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汉朝故实 -- 曹仲德
第四则谈了一些让清朝人赵翼心惊肉跳的“狂悖”奏章,下面则是一些汉朝儒生的奏章,足以让后世的理学夫子目瞪口呆。
汉昭帝时睦孟推演易理以为当有天子兴于民间,上书:“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也就是直接叫皇帝退位让贤,结果被霍光砍了头。
汉宣帝时盖宽饶又上书:“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汉宣帝将奏章交御史追究,盖宽饶引佩刀自经于北阙下,这也是劝皇帝退位让贤的,距离睦孟之诛不过二三十年
汉成帝时谷永又有上书:“白气起东方,贱人将兴之表也;黄浊冒京师,王道微绝之应也……急复益纳宜子妇人,毋择好丑,毋避尝字,毋论年齿。推法言之,陛下得继嗣于微贱之间,乃反为福。”谷永说王道微绝,贱人将兴,实际和睦孟说的当有天子兴于民间是一个意思,至于建议汉成帝广纳微贱以求后嗣于其中,也是睦孟禅天子位于民间主张的变通。
董仲舒开创的西汉儒学(准确来说是儒学里面的齐学),其中一个重要命意就是天命的转移,天命有盛有衰,不是始终眷顾一家一姓,具体到人事上,就是天下非一姓之天下,一朝国运衰落被其他朝代取代,这是很自然的事,董仲舒有句著名的话,乃是“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也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董仲舒的学术推演至极致,就是显示出国运衰落的迹象时时,皇帝应该主动退位让贤,睦孟盖宽饶不惜被砍脑袋也要坚持的,就是这种思想,汉朝自汉元帝之后儒学大兴,这种天下非一姓之天下的思想被广泛接受,谷永说贱人将兴,劝汉成帝纳民间妇人生子继位,求后嗣于民间,汉成帝也不会责难他,这就是因为风气已经如此了,当时连汉朝的宗室刘向也都认为天命不是只眷顾我们刘家一家的,对汉成帝说:“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
这种思想实则也是一种天下为公的思想,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谁有德呢,能行义于民,上应天心则为有德,谷永还有段话:“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西汉儒生的这种思想,其立足点不在于维护皇室而在于维护天下,我看似乎要比后世以维护一家一姓之江山为己任,以为其守节或者殉死为孤忠的想法要高明些。
后来王莽真禅了汉朝的天下,著名的文化人如刘歆,扬雄,桓谭还是做自己的官,起来反对的人很少。这是后世理学夫子痛心疾首的,说是满朝文武,只见阿附奸党,就没见人忠义愤发要和乱臣贼子不共戴天,西汉的风气也太恶劣了,明朝的王夫之进一步议论,这都是因为西汉儒学不兴,所以朝臣鲜廉寡耻的缘故。他这话恐怕是恰好说反了,之所以大家对王莽的禅位视为理所当然,正是董仲舒学说大兴,大家视天命由有德者居之为理所当然的结果(至于王莽实际上是不是有德,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王夫之生在明末,把是否维护刘家的江山作为评价西汉人礼义廉耻的依据,这也就是所谓时代给他的局限性了。记得以前有人说过,好的制度下的昏君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比坏制度下的英主还强些,我想汉桓帝对于“狂悖”上书的态度会令很多圣主汗颜,这可算这句话的一个注解。也许我们还可以说,坏的制度下思想家的一些见解,未必会比好制度下的普通人高明。
钱穆 《秦汉史》对王莽和新朝的影响的评价是我所读过的最精辟的,大意是说:这以后,汉儒五德三统求贤禅位之高调遂不复唱,万世一姓之观念重新统治天下,这是一代风气中尤其重要的,而后世论史者不着墨于此,汲汲于计较王莽一人的是非功过,这是值得感叹的呀。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汉朝故实 52 曹仲德 字1706 2005-05-11 19:00:28
🙂清代皇帝自称也是为“我”,不用“朕”特别在口语中 1 mopfish 字64 2015-05-28 00:58:58
【原创】汉朝故实之五:关于禅让
🙂顾炎武有亡国与亡天下之辨 2 mopfish 字230 2015-05-28 00:54:05
🙂在现代政党诞生之前,家天下是最不坏的选择 2 贼不走空 字91 2015-05-25 12:29:04
明末以后的学者确实是味同嚼蜡 1 电子赵括 字72 2005-05-23 06:37:57
一本《古文尚书疏证》,据说是清代考据派的扛鼎之作,读得偶翻白眼,呵呵 1 曹仲德 字0 2005-05-23 07:58:58
不介意我转到OCEF去吧? 1 aokrayd 字18 2005-05-13 12: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