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04 -- 桥上
《宣十五年经》: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p 0757)(07150002))(061)
一些补充:
“平”大意为讲和。
《宣十五年传》: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p 0759)(07150201))(061)
我的粗译: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景公想要派兵去救援,晋国大夫伯宗阻止说:“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上天正眷顾楚国,我们争不过他们。虽然我们晋国很强大,也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请主上先忍耐一下吧。”晋景公放弃了出兵的打算。
一些补充:
这段《左传》就是成语“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òu)的出处,但现在我们使用这个成语完全是负面的意义,而古人在这里举“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这些例子却是在强调越是强大就越要能包容,强者都是能包容的。
这段《左传》还应是成语“鞭长莫及”(biān cháng mò jí)的出处,现在我们用“鞭长莫及”这个成语,一般是用作够不着的意思,但体味这里“虽鞭之长,不及马腹”的说法,其本意应该是有所顾忌而不能去做。
虽然不常用,但“高下在心”(gāo xià zài xīn)也应是成语,而且在当时就已经是成语了。我体会这句成语大体的意思应该是:高贵还是卑下取决于内心。
《宣十五年传》: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穀,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霣,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p 0759)(07150202))(061)
我的粗译:
于是晋景公派解扬前往宋国,让他告诉宋人:“晋师悉起,将至矣。”让宋人不要投降楚国。但解扬在半路上被郑人抓住献给了楚人,楚庄王应许他丰厚的奖赏,要他反过来说。解扬不肯答应,楚人再三请求他,他终于答应了。楚人把解扬带到前线,让他登上楼车向宋人喊话,他竟借此机会把晋景公的意思都告诉了宋人。下来以后,楚庄王要杀解扬,还派人斥责他:“你既已答应了不穀,为什么这么干?不是我‘无信’,是你先反悔了。赶紧接受惩罚吧。”可解扬回答说:“下臣听人说,主上能发布好的命令是‘义’,臣下坚决执行命令是‘信’,坚持‘信’来实现‘义’就是‘利’。想事情不忘‘利’,一心一意维护社稷,这才是民之主。有‘义’就没有两个‘信’,有‘信’就只听一个‘命’。主上用赏赐引诱臣下,这是不知命,受命以出,有死无霣(同陨,坠落,指不能完成使命),什么赏赐引诱得了呢?臣下答应主上,是为了完成我的使命,牺牲生命而完成使命,是臣下的幸运。这样,我的主上多了个‘信臣’,臣下又能得好死,我还有啥不满足?”听了这话,庄王放了他。
《宣十五年传》: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p 0760)(07150203))(061)
我的粗译:
第二年夏五月,已经包围宋国八个月,楚国军队打算退兵了,“文之无畏(子舟、申舟、毋畏)”的儿子申犀拦在楚庄王的马前,趴下磕头,哀求道:“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他是说楚庄王说话不算话。楚庄王答不上话来了。这时,正替楚庄王驾车的申叔时发话了:“只要我们在这里盖房子,并且派些人回去负责耕种,宋人一定会屈服。”楚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建议。
宋人见了楚人这些行动,害怕了,就让首席执政大臣华元趁夜晚潜入楚军营内,登上楚国司马子反的床,把他弄醒,对子反说:“敝国的主上让‘元’来传话:‘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华元传达的这段话的大意是:我们虽然把小孩子都换着吃了,把死者的骨头都挖出来当柴禾烧了,但是就算我们全城人都会死,我们还是不能接受城下之盟,要是你们肯退兵三十里,我们将随时听从贵国的要求。子反害怕了,就和华元盟誓,并禀告了楚庄王。于是庄王下令退兵三十里,与宋国达成和约,两国盟誓时盟辞为:“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一些补充:
关于“筑室,反耕者”,杨伯峻先生注曰:
刘文淇《疏证》云:“筑室反耕,当是古人围师久留之法。《晋书石勒载记》,勒遣李龙讨徐龕,龕坚守不战,于是筑室反耕,列长围以守之。《慕容儁传》,慕容恪进围广固,诸将劝恪宜急攻之。恪曰:‘彼我势均,且有强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毙。’乃筑室反耕,巖固围垒。《秃发耨檀传》,蒙逊围乐都,三旬不克。筑室反耕为持久之计。皆用申叔时之策也。”
由这里也可见楚庄王此次也是举国出动,不过我猜当时农夫未必参军,因此派回去的应只是监工,若如此,则和后世的“筑室反耕”有微妙的差异。不过从这里也可看到,“筑室反耕”(zhù shì fǎn gēng)也是后世一时的成语。
这里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为:你不可对我戒备,让我来去自由,在此前提下,我不会借来去自由对你突然袭击。但这个盟约有点像著名的《中美商约》,实际上对双方的意义是不同的:宋国是小国,不大可能去袭击楚国,而其交往对象大多在北方,也没有太多经过楚国领地的需求;反之,楚国正在向北、向东扩张,就很需要经过宋国的领地;所以这是个不平等条约。现在的成语“尔虞我诈”(ěr yú wǒ zhà)应该就是出自这一段《左传》,但却意为双方勾心斗角。
关于“虞”,《左传》里多次提到: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隐五年传》(p 0045)(01050401))(017);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文六年传》(p 0549)(06060401))(049);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成九年传》(p 0845)(08091002))(068)。因此,要求宋国不“虞”是很过分的。当然,如果是“城下之盟”,条件恐怕就会更严苛。
————————————————————
《宣十八年经》:
甲戌,楚子-旅卒。((p 0776)(07180005))(061)
《宣十八年传》:
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p 0778)(07180401))(069、061)
我的粗译:
楚庄王死了,影响到楚国对我们鲁国的支援,于是我们鲁国倒向晋国,请晋国帮助我们抵抗齐国,后来楚国又发动了蜀之役讨伐我们鲁国。
一些补充:
关于蜀,杨伯峻先生有注:“蜀,鲁地,或以为在今山东省-泰安县西,或以今汶上县西之蜀山湖当之。据成二年《传》,其地当与阳桥相近,则前说较确。”愚以为成二年《传》所述楚军是从鲁国西面卫国而来,故此蜀还应是汶上县之蜀,推测其位置为:东经116.41,北纬35.54(蜀山寺,寺前铺北);《春秋左传注》初版所附的齐鲁地图在泰安县东南标有蜀,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7.16,北纬36.14(大汶河与泰安市之间)。
楚庄王死于甲戌这天,应该是出自楚国对鲁国“告”的记录。楚子-旅即楚庄王。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
“旅”,《谷梁》作“吕”,)史记》作“侣”,音同通假。楚君之卒书于《春秋》者始于此。但终《春秋》,未尝书楚君之葬。襄二十九年《传》称“葬楚康王,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而《经》亦不书葬楚康王。《公羊传》云:“何以不书葬?吴、楚之君不书葬,辟其号也。”《礼记坊记》亦云:“子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恐民之惑也。’”郑《注》云:“楚、越之君僭号称王,不称其丧,谓不书葬也。”盖书葬,必书“葬楚某王”,等于承认其王号,故不书以避之。实则考之彝铭自称王者,不限于楚、吴、越。然《经》皆不书“王”,多书“子”。
桥案:或者《春秋经》中“葬”之记载均出于周王室所“告”,则因楚国不承认周王室的地位,“葬”时不请周王室的代表,周王室自然也就不会将楚王之“葬”“告”给鲁国。
下面是近年发现的熊家冢楚墓群的一些图片,截自网上,据认为该楚墓群的主墓是一位楚王的陵墓,虽然不是庄王陵,但也可从中想象庄王陵墓的规模:
熊家冢位置示意图(东经112.01,北纬30.62——其地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宗北村和当阳市河溶镇星火村):
陪葬车马坑,其中发现了至少三部“天子驾六”的车辆:
考古工地俯瞰:
主墓:
下面则是纪山楚墓群的图像,也截自网上,据说其中的薛家大洼墓(东经112.15,北纬30.55—纪山寺西北)可能是庄王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考虑到郑国虽是个小国,也是周宣王弟,王子友亲王的封国 2 三力思 字214 2013-10-07 09:48:53
🙂还有其他可能 1 桥上 字637 2013-09-30 12:56:38
😁参考京剧《将相和》 1 益者三友 字0 2013-09-19 11:50:29
🙂《左传》中的成语04附:楚庄问鼎4
🙂《左传》中的成语04附:楚庄问鼎3 6 桥上 字7872 2013-09-19 07:01:24
🙂《左传》中的成语04附:楚庄问鼎2 4 桥上 字12628 2013-09-19 06:56:56
🙂《左传》中的成语04附:楚庄问鼎1 7 桥上 字8451 2013-09-19 06:55:12
🙂《左传》中的成语04 补 2 桥上 字3336 2013-09-19 06: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