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1 -- maturedpeach
关于美国独立的书籍数不胜数,不过作为学渣历史爱好者,一本都没读过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经历过中学坚实填鸭训练以及马列体系无坚不摧辩证思考熏陶之后(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白话就是什么都不信什么都自己找),再结合系统的经济利益体系逻辑分析,基本上对任何事情都能胡说八道一番。尽管从宗教迫害方面入手更容易分析(五月花号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一帮清教徒以及其所制定的《五月花号公约》),但经济利益其实才是一切变革的基础。从经济角度看,美国独立的根源,其实就是新兴的殖民地商业资本寻求保护不果,最终自力更生立国。
如同地震产生的原理,当经济主体从封建时代的以第一产业为主(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林业,就是一般所说的农林牧副渔),逐步向资本主义时代以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过渡,从事相关产业的利益阶层的社会地位就会逐渐发生变化。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前夕,大三角殖民贸易带给新兴海贸商人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相应的对政治权利的诉求。以第一产业收入为基础的旧利益集团保皇党(俗称地主),突然发现新兴的以远洋商业贸易以及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集团资产阶级暴发户商人等一下子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并且要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冲突自然就随之出现。这种反复剧烈的震荡可比大地震厉害多了,先后被砍了脑袋的英法两国国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而北美大陆的情况又不一样。北美地区最初是以农林牧副渔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北部的木材海产品,中部南部的粮食棉花茶叶羊毛等都是如此。从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起,到1672年击溃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中点,最后止于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法签订《巴黎和约》,英国国力三连跳的同时,北美的定居点殖民地也稳定的发展了接近200年。尤其是经过七年战争的洗礼,欧洲大陆满目疮痍的直接导致了大量移民难民为了远离战火迁移到北美。如同电影指环王中精灵要远离战乱不断地中土大陆,北美大陆虽然称不上是世外桃源,但毕竟比烽火连天的欧陆战线要和平。刚冒头的资产阶级后起之秀挑战老牌贵族的结果,就是双方的优秀人才如同割韭菜一样被一茬茬送上断头台。站队就有失败的风险,不站队又有钱更会被双方共同打击,大西洋一边是尔虞我诈血流成河的政坛商场,另一边却是自力更生安居乐业的农场森林,更何况北美还有利润丰厚的远洋贸易,在英国国力大涨的200年中,不光第一产业为北美居民积累了丰富的资产,大三角殖民贸易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要知道北美也是这个贸易圈中的一角,相比较对非洲只掠夺不发展的情况,大西洋沿岸的定居点可都是由同文同种的欧洲大陆移民组成。怀揣由贸易获得的商业资本再加上第一产业的收入,财大气粗的北美富家翁面对被战争拖得濒临破产的欧洲东家,那就是八年两伊战争打完后富得流油科威特对上穷得卖肾伊拉克的节奏。
其实一开始北美人并没有独立的意思,抗税的口号也是“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而依据也是堂堂正正的作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基石之一的1689年权利法案(另一块基石是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这两者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比如前面波士顿惨案中提到过后来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当时可是为英国军人担任辩护并使之被宣布无罪的律师。
另外平心而论,英国政府对北美征税也是事出有因的。《1764年皇家公告》制定了北美西部的边界线以限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不断向西扩展。这个公告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北美殖民者跟印第安人原住民谈判以减少战争,从而节省军费。要知道英国在北美的驻军一是为了保护公民财产防止土著抢劫,二是为了防范法国人的反扑。但这一公告却极大损害了边境殖民者的利益,毕竟只要把印第安人赶走,木头矿石粮食就都能有大量产出。这种经济上的矛盾实际上很难调和:英国政府出钱出力,北美殖民者们在后面大捡便宜还不交税,这还有王法吗?换成今天,如果渔民满世界捕捞还不交税,然后军方在后面善后,一次两次可以,几年如一日天天如此谁受得了……
按正常情况,最适合解决这种矛盾的地方在议会,给予北美相应议席的同时加以增税。而这也正是新兴的北美商业资本所要求的。但可惜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七年战争结束时,受尽辉格党攻击的托利党成员布特伯爵辞去首相职位,继任者叫乔治格伦维尔。
膏梁子弟乔治格伦维尔生于1712年,其家族的关系网遍布整个英国政坛。顺理成章的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毕业,格伦维尔在法学院实习一段时间后,就以格伦维尔家族控制的白金汉选区议员身份进入议会,并把持了这一位置三十年。一辈子一帆风顺不识人间疾苦的贵族高高在上,自然理解不了底层人们的愿望。因此也不难理解1763年他接任首相职位以后,碰到财政问题马上想到的就是征税。而征税的结果就是北美殖民地大暴动……把英国坑的满头包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格伦维尔在1765年被乔治三世罢免。
继任者罗金汉勋爵在老皮特的帮助下于1766年废除了印花税法案后,同年被老皮特所取代。作为实际上领导英国打赢了对法国七年战争的老皮特,洞察世事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他在一篇演讲中说:“如果我是个美洲人,外地军队在我的家乡登陆时,我绝不放下我的武器,---绝不,绝不,绝不!”当英国人要求美洲人承担部分其应该分担的防务开支,而美洲人强调的“无代表权不纳税”这一不容置疑的根本原则时候,双方其实已经可以坐在谈判桌前。撤回印花税法案之后,老皮特和乔治三世在北美民望急升,纽约市民为了表达谢意,在市内给两人树立了铜像。戏剧性的是,10年后的1776年,同样是纽约民众拿绳子拽倒了乔治三世的铜像(萨达姆发来贺电)。
历史人物决定历史进程。如果老皮特不生病多挺几年坚持到谈判开始,很可能世界历史会完全改变。1767年老皮特因病将首相位置交给了格拉夫顿公爵,后者的祖父是查理一世的私生子(瞧这一家子)。格拉夫顿公爵所领导的过渡政府于1770年交给了下一任诺思勋爵,这一任长达十二年。
诺斯在和平年代或许会是个好首相,但是在危机时期就显示出能力的不足。要么身段软一切可以谈,要么手段硬一步到位军事碾压,当法国、西班牙、俄国、普鲁士、荷兰以及北欧国家团结一致反对英国,没有相应杰出领导能力应对危局的结果就是最终承认了美国独立。1774年英国政府激化矛盾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并给予军队直接入户搜查权力的时候,首相诺斯以及议会并没有意识到屁股下面火药的当量,也不明白北美开拓者们的艰辛,北美殖民地商业资本靠谈判解决自身保护问题的大门最终被关死的结果,就是一场200万美洲人对600万英国人的战争,而美洲人背后还有众多的列强……
同历史上澳洲人口的流放罪犯背景近似,第一代北美殖民者大部分都是逃难的难民,五月花上的清教徒就是为了躲避宗教迫害而跑路的。惹不起躲得起,躲了几万里躲了几代人,难道还是被征税被奴役的结果?更何况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政府的军管做法完全绕过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要知道北美殖民地居民也算英国公民,在议会里没代表,现在连法律这个最后挡箭牌也失效了,那还要英国国王这个所谓的保护者干什么用。
于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悲剧了。
当放弃原先跟国王谈判的路子走上自主立国的道路,美国殖民地资本突然发现手里能打得牌也不少啊。按照SWOT分析,还真不是没机会。
内部优势:有钱任性;民兵强悍;本土作战得人心;
内部劣势:打起来影响海运贸易收入;正规军少没海军(跟英国比海军基本等于没有);人员构成混乱,保王党法国移民啥人都有;一盘散沙,没有正规政府以及财政;
外部优势:乔治三世比较软;英国国内辉格党托利党党争;英国财政吃紧;英军离得比较远;各国潜在盟友众多;
外部劣势:英军很强(!)
回过头来看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都是很偶然,比如美国立国。跟乔治三世同期的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曾说过“与其像英国乔治三世那样允许美洲独立,我不如对自己的脑袋开枪。”换成一个时代的乾隆皇帝结果更不用说,蒙古的葛尔丹新疆的大小和卓都是例子。如果按照乔治三世最初焦土作战的设想,并不是无法镇压北美叛乱。但由于内忧外患,最终不得不吞下苦果。
内忧主要来自于党争。虽然比不了奇葩国家日本两年一换的频率,但辉格党多利党之间的对掐直接导致对外政策的不一致互相扯皮拉后腿。更何况金钱利益基本上来说超乎一切党派,而议会中的成员们又跟北美殖民地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敌友难分的状况使得乔治三世炸毁码头焚烧城镇的计划胎死腹中,国家事小自家事大,你要把老子在北美的港口铺子烧了,老子能在议会支持你投票?
而外患更危险,在跟法国宣战的同时,1779年英国更向西班牙宣战。全球急剧扩张的后遗症在情况最危急时候终于爆发出来,四面树敌的结果就是苦主一个个跳出来导致四面楚歌。打赢了一片焦土财政破产,打输了人头不保是肯定的,各国的革命党们都虎视眈眈等着呢。当1781年约克镇大捷出现改变了整体战略局势(美法开始战略反攻),和谈承认美国独立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平心而论,虽然在其统治时期内美国独立,但实际上乔治三世的时代还是硕果累累成就非凡的。如果说伊丽莎白一世为英国打下了经济基础,那么乔治三世则为大英帝国做了三件事。一是确保了殖民地经济体系的发展,二是维护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稳固,三是打击了竞争对手法国。
首先,制海权的确立保证了殖民地经济体系得以平稳运转。即使美国独立后从政治上脱离了英王统治,但在经济上依然从属于这个覆盖全球的体系并从中持续获利。贸易体系带来的大量资金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产能,反过来又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体系,殖民地经济一方面保证了低价获取原材料,另一方面又半垄断了销售市场。1765年问世的珍妮纺织机带来了产能的飞跃,产能的提高必然导致对两方面需求的增加,一是原材料,二是市场。这方面的例子是现成的,2005年后铁矿石价格暴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而90年代加入世贸前纺织品产能的暴增,必须要跟美国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拿到出口配额。供需两旺的情况使得为了追求生产的更高效率,对科技投入大大增加,最终导致了可大规模商业化的改良蒸汽机出现。另外当美国人开始自己吃自己后,不用在北美跟法国守着漫长边界线死掐的结果就是英国的军费无底洞终于能补上了。一边砍军费节流,一边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天赐良机开源,1783年上台的纪录创造者保持者小皮特(24岁!!!)之所以被誉为英国最好的首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稳定了财政。从小皮特的经济执政思路看,后世克林顿的经济发展路子实际上跟他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借着科学技术革命的风青史留名。再加上一个靠着油价暴涨顺风顺水的普京(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不难发出“时势造英雄”的感叹。
其次,由于美国独立是起源于因为没有代表权而抗税,1689年《权利法案》对殖民地民众的制度缺陷暴露的一目了然,恰恰正是战争后的反思与政策调整,反而完善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为后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打下了稳固的政治体系。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00万美洲人的脱离意味着原本有800万人口的英国缩水了四分之一,但同时也代表着大部分不安定因素也都随之而去(比如“刺客信条”中玩跑酷的美国忍者们)。以加拿大为例(当时还不叫这个,加拿大是印第安语中是指村庄),能折腾的有野心的抗税的不服不忿的都去美国闹革命去了,剩下的大部分自然都是保皇党。更何况因为美国经济还变相依附于英国的殖民地经济体系内,新兴的殖民地商业资本在实现了立杆子自我保护之后,马上跟八年抗战的对手唱起了哥俩好大家一起发财。相比较同时代的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一直折腾到1879年才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稳定的政体才是国家出现黄金时代的重要前提。
另外,乔治三世时代的一大成就就是打击了法国这个一辈子的竞争对手。别的不多说,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拿破仑最终还是被英国黑手拉帮结伙的镇压了,而拿破仑(1821)跟乔治三世(1820)前后脚去世本身就意味着谁是胜利者。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法国大革命持续了接近100年,而正是在这段由工业革命带来的黄金时期,英国从地区强国终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
1785年的改良蒸汽机、1807年的蒸汽船以及1814年的蒸汽机车意味着殖民地经济体系的整体更新换代,而1840年的生产大规模工厂化,标志着英国彻底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产能暴增的后果只有两种,一是全线开花四处倾销回收资金再发展,一是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盘。在实现了工业化的英国殖民地经济体系内,寻找廉价原材料产地以及新兴市场销售产品变成越来越重要的目标。1840年鸦片战争以及占领新西兰,1857年控股苏伊士运河,1858年占领印度,1880年以及1899年在南非发动两次布尔战争,当全球最终被基本瓜分干净后,英国主导的殖民地经济体系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生死攸关的难题:市场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产能增加的速度。无主之地没有了以后,惨烈的互相从碗里夺食就顺理成章的上演了,当日不落帝国黄金时代的统治者、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去世,遍布欧洲的女王家亲戚们最终撕破脸皮打成了一片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说人这东西古今中外都一样,小到抢房产抢遗产,大到抢地盘抢资源,并没有什么不同。按照韦小宝的话说,皇宫妓院骨子里都是一样的,竞争才是主旋律。
什么叫做软实力?满世界领导人全是自家亲戚……
1. 维多利亚长公主,嫁给普鲁士太子(后来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她的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德皇威廉二世,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之外曾祖父;女儿索菲是希腊王后,亦是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之祖母。
2. 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3. 爱丽丝公主,嫁给黑森达姆斯塔特大公路德维希,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斯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浦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另一个女儿艾琳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4. 阿尔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唯一的女儿玛丽公主,他们的长女-玛丽是罗马尼亚的王后,外孙是罗马尼亚的卡罗尔一世,外曾孙是末代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长外孙女-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公主是希腊的乔治二世王后;次外孙女-罗马尼亚的玛丽公主是南斯拉夫王后。
5. 海伦娜公主,嫁给石格益勒—荷尔斯坦公爵克里斯蒂安。
6. 路易丝公主,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
7. 亚瑟王子,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长子于194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的机场因飞机失事坠毁而去世,他与妻子西比拉王妃(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利奥波德王子的长孙女)唯一的儿子就是当今的瑞典国王;她唯一的女儿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母亲,前丹麦的英格丽德王后,后者就是为纪念早逝的母亲而以其名字为自己的长女—丹麦女王命名的。
8. 利奥波德王子,娶了Waldeck & Pyrmont家族的海伦公主,女儿是爱丽丝公主,嫁给乔治五世的玛丽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他的遗腹子查尔斯爱德华在其因血友病过世后约四个月出生,一出生即继承了其奥尔巴尼公爵爵位,在16岁时又成为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大公,其长女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9. 比亚特里斯公主,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他们的唯一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百度,维多利亚女王)
如果把英国三大国王跟清朝三大帝比较,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相似性。伊丽莎白一世/努尔哈赤奠定了帝国的经济军事基础打下了底子,乔治三世/康熙扩大了帝国疆域稳定了经济税收体系,维多利亚女王/乾隆创造了盛世。而中华文明之所以从领头羊位置掉队200年,没有赶上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快车是最根本的原因。当技术进步带动产能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全面落后就是无可奈何的。从经济角度说,之所以毛泽东比蒋介石高明太多,唯一的原因就是经济理念的差距太大。老蒋实际上干的是买办行当,而老毛则是搞实业的。作为全球几百年唯一一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前经济水平直接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水平的国家,老毛领导下的中国砸锅卖铁节衣缩食用三十年(1949年-1978年)完成了其它工业化国家用了两三百年才实现的进步,插队赶上了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而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并没有着眼于耗资巨大的重工,反而大力发展了短平快的轻工业,以赚快钱为先。所以真到拼硬实力时候,就抓瞎了。
写到这里扯远一点,新上任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号称“被殖民时间越久就越进步”,这货的经济以及历史肯定是体育老师教的:被殖民时间长的地方,大部分在非洲。再维基一下他的背景,一切都很清楚了,他爹他爷爷都是日本殖民地时期的顺民,作为顺民三代,自然会转职瓜农自卖自夸。而作为独立参选人当选,只能说明两点:第一是台湾的两党已经没人了,这种顺民三代都压不住;二是台湾已经没戏了,这种开着脑残光环吃手艺饭的经济文盲医生都能当市长,可想而知选民的水平如何。要知道就算是古惑仔里面陈浩男在帮会里竞选小头目负责街区,也不能胡说八道,得分析有多少场子要多大成本多少人力能拿多少收入。台北这么大地方的扛把子却说出这种文盲水准的东西,政治经济还有啥可期待的,绝对是坐等看笑话出洋相的节奏……
纲举目张,带头的无能抓不到关键点走不在正确路上,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更何况开历史倒车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说英国领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赤裸裸带着血腥,那么各国共同进步以内燃机带动电气化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温情多了,毕竟商业体系已经有足够的产能带来资金投入,而现代科学体系的成形也带来了井喷一样的科技爆发。
军人、政客逐渐褪去了光环,商人与科学家作为主角的时代到来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顺便提一下 maturedpeach 字499 2015-01-23 17:35:03
🙂德雷克那段写的好,支持 流云天下 字0 2015-01-23 19:29:27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2 12 maturedpeach 字13341 2015-01-23 16:53:16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3
🙂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还真不是笑话 2 duanjian 字334 2015-02-03 19:31:00
🙂非师范系统的去中学教书,这不是开玩笑么 maturedpeach 字99 2015-02-04 15:42:03
🙂以后战舰要新添技术岗位了 wang672 字42 2015-04-23 10: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