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对“孝”的理解应该与时俱进,不宜僵化,更不能断章。 -- 普鲁托

共:💬5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对“孝”的理解应该与时俱进,不宜僵化,更不能断章。

这是对某个回帖(链接出处的回复,为避免在那儿歪楼、对楼主不敬,故回复在此处。

----------------------------------------------------------------

孔子涉及到“孝”的语录,确实有这么一句:“父母在,不远游,......”。出自《论语.里仁》篇,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看来,孔子并不是完全反对“子远游”,而是要求“游必有方”。怎么叫“有方”,各家有不同的注解。

这就是《论语》的毛病之一。孔子在与弟子谈论的时候估计是谈到了什么是“有方”的,只是古人竹简写字,惜墨如金,造成了今天看来微言大义、却又众说纷纭的后果。

据我看来,这并不成多大问题,几千年前的伦理准则,就今天的具体情况来看,是很容易取舍的。

单就是“不远游”来说,古人的“远”与今天的“远”就已经是两回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孔子之后的战国时代,秦、赵两国的渑池峰会,廉颇在边境对赵王约定的时间是三十日。照此估计,今之邯郸市到河南渑池县的300多公里,过去至少要十天路程,今天走高速公路只要几小时。加上现在的通讯技术,更是孔子无法想象的。

所以,古之“远”非今之“远”,不论“有方”与“无方”,“父母在,不远游”这种旧式孝道都应该像“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一样从今天的孝行里剔除。

---------------其实,《里仁》篇里孔子的另一句话深得我心--------------------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为:天下事,无可无不可,以义而行。说白了就是,做事情,没什么其它准则,符合“义”就行了。

这句话推翻了孔子自己以及后人据他的思想而衍生出的一些行为准则,包括后人塞进的私货却又被称之为“儒家”的一切东东,比如“孝道”、“礼制”等等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如果是小人,连“义与之比”都没必要了,只要怎么有利就怎么干。这就是《里仁》里的另一句话: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至于“义”,明面上看,指的是正义、公正,这是道德的最高点。具体是什么,需要具体分析,现在连个普世价值都无法“普世”。

说到底,孔子的论述多是一些伦理道德的东西。如果不是为始于汉代的帝王所用,不至于成今天的气候。

今天不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伦理道德观,而是要看具体地看,到底会形成什么样的主流伦理道德观才符合本民族发展的需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