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在兔吧发了个帖子,顺便也发这里。文革的一点牢骚 -- ANS
共:💬155 🌺1711 🌵20
我觉得还要再细分。
与农民进行交流和亲自进行农活儿,肯定是两种不同层面的“实践”。通过交流的方式所形成的对于农活儿的意识,可能会出现偏差,形成印象主义。所以就造成了不同层次的意识:
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社会活动(交流、实践)的人,对课题完全无意识。
通过第二手资料(书,社会资讯,人与人交流,但没有亲自体验),形成片面的印象主义式的意识。
亲自参与体验形成的感性主观意识。
这三者是不同的。
而其中,第二种形成意识的方式,是可以加以误导,或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形成错误的印象。
若不去细究亲自体验和社会交流(既宣传)所形成的意识之间的差别,而一味的抱着教科书,重复“实践决定意识”,然后把所有形成意识的社会活动都解释为“实践”,固然逻辑自洽了,然而只不过是在重复圣经的文字游戏罢了,悖离了唯物辩证的本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本质上实践构成了人的一切社会活动 青菜鱼 字445 2014-12-09 08:09:55
🙂背书只能走到一个地步 1 天涯睡客 字153 2014-12-09 14:25:48
🙂你对实践的理解是错的 2 青菜鱼 字497 2014-12-09 20:43:22
🙂对你所谓“实践”的理解
🙂嗯,你有兴趣那我就多说几句 6 青菜鱼 字1565 2014-12-10 08:41:57
🙂你我的差别,在于对实践的理解 3 天涯睡客 字1762 2014-12-16 01:26:16
🙂所谓意识 1 青菜鱼 字2631 2014-12-21 09:47:20
🙂是啊,很苦涩,这其实就是周期率的表现 2 天天向上A 字606 2014-12-09 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