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毕苏斯基元帅传 -- 马灯

共:💬35 🌺2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7. 离开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是毕苏斯基人生的新起点。从这里,他开始了让波兰自1795年被肢解之后获得重生的征程。

不过,毕苏斯基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离开这个鬼地方。他先是设法在监狱医院找到了一份书记员的工作。由于他之前做编辑的经历,他把这份文案工作干得挺出色,而且有机会在西伯利亚各地出差。很快,他得到一个被派往海参崴的机会,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1888年9月,毕苏斯基写信给内务部部长申诉并申请转往库页岛,以期和在库页岛服刑的哥哥布罗尼斯瓦夫相会。按照当时俄国的监狱制度,将毕苏斯基这种“危险级囚犯”押送2000公里转往库页岛意味着一笔很大的开销。俄国政府否决了他的要求。直到1890年夏天,毕苏斯基的朋友疏通关系,以健康情况为由将其转往伊尔库茨克西南130公里通卡镇。

通卡镇的物质条件比基廉斯克要好得多,特别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和聚集了很多波兰囚犯的社区。在这里,毕苏斯基自己租下了一件小屋,简单的牛奶、面包和打猎来的食物构成三餐。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当然主要是俄文书籍。他尽量保持客观的视角通过书籍来了解俄国,了解俄罗斯这个民族。政治自然是大家讨论的主要话题。毕苏斯基越来越认同社会主义的理念,他认为对于工人大众,除了社会主义外没有它途。而且,他认定社会主义和波兰独立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不过,对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特别是经济的驱动因素,毕苏斯基有所保留。哥哥布罗尼斯瓦夫在库页岛也没闲着,他是最早在库页岛上上开展人类学研究的学者,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毕苏斯基的思路中,经济方面的考虑一直是波兰独立的驱动因素。自从波兰的俄国化以来,整个国家体系都变得固步自封和停滞不前。受过良好教育和有抱负的年轻人在波兰找不到施展的机会,而被迫远走海外。毕苏斯基服刑的最后两年是在通卡镇度过的。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位参加过1863年波兰中央民族委员会起义的前辈,并学到了大量关于武装暴动的知识和组织起义用的暗语和切口。

1892年年初,25岁的毕苏斯基刑满获释。尽管政府允许他返回故乡,但他依然要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度过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他不能上大学,也无法受聘于政府机构。等待着他的,只有未知。

通宝推:北纬42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