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次失败的宫斗:聊聊这次共和党的失误(一) -- Javacai

共:💬104 🌺662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参考两个社会的国情

(一)

加拿大医生的“产量”低,固然是业界故意为之,但政府肯定是支持的。

加拿大只有公立医院和家庭医生诊所作为医生就业的出路,安排一个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国家要配套大量资源;而且家庭医生每看一个病人,国家就补贴一笔钱,医生越多,就诊量越大,国家负担越大,既养不起病人,也养不起医生。目前至少有1/6的加拿大培养的应届毕业的医/药专业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一个原因就是纯国营的医疗行业不愿增加工作岗位。

家庭医生的收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的计算方式,死工资,适合居民少的偏远地区;第二种是固定工资外加按就诊人头算,等于工资加绩效奖金。现在安省居民多(家庭)医生少,多数家庭医生主动选择第二种计算方式。

复合计算,就要求家庭医生每天安排的预约病人要满档,否则就是浪费医生的时间,减少诊所收入。这带来几个坏处:

1,诊所前台小姐机械地给每个预约安排同样短暂的就诊时间。但有些病人检查的时间长,于是越往后排,下个病人等待的时间越长,始终是恶性循环,宁可让病人等,不可让医生等。

2,每个病人就诊,医生只肯看一个病症,加看第二个毛病已经很勉强;你说第三个,肯定要你再预约下一次。因为医生按就诊次数向政府报销。

3,就诊时匆忙敷衍。很多医患冲突,就是病人等2小时,看病才3分钟,医生连正眼都没瞧你一眼就埋头开方,哪里有“望闻问切”。病人说这里那里痛,都懒得叫你脱衣检查。

4,预约通常要提前3天以上。多数家庭医生全天的预约(尤其是晚上,即病人下班来看)是排满的,临时(非预约)进门求诊是不行的。通常你发个烧,给公司请病假后赶紧预约,今天已满,也得3天后去看,烧都退了。

5,有资格申请开诊所的医生数不够,安省有部分新来的移民无法就近参加到一个诊所里,就是说该诊所病人够多了,不收你,不建档。

6,大量的处方药品种,没有医生的药方,药店是不卖给你的,这使得家庭医生和医院医生具有垄断性权力。同时医生具有很高的社会信誉,在申请医疗补助甚至公民入籍申请中都能起关键“证明人”的作用。(这条不算是坏处)

但“免费就诊”(而且不是“先交后退”),在加拿大这是对的,充分落实了“免费医疗”政策。

(二)

反过来说,在医生的角度看,读个医学也很不容易,而且当医生有职业风险和自我心理压力,所以适当的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是应该的。否则尖子同学都去读金融卖赎罪券,那也不行。加拿大的“医疗资源控制”,就是迁就医生团体,使他们不为“销量”发愁,只要认真工作,就一定有足量的回报。

我的建议,就是在中国,把一些不喜欢在大医院的办公室政治里打混的青年医生,和退休老医生的潜力发挥出来,让这些有资质者挂靠一个规模企业(就是铺保,因为万一涉及医疗事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担保),然后申请开办诊所。诊所收挂号费(诊金),由各地(市)卫生局按当地情况,核定一个挂号费最高限额(比如50元/次),封顶。在限额以下,各诊所自订挂号费,可以一天一变,一天数变,随行就市。上门出诊,另收车费。这样经过市场淘汰,好医生收费高些,仍可以满足生计。

这个“小诊所”的建议,同加拿大的全国一致体制是很不同的,其特点是:

1,拾遗补缺的辅助性质,只涉及“患者需求”的增量,不动存量,不影响现有大小医院,街道医院的业务量,你们大可以马照跑,舞照跳,请照吃,败照腐。

2,给出路。给3类“另类医生”出路:退休还有工作精力的;个性适合单干的;在医疗事故中受处分的。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家境不坏,不喜欢在大医院靠当学徒,擦鞋,慢慢熬资历熬职位;而有些医患冲突,从安定社会/安抚家属的原则出发,院方解决事端从快从重,有些医护人员是受了委屈的,而且戴了这帽子,以后在系统里怎么呆下去?这些同志,只要不是犯了大错误,那都是很可惜的,毕竟学业经验都来之不易啊。

3,尝试创新。中国人民的新三座大山,看病是其一吧?怎么解决,要靠多方向试探,摸石头。“小医院”一开始可以星星之火,以观后效嘛。

4,有其负面效应,比如不易管理,容易被社会上不良势力影响,甚至同流合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