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小马拉大车——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的一大特色 -- 江南水

共:💬140 🌺1065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小马拉大车——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的一大特色

当面对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时候,我发现除了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北部以及西南的青藏高原,其他的部分都多少跟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有些瓜葛。

两千多年前,这片土地上的物质财富大都集中在黄河两岸(矿产资源大多来自长江流域),人口也大都集中于此。在短短的160年的时间里(前221年~前59年),就是凭着这些物质财富和人口数量,农耕人东西南北四面出击,完成了一次陆地上的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

在那个农耕年代,黄河两岸能提供多少物质财富,我实在没能力考证,但是,当时有多少人口,还是有据可推算的。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汉帝国的人口大约是6000万(59594978)。面对如此规模的人口数量,班固都禁不不住赞叹“汉极盛矣”。多说一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数字几乎就是农耕地区官方人口统计的极限(开元盛世也不过才48143609人)。

自昭宣开始,西汉社会就没怎么折腾,大体上算是稳定,所以人口应该是正增长。那么,倒推一下,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整个汉帝国(包括以前的秦帝国)的人口应该远远少于6000万。

有限的人口,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创了千年基业,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非键盘所能形容。

区区不才,按时间顺序,试着粗线条的勾勒一下先辈们当年的事功。

南方篇

在继承了周人的故土后,秦人又继承了周人的功业,于公元前221年重新一统中原,嬴政的ID也由“秦王政”换成了“秦始皇”。但是,秦人黑色的军旗却依旧高高飘扬在长江以南,他们的目标是南方的越人。

说起来,越人的祖上也阔过。想当年,在一代雄主勾践的带领下,越人先是灭吴,后又北上渡过长江、淮河,威震中原,其气势之盛,一时无两。(当是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不过,暴发户就是暴发户,越国虽然能够灭掉同样是爆发户的吴国,但是,面对在春秋争霸中积累了丰富斗争经验的老流氓们的时候,他就要倒霉了。这不,在齐国的忽悠下,越王无强就傻呵呵的去挑战当年吴国都没搞定的楚国,结果,越国被楚国给灭了国。从此,越人就回到了一盘散沙的部落状态,散落在东海之滨。这些部落在自己的地盘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是他们都得受楚国的节制。(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掉楚国,顺手也把楚国节制越人的权力接收了过来。但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建立起绝对中央集权的秦国,绝不允许啥高度自治权的存在,统统的郡县,必须的。在越人的地盘上,秦国同样设置了郡县,会稽郡(今天浙江一带)、闽中郡(今天福建一带)。那些越人部落的头头脑脑们可就苦喽,他们不仅再也不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吆五喝六了,还得乖乖的听大秦派来的小鱼小虾们的使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当时的越人虽然早已没有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魄力,但是,其中的有些人还是很有非暴力不合作胆识的。面对秦国的逼人气势,这些越人冒着喂鱼的危险,很有种的东渡到了沿海岛屿。

这些跑到东海岛屿上的越人,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外越。不用说,生活在会稽郡、闽中郡的那些越人,就是“内越”喽。就这样,曾经是一个整体的越人,有了内外之分。

公元前210年,在最后一次巡狩天下的时候,为了切断越人之间的内外联系,秦始皇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当地的越人搬家到内地,内地的各种罪犯前来会稽郡,填补越人走后留下的空白。(是时,徙大越民置余杭伊攻。因徙天下有罪适吏民,置海南故大越处,以备东海外越。

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双向移民之一,唯一的问题是,此项政策出台后不久,秦始皇就在巡狩途中驾崩了。此后,帝国的中央政府忙着权力交接,也就顾不上这些小事儿了。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如果”一下。如果会稽郡还是越人的天下,作为丧家之犬的项氏叔侄,撑死了也就是一个吴芮;如果会稽郡是移民而来的罪犯的天下,项氏叔侄将永无出头之日。恰恰是秦始皇这个半吊子工程,给了项氏叔侄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呵呵,有时候,真正的历史比小说更有趣,琢磨起来更有味道。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商鞅的那套把戏,跟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是合拍,杀了陈王胜,自有后来人,不是刘三就是张三),个人的境遇则是偶然的(刘邦、项羽的成败,就透着一股无法确定的偶然性)。

——————————————————————————————————————

在吃下了楚国的遗产后,秦始皇的目光又投向了五岭以南那片神秘的土地。五十万大军,在皇帝陛下的号召下,气势汹汹的翻过了五岭,开始了农耕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扩张。

这是一次艰难的扩张。

在中原地区战无不胜的秦军将士,一头扎进岭南后,就先领教了当地土地爷的厉害。这嘎达真他娘的不是人呆的地方,湿热、瘴气、蛇虫等这些当地土特产,哪是北方汉子能受得了的,这些东西分分钟都能要了他们的命。还没有跟当地的越人交手呢,自己就先来了一批非战斗减员(南方暑湿,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蠧生,疾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最近的例子是四野南征,南征途中四野的将士们也吃足了江南土地爷的苦头,不得已搞了个“兵强马壮运动”。

还有比当地自然条件更可怕的呢,那就是远征的将士们吃不上饭。岭南的北方是五岭,粮草可以通过赣江、湘江、沅江输送到五岭以北,再往前,把粮草投送到岭南战区,就得靠后勤人员的脚底板了。后勤人员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后,供应到岭南的粮食总量,还能剩下多少呢?

为了解决前方将士的肚子问题,秦帝国上下动足了脑筋,最后拿出了一个惊人的解决方案,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一条水渠,也就是震古烁今的灵渠。灵渠的修建利用了盘山公路原理,其消耗的人力物力,很难估算,个人估计不比长城小。

灵渠竣工后,巴蜀一带的粮食装上船,就可以沿着长江进入湘江,再通过这条水渠进入漓江,然后进入珠江,最后直达战争的最前线。

后勤补给问题解决了,征战多年后,秦军将士们也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然后……,岭南就并入大秦帝国的版图了。

征战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做到岭南地区是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续的工作麻烦着呢。最关键的一步是移民,首先用这些移民带来的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力改造当地越人的生产方式,其次用这些人带来的文化消解当地越人的敌对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扩张中,中原地区的女性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5000名没有丈夫的成年女性,在帝国的需要下,被迫来到了岭南。开疆拓土,岂是男儿之专利,必要时,巾帼并不让须眉。

诡异的是,在秦末大乱时,这些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中原人,却做出了背叛大秦帝国的举动。

通宝推:GWA,老老狐狸,醉寺,何求,被明月兮佩宝璐,夜郎国主,天涯睡客,忘情,常挨揍,板砖黄,二锅头上品风度,普罗丁,李寒秋,西安笨老虎,东方射日,石狼,履虎尾,老沛,笑一笑十年,文青,大胖子,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