了把计划推进下去,各种操作让人眼花,局外人看都看不懂。
有了一定水平以后,地方上的投资计划就不能简单地说是瞎折腾了。以前是不行,不少计划象赌博或者骗钱,这也是朱镕基狠压投资的原因之一。我以前写过贵州的一个硬盘项目,技术创新水平不具备也要硬上,这样的例子不少。而且以前项目少,不合理的比例高。
现在具体一个个项目名字列出来,看着都比较象样。比如湖北的5万亿投资计划,刚出来听着很象是大忽悠。但是看具体项目,还比较合理,就是项目多、细。外国说中国鬼城,拍了照片,宣传成中国到处是鬼城一样。多年来说来说去,也没找到几个。真正比较象的就只有鄂尔多斯,钱多瞎闹的。其它象郑东新区之类的,地方群众自己清楚,外地人不了解情况瞎起哄。想折腾出一个鬼城不容易,那么多项目要钱,哪有闲钱去折腾卖不出去的鬼城,早完蛋了。也有一些不合理的项目,但现在项目这么多了,比例在改善。这不太好统计,是我的感觉,以前不容易找靠谱的项目,现在各地随便一找就是一堆群众基础很好的项目。地铁就很多条,哪都是需要的,不然发改委也不可能批。有时说起来就是大投资坏事,具体到各个项目,地方群众盼着搞的不计其数。
让地方上心怀大局,不要搞,这不是办法。地方与部委就是应该想法搞好自己这块的大投资。铁道部的搞好铁路投资,省里的把一个省建设好。在其位谋其政,这是正常的思维,地方群众也是支持的。一些人提起大投资就说是剥削民众、搜刮国家,很无聊。主要的国家资产还就是大投资弄起来的,民众本来也没有啥钱。与其在血汗工厂里被外资剥削,还不如给大投资干活增加国家资产。老百姓也明白这个道理,对具体的项目是支持的,盼拆迁,盼那铁路来到我家乡。甚至一些大麻烦项目,比如新余的光伏,也不能说当地群众反对,人均GDP一举升至江西省第一,就业收入都有好处,虽然现在麻烦不小。老百姓围起来把平价大楼盘几天买光,各地经常有。先不说是不是泡沫或者搜刮,这是对当地的信心,总比北京供应短缺二手房猛涨好吧?
就是说,我们对地方上努力想搞成的那些大投资项目,要有理解与同情,特别是很多以前混得不太好的地区。不要一说就是当地官员瞎折腾捞钱,这是公知以偏盖全的手法。要看具体的项目,好的支持,坏的批评,当地群众更清楚。好的项目不计其数,这也是大投资必须要搞的原因。地方上想尽办法搞好项目,多搞项目,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博弈起来就应该这么行动,难道去为别地着想?
中央在博弈里面,也不能说是错的。即使各地的项目都是正当的,都猛上,就会过热、过剩、钱紧,必须控制,经济学家说得很多了。这是中央应该干的事,不是说地方上应该自觉,不然要中央调控干啥?博弈就是这么进行的,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各有利益诉求。以前宣传说的“统一思想”是不可能的,违反人性,谁真听中央的谁倒霉。你不投人家投更多,你等天上掉下来自主创新,人家拉来企业占了市场再说。
要注意, 这是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这就有意思了。博弈论里,一次博弈,双方各自为自己的利益短期决策,囚犯都揭发对方,结果全局上吃亏都吃牢饭,达不到最佳结果。但是反复博弈,人的决策就会进步,“学习型政府”在学习。地方上慢慢就学会了,多弄些自主创新型的大项目,多搞靠谱的好项目,不要瞎折腾钱,能从中央捞到更多支持。中央也学会了,不能大收大放大转向弄得下面无所适从,不能一刀切。真浪费的项目坚决砍,楼堂馆所五年不许建,好的项目要大力支持,加大铁路投资让群众开心。博弈要这么玩,地方与中央一起不断进步,虽然有时是痛苦的。不进步,就白痛苦了。要是老不进步,那就不好办的,群众都会很有意见,也看得出来。现在一个流行词“倒逼”有点这个意思。博弈中痛苦的一方就会想新招,办法是人想的,改革是逼出来的。你以为中国要完蛋了,其实很多人在想招。
以上是对大投资的框架性描述,差不多了。结论是:
大投资是一个长期正反馈、短期反复博弈的过程。大投资要在反复博弈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才能实现长期正反馈的效果。
看了文章前面部分的读者对大投资有很多误解,完整的理解请务必参照这一节。
(待续)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美国人的次贷,归根究底, 10 月色溶溶 字222 2013-08-07 22:23:08
🙂你叫不醒装睡的人:) 奶嘴老仙 字0 2013-08-09 03:46:12
🙂金桥银路铜建筑,豆腐渣现象层出不穷 1 迷途笨狼 字0 2013-08-08 09:52:15
🙂大投资(六)
🙂过热、过剩 光之间 字559 2013-12-05 12:30:33
🙂地方上看起来貌似投资很大,具体到项目上还真不太够 1 米宝 字257 2013-08-20 02:06:17
🙂这个部分有论持久战的意思 4 青山碧水间 字142 2013-08-09 03:11:37
🙂政委灵魂附体 奶嘴老仙 字14 2013-08-10 09: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