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赫克托耳读《金瓶梅》 1 人口买卖 -- 赫克托尔
任何国家的军队,最高级都分为若干军种,下面是兵种,合称为军兵种。本文的名字叫《2条腿走路》,涉及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命名了恋母情结的希腊悲剧人物俄狄浦斯,遇到狮子身体的美女斯芬克斯,后者让他猜谜,故事大家都听过,早上4条腿,中午 2 条,晚上 3 条。对一个国家来说,军种相当于腿。现在大部分国家有 3 大军种,陆海空。比如英国,三大军种是:陆军、皇家海军、皇家空军。注意,陆军没有皇家二字,因为陆军跟着反贼克伦威尔作乱,差点颠覆王室,而且陆军的招募权属于教会。军种最多的国家,应该是苏联,曾经有 5 大军种:陆、海、空、战略火箭、防空;中美都有4大军种,中国:陆、海、空、二炮;美国:陆、海、空、海军陆战队。
世界上最早的军种,莫过于陆军,包括希腊,我就从希腊陆军说起。希腊现在是个国家,但在近代希腊王国从奥斯曼帝国独立之前,希腊只是个文化名词,连地理名词都不是。举个例子,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就是希腊人,不过他的祖国和活动区域都在西西里岛,按现在的行政区划,他是意大利人。希腊有上百城邦,人口上万的就算多了。
无论实行民主还是寡头、君主制,希腊城邦的公民的权力都很大。希腊所有城邦都实行民兵制,特征是只有公民才能当兵,当兵是权利也是义务。希波战争之后,由于战争频繁,没有公民权长期在该国定居的外国人,相当于有绿卡的人,也可以当兵,这些绿卡兵的战斗力低下,忠诚也不足,守城还行,不能指望打野战。民兵制的特点有2, 一是全民皆兵,以雅典为例,男性公民从 18 岁进入服役年龄,60 岁才能退役,考虑到卫生条件和战争频发,18 岁之后,除了病死、事故,死在战场上概率极高。二是士兵自备行头,包括头盔、胸甲、盾牌、长矛、短剑5大件。
国家不提供装备,如果你很有钱,能买得起战马,你就是骑兵。希腊、罗马都实行阶级制度,按财产划分。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会把臣民划分为若干集团,无非 3 种分法:
1 阶级划分,就是按财产多少划分;
2 按社会分工划分,中国从管仲开始分士农工商,印度有4大种姓,萨珊帝国也有 4 大种姓;
3 按与统治集团或皇族的远近划分,如元朝的4等人。
地中海世界按财产划分阶级,有他的合理性,雅典分为 4 个阶级,罗马共和国分的更细,6 个阶级。以雅典为例,四个阶级叫啥,划分标准我就不说了,称为第1,2,3,4 阶级就行了。第一阶级最有钱,他们一般不服陆军兵役,更愿意做海军的舰长,具体的情况到说海军的时候再说;第二阶级穷一点,依然很有钱,他们能买得起战马,做骑兵,所以叫骑士阶级;骑士阶级很重要,类似中国宗法系统中的士,社会地位既不是最高,不招人恨,有很大上升空间;第三阶级人数最多,以自耕农和小地主为主,他们是市民或公民的主体,能承担购买装备装步兵装备的费用。伯罗奔尼撒战争前,雅典鼎盛时期,雅典大头领伯利克里算过,雅典能出 1.3 万公民重步兵,他们几乎全是第三阶级。第四阶级最穷,也叫贫民,买不起装备,只能做轻步兵,具体说就是做投石手、弓箭手,打打杂之类,或者在不需要自备装备的海军中做桨手。越有钱的阶级,在军队中的地位越高,战胜获得的战利品也越多,一旦战败,他们的损失也最大;反之亦然,总之,钱多意味着负担重,也意味着回报大。
希腊重步兵,学名 hoplite, 战术叫希腊方阵。荷马史诗时代,重步兵的装备已经定型,就是5大件:盔、甲、盾、矛、剑,地中海世界基本不用弓箭,使用标枪、投石,这与地中海世界的社会结构和战术安排密切相关。
布鲁塞尔博物馆的花瓶
这幅图的装备已经很齐全了,除了没有短剑,一应俱全,左下角放着科林斯式头盔,特征是只露出眼睛,鼻子嘴都被遮挡,中央有一道很长的护鼻,嘴两侧向前包住嘴,只留一道缝隙,头盔上装饰纵向的马鬃,显得很漂亮,这种盔的防护效果固然好,但视野狭窄,耳朵包在里面,听不见声音,戴着很不舒服。除非开战,将士不会把盔戴在头上,会往上放在头顶。
换一张图,侧视
这是雅典繁荣的始作俑者,地米斯托克利的胸像,他把头盔往上挪,放在头顶。
希腊人没有裤子,所谓长袍,就是一件开了四个孔的筒子,从头套下来,古典时代只有 2 个民族穿长裤,波斯人、法兰克人。
图中的2个人,一看就知道是希腊和波斯人,波斯人穿长裤,希腊人没有,由于没有裤子,希腊人的衣服类似裙子,上身再套一套铠甲或刚性的胸甲就行了,希腊人不穿靴子,穿皮带鞋,罗马人也如此;小腿上穿胫甲,胫甲不是必须的,盔、甲是必要的装备。
盾牌发明的很早,不过最早的盾只有中间的皮带,手握不住,会在手心中滚动。于是希腊人把盾牌像背书包一样,挂在左肩和右胯之间。之所以挂在左肩,一来保护左侧的心脏,二来距离右臂远,加大右臂活动空间。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记载,小亚的卡利亚人发明了三样东西,【他们首先懂得把羽冠套到头盔上面,他们把纹章加到盾牌上面,他们还发明把把手加到盾牌上面去。原来在这以前的时候,盾牌是没有把手的,持盾的人只得用一条度带,再把它套在脖颈上从左肩的地方挂下来。】
头盔的羽毛只有装饰性,军事意义不大,不过久而久之,羽毛成了地位的象征,地中海世界发明了其他羽毛冠,比如罗马军团的百夫长,也叫百人队长,英国有一种坦克叫百人队长,百夫长的头冠是横向的扇形。
罗马百夫长,
罗马军团士兵,头冠是纵向的
其他样式的头冠也有,比如迦太基人喜欢在头盔两侧各立一根羽毛。现在头冠也流行,有一种发型叫莫西干头,印第安莫西干人喜欢留,特点是两侧剃光,中间留纵向一长条。小贝因为莫西干头,跟弗爵爷干了一架,一气之下去了皇马。莫西干头与其说来自莫西干人,不如说来自希腊的传统。
卡利亚人第二大发明是在盾牌上画图案,影响更为深远。斯巴达人喜欢在盾牌上画一个大写的希腊字母 ^ ,读【兰姆达】,雅典人喜欢画国鸟猫头鹰。
图上有 6 个 兰巴达盾牌
雅典的猫头鹰盾牌
到了后世,盾牌上的花纹更加千奇百怪,欧洲各国各家族,都愿意在上面加上家族纹。
第三大发明在当时更加重要,就是在盾牌外侧加上把守。
这个把手很简单,使用者只能一个方向持握盾牌
这个盾牌更加先进,把手绕盾牌一周,战士可以任意调整持握角度,这样盾牌具备攻击功能,可以正面撞对方,还可以抬起,用盾牌边缘击打对手,俯仰、左右都可以调整角度,有 2 个自由度。成年人的胳膊肘到展开的中指尖,长 0.5 米左右,再看上面的盾牌,容易算出,这个盾牌的直径是 1 米,成年的胳膊肘到展开的中指尖,在西方是个常见的度量单位,叫 1 肘,cubit, 以国王的为准。盾牌以木制为主,也有用柳条的,更加轻便,如果有钱,还可以在外面加一层青铜,更重,不过必要性不大。 直径一米的大木头盘子就不轻,1个盾牌重量将近 10 公斤。
铠甲更重,30 公斤左右。圣斗士的圣衣的是铠甲或胸甲的变形,特点是露着大腿,仔细看所有的圣衣,穿着者都穿着长筒丝袜,举个例子。
处女座沙加,看他的大腿,就是丝袜诱惑,每个圣斗士的丝袜颜色还不一样
长矛是主要武器,长度在 3 米左右,长矛两面有尖,后面的尖做备用,前面的破损、卷刃用后面的,后面开刃还能插在地面上,省力不说,必要时斜插在地面上,做障碍物、拒马。平时行军或戒备的时候,长矛正握,也叫下握,拇指在前,近身攻击的时候,长矛反握,也叫上握,拇指在后,看图就明白了
上握更容易发力,但体力消耗大,平时没必要这么握
希腊人左手持盾,右手长矛,盾牌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右侧的人,到了近身肉搏阶段,长矛挥舞不开,或者折断的时候,就用短剑啦。古希腊人使用青铜剑,青铜的缺点很多,想要他坚硬,它就很脆,让他柔韧的话,没有攻击力。希腊人只能制造短剑,青铜剑长不了,剑适合刺击,不合适砍剁。但人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人更喜欢使用砍杀的东西,于是地中海世界广泛使用狗腿剑,学名 Kopis。
就是这种武器,有点像刀,台湾人称之为开山刀。开刃方向与刀相反,能砍能刺,至今英国从尼泊尔雇佣的廓尔喀雇佣兵,还使用这种狗腿剑。
廓尔喀雇佣兵和刀
亚历山大时代,狗腿剑依然广泛使用,当做刀来用。
轻步兵没有重甲,主要装备标枪和投石索,由第四阶级组成,希腊人也经常雇佣外国人做轻步兵。轻步兵在肉搏之前,使用远程武器打乱对方阵型,或者布置在重装方阵两侧,保护方阵侧翼。
重步兵的战术是组成密集方阵,组团冲刺跑。中学物理学过,撞击或冲击有两大衡量标准:动能、动量。动能 == 1/2 mv2,动量 = mv,都要 2 个参数,质量、速度。速度越快,质量越大,冲击力越强,越容易贯穿敌人阵线。希腊方阵就从这两个变量入手,组成 8x8 的方阵,大家紧密排在一块,同时行动,一块冲刺,质量为 64 个成人的体重,速度、步调要求整齐划一,一个人跌倒,全方阵解体,这需要严格的战术纪律和长时间的训练。希腊、罗马许多将军都说过,要让士兵还怕长官甚于害怕敌人。希腊各国中,以斯巴达人的训练最刻苦、严格,他们的重步兵天下无敌。
方阵通常稳步前进到距离敌阵150米的距离,然后开始奔跑,逐渐加速,最后50米全力冲刺。希腊密集阵战术对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术素养要求非常高,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需要负重四十公斤,进行长距离的奔跑和高强度的冲刺。一个希腊方阵必须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队形紧密,步调一致,这需要长时间的队列训练才能达到。希腊密集方阵的正面攻击锐不可当,其弱点在侧面,因而往往需要散兵或骑兵在两翼保护。
希腊方阵的其他弱点也很明显,比如不适合在崎岖、狭窄地形上使用,重步兵对体力要求很高,不耐久战等等,这些缺点被马其顿方阵放大,因为马其顿方阵是 16 x 16 的,是希腊方阵的 4 倍。罗马人最后大破马其顿方阵,有2大原因,一是马其顿方阵的体力迅速耗尽,二是罗马军团没有顶住敌人的第一波攻击,却又没崩溃,逐步后退离开平地,进入崎岖地带,马其顿人继续追击,在崎岖地带阵型散乱,长矛无法挥舞,罗马人用短剑近身肉搏,大破之。
说完希腊陆军的装备、战术,进入下一大板块,编成、军饷、伙食。雅典全国分为10个部落,罗马更多,35 个。以雅典为例,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长官,掌管本部落的花名册,类似户口,男性公民到 18 岁进入服兵役年龄,部落长会把他加入花名册。10个部落组成10个基本战术单位,就是说希腊人的战术单位是根据部落或居住区编成的。直到近代,许多国家还按这一原则编组军队,比如日本最早的6个师团,按地方或家乡编组,在抗战的时候,许多日本师团不叫番号,而以乡命名,如著名的东京师团,名古屋师团。
斯巴达的部落数量,修昔底德说有 7 个,色诺芬说是 6 个,色诺芬在斯巴达军队中服役过,他说的可能更加准确些。他俩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修昔底德早20年左右,也许斯巴达在20年间少了一个部落。斯巴达有 2 个国王,很奇特,通常一个在城里看家,另一个领兵外出,很像罗马的双执政官。在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战役中,斯巴达军队按如下次序编组。
国王是最高统帅,下面是 7 个团,这是修昔底德的说法,他说斯巴达有 7 个部落,就是来自这里。每个部落组成一个团,叫 morai,英语翻译成 division,喜欢看战史的人一定眼熟,这个词在军事上译作“师”。 其实 division 一词指基本划分单元,在行政领域叫 部门,division 的原形是 divid, 是个动词,意为划分。division 究竟是师还是团,要具体分析,在这里,从人数上看,翻译成团更合适。在这次战役中,共有7团兵士,每团有4连,每连有4排(enomoty)。每连前列是4名兵士:至于纵深的人数,各连并不一致,其深度由团长决定。大约算起来, 纵队每层是八个人。(first rank of the enomoty was composed of 4 soldiers : as to the depth, although they had not been all drawn up alike, but as each captain chose, they were generally ranged 8 deep)全钱的第一行列,除开赛克里替斯人不算外,共有兵士448名。”(全军总数是四千一百八十四人,即7×4×4×4×8+600=4184人。译者)。
斯巴达的人口不多,一次出动 3584 公民装步兵打野战,已经相当多了,多数城邦一次只能出动数百,雅典号称能动员 1.3 万重步兵,其实每次大规模出兵,从来没超过 5 千。除了人口少之外,出兵少的另一大原因是财政压力太大,重装步兵是有产者,平时过的挺有谱,出征还要带随从 (servant),雅典给每个重步兵的军饷是每天1个银币,学名德拉克马(drachma),阿拉伯人借过过去,改叫第尔汗(dirham)。如果重步兵有随从,随从也提供1 个银币。除去随从不算,一个重步兵的1年军饷就要 365 个银币。
单说银币大家可能没概念,我跟现在的公制和明朝的白银做个比对。希腊最大的重量单位叫他连得(talent),用在人身上意为天才,天才是他连得的引申,不是本意。1 他连得重 26 公斤,听起来挺沉的。再看看明朝的白银,明朝 1 斤为 596 克,斤两 16进位,一两为 37 克。1 希腊他连得,恰好等于 700 两白银;1 他连得折合 6000 银币,则每个银币 4.33 克。这样换算关系就出来了,一个银币不到 0.12 两白银,反过来说,1 两白银约8.5 个银币;一个重步兵,年薪 365 个银币,折合白银 42 两多。
365 个银币,按希腊的他连得算,折合 0.06 他连得,如果雅典维持 1 万重装步兵,一年需要 600 他连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前,盟国和属国给雅典的贡金每年就有600他连得,看起来,盟国的贡金能养活雅典军队,其实不然,仗打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盟国对给雅典交钱,感到负担太重,苦不堪言,他们为了不交钱才反抗。战端一开,贡金大量减少,雅典开支却增加了,另外打仗导致商业萧条,日常的收入减少了,战争到了中期,雅典不断动用国库储备和向本国公民加税,依然入不敷出。晚期雅典财政破产,打不下去了。雅典海军比陆军更烧钱,听起来挺吓人的,到说海军的时候再细说。
最后说希腊军队的伙食,希腊军队是民兵,有战争才入伍,不需要常备军,一旦战争打起来,国家一方面给军饷,还要给饭吃,士兵不需要自带干粮。希腊人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主食就3样:大麦、橄榄油、葡萄酒。
先说大麦,还不是小麦,这玩意相当难吃,不过大麦容易种植,在土地贫瘠的希腊只能吃它了,具体做法是磨成面,掺入水烤制成面包或饼。最普通的食物就是这种大麦面包,橄榄油是调味品,抹在面包上吃。葡萄酒对西方人极为重要,做饮料可以喝,做兴奋剂能提神醒脑,疗伤时还可以消毒。基督教堂的圣餐,模仿耶稣最后的晚餐,就两样吃食,圣饼、葡萄酒,就是说,耶稣和徒弟们就吃这两样东西。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3卷记载,雅典人派一艘船带信去远方战场,要战场指挥官处决敌人的战俘。这条船走了不久,雅典人后悔了,决定取消命令,派另一条船追赶前面的船,为了提高后船水手的工作动力,给他们的面包中,除了大麦还有橄榄油和葡萄酒,一块烤制。这说明普通士兵的面包中没有酒和油,做好了再和葡萄酒一块下肚。希腊军人的口粮,就两样东西,大麦面包、葡萄酒,我废了很大脑筋做了换算。
重步兵每月的伙食为,大麦 1 麦斗,葡萄酒 1/6 麦斗。麦斗(medimnus)是容积单位
1 英制品脱(pint)=20液盎司=568.26125毫升≈0.5choinix,
1英制品脱=4及耳=1/2夸脱=1/8加仑=1/64蒲式耳=568.26125毫升≈0.5choinix,
希腊干量:
1麦斗(medimnus)=48 choinix(chnix)=192 cotyle(kotylē)≈1.5英制蒲式耳(bushel)≈52.4升,
4cotyle=1choinix≈1夸脱=2品脱=1.136升。
英制、公制的换算,我得出结论。斯巴达军人每月1麦斗谷物,8 choinix或1/6麦斗酒,折合每天1.6choinix(1.75公升)面包,4/15 choinix或16/15 cotyle或0.303升酒。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4卷记载,一支斯巴达军队打了败仗,被雅典海军包围在一个岛上,经过谈判,【雅典人应当允许在大陆上的斯巴达人将搓成面条的粮食,按照规定的数量运往留在岛上的斯巴达人。此项口粮规定每人大麦饭(barley bread)两夸脱(Attic chnickes),酒一品脱(two cotyles,折合英制1品脱,0.568升)和一些肉类;侍从(servant)减半。】(to send over to those in the island a portion of ground corn agreed on, to wit, to every one two Attic chnickes of meal , and two cotyles of wine, and a piece of flesh; and to every of their servants, half that quantity)。
与平时的伙食对比一下,会发现岛上被困军队的面包增加到 125%, 葡萄酒几乎翻倍为 0.568 升 ,最重要的,还有肉吃。
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2.168节记载,埃及法老有 2000 常备军,他们拥有一块土地做军饷,平时还有饭吃,【每天获得五米那(2.18公斤)面包,二米那(0.872公斤)牛肉(beef)和四阿律斯铁尔(arusteres, Cotyla, half-pints, 折合2英制品脱,1.136升)酒。】。括号中的内容是我加入的,为了折算查了不少资料。这些食物,一个成年男人肯定吃不了,我认为是给军人全家吃的。
与伙食量大幅增加的被困斯巴达军人比较一下,先说容易比的。普通斯巴达军人没肉吃,被困的有肉,但肯定不如埃及军人的 0.872 公斤多。葡萄酒,计量单位相同,埃及人翻翻。唯一难算的是面包,埃及的单位是重量,2.18 公斤,4 斤多,好大一坨。斯巴达的面包是 2.272 公升,是容积。埃及的计量用重量或质量,容易折算,希腊人用容积,2.2 升大麦面包多重呢,我想了个招,看小麦制品的密度是否超过水,结论是所有烤制的东西都比水轻。
三样烤制食物,上面是鸡蛋灌饼,戗面的;左下角,肉夹馍用的白馍;右下角面包,3样东西入水都上浮。面包是烤制品,密度低于水。结论:2.2升的大麦面包,重量低于 2.2 公斤。最后的结论,斯巴达军人的面包摄入量,低于埃及常备军,而且是远低于。
再算伙食的价值,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后,1麦斗大麦价值2个银币,葡萄酒的价格不明。则1个重步兵的每月伙食,折合 2 个银币,一年 24 个,加上一年的军饷 365 个银币,酒的价值,一年至少要 400个银币,一支万人大军,需要400万银币,667他连得,46.7万两白银,这还不算重装兵的侍从、海军。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明朝的市民生活可见还是有点糜烂 1 翼德 字33 2022-08-20 09:51:29
🙂主要是江南和上层 1 真离 字0 2022-08-20 18:25:50
🙂【讨论】大象講的不錯,但有一個重大問題 3 普罗丁 字128 2013-12-03 21:10:13
🙂【原创】读书笔记 两条腿走路-希腊的陆军和海军-1
🙂想不太明白为什么希腊会出方阵 1 月光下的尘 字175 2013-12-07 17:33:44
🙂这和他们的武器装备有关 2 青色水 字451 2013-12-08 02:10:34
🙂怎么图看不到啊 1 foureyes 字0 2013-12-05 18:25:22
🙂没有合适的图床,一律看不到 1 赫克托尔 字56 2013-12-05 23: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