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1 -- maturedpeach

共:💬47 🌺139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1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

    最近中国军方曝光的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军事运用揭开了新一代技术革命这个巨大冰山的一个小角,而这一技术在经济方面的巨大意义并不逊于历史上数次科学技术革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科学技术革命曙光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要知道就算哈雷彗星也不过76年出现一次,而科学技术革命如果从1698年第一台实用蒸汽机问世开始算,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出现了三次。作为亲身经历了第三次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的一代,很有可能可以再次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这种见证历史的感觉不禁让人心潮澎湃。

    《解放军报》2015年1月6日 01版

    “增材再制造技术”走进装备保障体系

    本报讯 李飞、记者王瑶报道:元旦过后,海军某驱逐舰支队一艘战舰在进港停泊时,绞缆绳的传动齿轮锯齿突然断裂,无法快速抛锚。紧急关头,机电部门维修人员快速卸下受损齿轮,走进位于船尾的移动方舱对齿轮展开抢修。很快,受损齿轮得到修复。

    “这得益于增材再制造技术的成功应用。”战舰机电部门值更员任亚伦告诉记者:“这里面犹如一个微型‘加工车间’,能够快速修复、制造出常用甚至非标零件。”

    走进移动方舱,记者看到舱内摆放着计算机、熔铸设备、成型机,以及铝合金材料、不锈钢粉末等增材再制造必需材料。通过计算机内存储的大量备件三维数据模型,成型机可根据模型对受损零件进行快速修复,部分简易零件可现场制造,大大提高了战时装备保障效率。

    “其原理和当今热门的3D打印技术原理相近。”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告诉记者,目前该技术已通过总部评审,走进了三军装备保障体系。

    http://www.81.cn/jmywyl/2015-01/06/content_6296210.htm

    以中国军方一向藏着掖着的公布一代,定型一代,研发一代的做派,已经公开的增材再制造技术所代表的技术革命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从新闻里可以看出几点,首先是生产设备的小型化可移动化。要知道战舰仓位虽然不小但并不是工厂车间可以无限扩大,战舰都能配备的相关生产设备,基本上就可以对这设备的大小有个大致的初步概念。虽然做不到如电影星球大战里机器人R2-D2直接飞行器外维修太空战机破损机翼的程度,但至少这一技术大大减轻了军事领域中对零配件的依赖程度。从商业角度看,零配件的库存意味着根本不存在库存占用资金问题,零配件生产设备的小型化可移动化直接意味着可以降低库存量甚至最终取消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以至于最终提高商业运营的总体效率。要知道日本丰田对其高效的零库存管理一直引以为傲,而最终完善的增材再制造技术却可以在生产领域中一劳永逸的解决甚至取消库存这一环节。

    其次是零配件本身的节约与优化。修理齿轮断裂故障的办法不再是丢弃废零件彻底更换新配件,而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修好了接着用。从成本上看这一技术的巨大优势有目共睹,牙医拔牙种牙的收费跟补牙相比,就算没有10倍也差不了太多,更别提器官移植与器官自我再生修复的收费差距了,骨折了捏巴捏巴养养就好了,动手术扒皮拆骨换新的得多少钱……

    再次,从这新闻里可以推断出关于这技术的不少细节。尽管从没涉及过机械生产加工这一领域,但是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大致的东西还是能推出来的。精度强度速度,在没下锚的军舰上能快速生产出临时代用配件,那在考虑过一切甚至包括地球自转引力条件下的专业高精尖厂房里,产品的精度得有多高?而产品的强度与生产速度也都跟生产环境息息相关,不可能说在余震不断的地震棚里造出的产品,质量与产量比正规工厂出的还好还多。可以想象在正规生产流程中,通过对应的应用材料(也就是新闻里的粉末之类的东西)以及专业的熔铸设备,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能达到何种程度。

    更何况军品跟民品本身就存在质量差别。军用舰船需要增加船体强度抗浪需要消除船材磁性防鱼雷水雷,没听说过民用汽车也这么高标准严要求的,已经在军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零件生产技术,想必会更容易满足民用市场的需求。

    之所以说可以看到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曙光,是因为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巨大潜能,以及近乎对经济生活中与制造业相关的任何生产技术的完全升级换代。在展望第四次科技革命未来之前,有必要对经济发展史上的前三次技术大爆炸做一个总结与对比。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换句通俗的话讲,只有看清楚搞明白,才有可能在未来搭上科技发展的快车,好吧,抱住科技这个土豪的大粗腿交上朋友,达到发家致富的目标。

    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可以看得见的、最直接的推手。从效果上来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直接造就了大英帝国200年的全球优势,而第二次电气技术革命则为美国建立了打赢两次世界大战的工业基础。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虽然并未对世界整体局势进行了大的变动,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信息爆炸不仅仅加强了全球各地人类之间的沟通了解降低了毁灭性战争的可能性,其最为显著的作用是增加了信息阅读量(文字、音频、视频),提升了大部分人的智商。要知道,信息量的多寡与智商水平直接相关,自给自足鸡犬不相往来的经济环境只能培养出作为社会基础的普通个体,而想进入统治阶层成为其中一员,智商上的优势是基础。科举也好议会也罢,能跨入这个门槛的前提是具备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无论是认字(接受信息的前置技能)、读书(信息分析能力)还是数学分析计算(逻辑判断能力),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接受处理信息的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表达分明条理清晰可以算是放之四海皆准,词不达意说明语文不好,自相矛盾证明数学逻辑有问题,话都说不利落只能证明在智商水平上无法超出平均水准。

    当然,信息爆炸也不是没有危害,乱七八糟各种扯淡新闻污水四溢,尤其是有图有真相自拍图片的流传,亮瞎狗眼的傻缺二货泛滥拉低了全球人民的智商水平……

    抛开军事方面,科学技术革命对于经济政治层面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通过对前三次科技革命的分析,可以大致判断推理出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影响以及后续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大规模运用为主要标志。以下是百度上摘抄的标志性发明事件。

    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并取得标名为“矿工之友”的英国专利。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越来越多,原有的动力如,蓄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买足需要。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百度,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时间段上来看,很明显英国一开始是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通过纺织业快速积累资金用于研发扩大再生产,进而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突破能源运用得瓶颈发明出改良蒸汽机进入到重工业,蒸汽机的出现打破了制约生产的最关键的桎梏:能源。这一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意味着人类对能源的运用终于从人力、畜力、简单的水力风力升级到了可移动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的矿物热能。以前各种制约产能提高的限制条件被统统跨越过去,蒸汽时代对能源的唯一需求只有一个:煤。

    当蒸汽机实用化小型化之后,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水到渠成的推动了运输技术的发展,毕竟煤炭的重量以及用量摆在这里,而且工业产能大幅增加的直接后果就是运力需求的暴增。蒸汽船与蒸汽火车满足了经济体系中流通领域的需求,再加上君主立宪制相对稳定的分配制度,一个庞大的帝国出现在历史画卷中。

    尽管日不落帝国的威名是建立在皇家舰队的火炮以及红衫军的刺刀上,但从经济角度出发,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大三角殖民贸易的高额利润才是刺激英国全球急剧扩张的幕后推手。商人军人(或者说海盗)以及王室政客齐心协力全球跑马圈地建立起被高额关税保护的殖民地经济体系,而体系内不断壮大的需求又反过来刺激生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暴增产能在不断满足经济体系内需求的同时,还要继续寻找新的市场以适应不断增加的产能,这就是为何舰炮杀到日本中国的原因。当全球已经再也找不到新的地盘,或者说新的需求增长点之后,两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

    经济原因才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要说工业革命,首先得从殖民经济体系入手。而殖民经济体系起初却是建立在大三角殖民贸易上的。一开始的大三角贸易其实很普通,商船从欧洲拉甜酒火枪铜罐等小件工业制品去西非,然后贩运黑奴去中南美以及北美加勒比的种植园获利,最后把美洲加勒比的经济作物诸如糖、咖啡、烟草、棉花以及朗姆酒带回欧洲。这一商路获利丰厚但是唯一的问题很棘手,西班牙人独霸。西班牙人从早期南美的贵金属贸易中大发其财,因此对于南美加勒比地区视若禁脔不许他人染指。而欧洲其它国家(尤其是英国)面对海上贸易的肥肉早就垂涎三尺,再加上宗教矛盾以及错综复杂的各种继承权问题,自然冲突不断。当和平贸易的可能性被完全堵死,武力冲突自然成为唯一的选择。

    不过尽管经济实力强大(资金丰厚)军事实力惊人(舰队又多又强),西班牙面对英国私掠船海盗战术的骚扰却无能为力。当菲利普二世(也被翻译为腓利二世)最终不堪其扰出动无敌舰队反而一败涂地丢失了制海权,西班牙人的时代也就一去不复返了。风靡全球的大片加勒比海盗系列的背景就在这段时期,岛屿众多作战区域广阔的加勒比海域之所以能成为海盗的最爱,因为大三角殖民贸易的高利润点就在加勒比地区。血腥奴隶贸易的巨额利润一部分会被变成经济作物商品带回欧洲再次创造利润,而剩余的贸易利润则会以货币形式随船。杰克船长们抢了商品可以就近找黑市商人销赃,抢了金币银币更容易花。杀人越货的刺激跟纸醉金迷的享乐合二为一,难怪连后世拍出的电影都票房惊人。

    传奇时代自然有传奇人物领衔。大冒险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当属弗朗西斯德雷克,后来官至海军中将的大探险家大航海家大私掠者大奴隶主德雷克一生充满传奇,在百度上他大致生于1545年,而相对更专业一点的英文维基百科上说他大约生在1540年,而中文维基百科上也有说他生于1535年……他的父亲的老德雷克(1518-1585)是个农场主,因为宗教迫害1549年全家从德文郡逃到肯特郡。不久后老德雷克成为一个教堂的执事与牧师,并以牧师身份在海军中获得了一个职位(至于是不是随军牧师就不知道了)。出生年代不详的德雷克是家中长子,后面跟着11个弟弟妹妹(12个孩子!!从这点来说新教还是比天主教更人性化,有老婆就不至于祸祸别人家小孩子)。德雷克一家有个邻居是干英法近海贸易的船主,于是小德雷克就被送到邻居家当随船学徒。表现优异的学徒工德雷克深受邻居船主的喜爱,以至于没有结婚也没孩子的船主在死后,把近海贸易的小船送给了德雷克。

    升级为海军大院子弟并且有从商经历的德雷克在1567年参加了他表哥约翰霍金斯的船队,开始了第一次航海。这个霍金斯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著名人物,因为他就是第一个开启了大三角殖民贸易的商人。从大的方面说,正是因为有德雷克霍金斯这类不断冒险开拓进取商人的存在(三四十岁这阶段他们还只是商人),才有后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约翰霍金斯与1532年出生在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的一个商人水手家庭,霍金斯家族是当时英格兰西部沿海一支声名显赫的海上势力,家族的许多成员都从事海外商业冒险活动。霍金斯的父亲威廉霍金斯从1530年起就开创了英国与巴西间的海上贸易,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商人,曾三次代表普利茅斯市出席国会。霍金斯自小即在本家族的船上经受航海训练。1554年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开始从事到西班牙和加那利群岛的贸易。(百度,约翰霍金斯)

    自食其力的富二代霍金斯在1559年迎娶了冈森的女儿凯瑟琳冈森为妻,白富美凯瑟琳的父亲是海军财务官本杰明冈森。完成了官商勾结打通上行渠道的霍金斯在其岳父、岳父的同僚以及伦敦商人的资助(或者说投资)下,于1562年10月开始了后来载入历史的由英国人自己进行的第一次奴隶贸易。

    时至今日,血腥的奴隶贸易仍然是一个比较忌讳的话题,这点从维基百科上就可以看得很明显。英国人的第一笔奴隶贸易的来源不详(或许是故意不详),维基百科上说霍金斯劫持了一艘葡萄牙的奴隶船,然后把这301名黑奴卖到了加勒比海地岛上的圣多明戈。而百度上说的就很详细了,“霍金斯于1562年10月率领一支船队出海,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奴隶贸易航行。船队由三艘船组成,其中最大的“萨洛蒙”号为120吨。为了便于在新海域的航行,霍金斯在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带上了一名西班牙人担任领航员,然后驶向几内亚海岸。在那里他很容易地捕获了300名黑人。带着这些“活货物”,他们穿过大西洋,前往西印度群岛的小西班牙岛(即海地岛)卖给西班牙殖民者,换取当地大量的“兽皮、生姜、糖和珠宝”。1563年9月,他们满载而归。这是英国最早的“三角贸易”。作为英国奴隶贸易的创始人,霍金斯不仅赢得了名声和大量财产,也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早进行贩卖奴隶勾当的海盗头子。”(百度,约翰霍金斯)

    此时,未来的德雷克船长还在辛辛苦苦的刷着商业海事技能经验,等着升级满足条件以后开上自家的船……

    无论如何,开拓了新商路的霍金斯引起了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极大兴趣,尽管一开始女王谴责贩卖黑奴这种不道德贸易,但当欠债300万镑(按现在的购买力)的全国最大负翁听到了具体的盈利状况,很快就三观尽碎节操尽坠,与时俱进的跟土豪交上了朋友。霍金斯1564年第二次航行时候,女王跟几个长老团的成员一起秘密投资下注,其中女王以一艘700吨的海船“吕贝克的耶稣”作价4,000镑入股,要知道第一次航行时候,最大的“萨洛蒙”号也不过才120吨。仓位暴涨的船队这次明目张胆的杀向西非打草谷,等航行抵达南美,随船有400个奴隶幸存。

    尽管西班牙实行垄断禁止一切非本国船只贸易,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何况还隔着一个大西洋,委内瑞拉沿海波夫拉塔市的总会计师在提出增加7.5%的特别税率之后许可了奴隶贸易,当地政府更是本着唯利是图实事求是的精神笑迎四面八方客,等霍金斯完税之后甚至颁发了一张奖状,表彰他对当地商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但当霍金斯到达下一个交易港口里奥阿恰时,当地政府试图以征收高额税率的办法阻止交易。奶奶的外商来了不搞好三通一平免税免费提供工业用地解决用工难题,竟然敢加税,叔叔忍得了婶婶也忍不了啊。于是行为良好刚拿过西班牙人表扬奖状的优秀商人摇身一变,登陆后露出私掠者的本来面目以武装攻击相威胁,逼迫殖民地官员同意放开奴隶贸易。

    历时一年,借着季风装满了黄金白银珍珠宝石的霍金斯于1565年9月载誉而归。两次奴隶贸易的大获成功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赞扬。据说第二次的回报率有60%以上,超高的回报吸引了大量海商的目光,准备开始跑大三角殖民贸易商路。但是实行贸易专营禁止他国贸易的西班牙政府不干了。

    1567年10月2日,霍金斯商队开始了第三次大三角殖民贸易。这次不但尝到甜头的女王把股份扩大一倍增加了一条船“宠儿”,前面一直打酱油的德雷克也终于毕业升级为船长,开着50吨的小船“朱蒂斯”成为股东。在西非几内亚湾实行驱虎吞狼帮助黑人部落间互掐后,6艘商船组成的船队带着500奴隶启程去美洲,当一路交易顺利卖掉了400奴隶(500-400……)后,遇到暴风的船队不得不在墨西哥湾维拉克鲁斯附近停泊修理。屋漏偏逢连阴雨的英国奴隶商们好死不死的碰到了一支准备去镇压墨西哥独立的反走私护卫舰队……

    1568年9月19日,圣胡安德乌卢阿海战(Battle of San Juan de Ulúa)打响。十三艘战舰碾压六艘武装商船没什么好多说的,惨就一个字。海战过后,6艘船只中只有霍金斯的旗舰“宠儿”(Minion)以及德雷克的三桅帆船“朱蒂斯”(Judith)得以幸免跑掉,从女王租借的“吕贝克的耶稣”号(Jesus of Lübeck)以及其它3艘船“天使”号(Angel)、“吞咽”号(Swallow)、 “上帝恩宠”号(Grace of God )全部失陷。在近乎沉没状态下(可以想象一下加勒比海盗I开头杰克船长靠港的场景),霍金斯跟德雷克于1569年1月前后脚返回英格兰,其中霍金斯的船员就剩下15人,虽然找不到商船队的具体水手数,但据后人估计大约300-400船员死亡或失踪。船队出发时参加航行的水手中,只有70到80人顺利返回(高达80%左右的出海航行死亡率)。

    在他们返回英国之前,英国政府就已经通过热那亚银行家得知了舰队失败的消息,举国哗然。投资失败的女王很快从另一面挽回了部分损失:当时一支西班牙财宝运输船队为了躲避法国武装民船的追捕跑到了英国港口避难(互相掐真够乱的而且还信息不对称),面对肥猪拱门伊丽莎白一世也不客气,直接连锅烩了……

    霍金斯第三次航行的失败标志着英国西班牙两国间和平合法通商之路完全被堵死,文的走不通就只能走武的了。从此以后英国私掠舰队开始了完全有组织的海盗活动,以打击西班牙船队以及其殖民地经济。

    通宝推:格瑞斯华尔德,林风清逸,trilfe,范进中举,金口玉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大海航行靠舵手,领导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选择出正确的执行者。伊丽莎白一世依靠德雷克与霍金斯选择了海洋贸易道路,不但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积累,而且建立了殖民地经济体系这一大英帝国的立国之本,最终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百年辉煌的基础。而以商人和科学家为主角的美国则借着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东风,靠着攀科技树实现了产能的暴增,进而转化成军事实力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取代了英国的领导地位。无论是日本的明治、苏联的斯大林、中国的毛泽东,都意识到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才是富国强兵的前提,也是唯一正确的战略决策。而诸如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以及奥匈帝国,没有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实现工业化的唯一结果就是被历史淘汰。

      随着苏联解体铁幕崩溃冷战结束,以资本主义财团为主体的美国政府面临着一个战略上的抉择:下一步该怎么走?海湾战争中摧枯拉朽般的军事实力吓得全世界的小伙伴们都目瞪口呆,而实际上当时全球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抗得住其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打击。在战略决策上,作为智库一般存在的保守派代表哈佛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已经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其在1993年《外交》(FOREIGN AFFAIRS)季刊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中,先知般的预言了基于宗教差别上发生在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儒家文明之间的冲突。有理论,有军事实力,有盟友,这种实力上带来的举世无双的全方位战略优势让人迷醉,然而以商人为主体的美国并没有如当初70年代的苏联一样沉迷于军事力量的强大,反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为可控的开启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序幕。

      以家用个人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之所以是人为可控的,因为其核心技术本身作为军事科技早就面世了。二战时期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军靠着雷达和无线电进行空战指挥,实际上就已经有了互联网的雏形,之后普及到美军连排一级地面部队的无线电报话机更是成熟的通讯技术。随着1946年2月14日电脑ENIAC的问世,电脑作为更先进的设备自然不可能永远单兵作战。1969年美国军方的阿帕网(ARPA)就已经实现了军事连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九十年代初期的经典游戏《命令与征服》开头的过场动画里就有单兵侦察员通过可视电话向白宫总统汇报的场景。而按照七八十年代的标准,现在基本上人手一个的手机绝对是间谍装备。

      从时间上看,军事科技要领先民用科技至少20年……

      对可爱的美国人民来说,除了政客以外没人关心一统全球解放全人类征服星辰大海这种高大上的话题,冷战结束核战阴云消散后自家日子过好才是真的,于是老布什悲剧了。尽管他领导美国在二战后第一次干净利落的打赢了伊拉克局部战争,终于扬眉吐气克服了陆战的心理障碍走出了越战泥潭的阴影,但在国内经济方面的无能为力却最终导致了竞选连任失败。美国战后婴儿潮的代表人物终于登场了。

      即便有着诸如逃兵役以及拉链门等众多丑闻,比尔克林顿在历年美国总统的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管不住裤裆还被人曝光的克林顿的认同度之所以高,唯一的原因就是其优秀的经济管理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借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才得以实现的。低通胀低失业率再加上不断增加的个人收入,可以说美国经济在克林顿任期的八年内进入了黄金时期,而载入史册的标志则是年年飘红的政府预算终于在1998年实现了盈余。对老百姓来说,物价的持平以及个人收入的逐年增加意味着生活水平在实打实的不断提高,而低失业率则使得不断跳槽加薪成为可能。对现在愁眉苦脸四处发简历的大学生来说,当时在校生还没毕业就能拿到数份公司邀请函的情况可以算是传说中的神话了。

      如果说以普及的个人电脑作为一个个单独存在的点,那么互联网的存在则把遍布全球的点连接在一起一网打尽。尽管经历了高科技泡沫破灭,但经过商场优胜劣汰选择后的商人们反而迸发出更大的热情,距比尔盖茨建立微软领导了工业革命3.1版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另一个天才史蒂夫乔布斯带领苹果公司成功实现了个人电脑小型化便携化。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3.2版不但把苹果公司变成了全球最赚钱的高科技公司,同时完全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玩游戏也好看小说也罢,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全球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如果从生物进化角度看,主动获取信息量的暴增意味着大脑缓慢但坚决的进化,而互联网上近乎于无限的免费知识的存在,又使得单独个体独立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可能。

      科技改变生活。

      相比较苏联咄咄逼人穷兵黜武的全球争霸战略,美国这种攀科技树占领技术高端的做法可谓润物细无声,毕竟“不同意就抽你”这种胁之以危的路子太容易拉仇恨,反而是诱之以利的效果更好。从结果上看,信息技术革命在技术上解决了全球各国人民沟通上的难题,降低了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同时,信息爆炸也使得愚民这种统治手段的成本不断提高,换成通俗的话讲,就是“老百姓越来越不好管了”。

      按照马列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科学技术革命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各阶层的生产关系。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把农民从土地上逼进厂矿,成为了最初的产业工人,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导致了工人阶级内部的细分与升级,中高端工人收入的改善也慢慢缓解了尖锐的劳资冲突。同时冷战的形成也使得竞争双方不断吸收对方值得学习的精华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工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反倒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工会的作用却在逐步退化与变质。靠工人运动起家建立的政权内部却禁止工人为争取本阶级权益而进行罢工游行,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一方面缓慢但持续的不断完善自身制度,而另一方面却不断地为了内斗而集权,冷战最终的结果自然变得理所应当。以苏联为例,勃列日涅夫时期激烈对掐的无产阶级内部两大集团已经基本形成,封建贵族性质的无产阶级世袭化造就出大批红色贵族官二代,而封建朋党性质的无产阶级小集团化同样培养出数量更多的红色官僚。面对老子英雄儿好汉靠血统占据先天优势的政治对手,无法通过公开选举上位却想要上进的官僚们只能通过抱团来竞争。如果拿中国历史中明朝的政治斗争来做比较,当皇室大权旁落时候就会扶持家奴太监来打擂台,当出现强权皇帝时候,官僚集团就要结党抱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反观资产阶级内部生产关系的发展,因为不存在封建化的危险也没人脑子抽抽放弃个人财富背叛本阶级去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以法律为基础通过市场竞争以及选举制度为选择手段的政治体系,要比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们稳固的多,也很少出现在台上风光八面下台后四面楚歌坐牢被打靶的结果……

      对于已经击败社会主义体系这一竞争对手的资本主义体系来说,其冷战后的发展轨迹是很清晰的,其目的也非常明确:缓解甚至逐步解决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说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在任何经济体系下,经济运转始终处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所构成的循环内。其中分配部分是重中之重,也是政客们厮杀的主战场。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里对每年预算大饼的瓜分,还是信息不透明国家诸如中国对财政收入的使用,甚至大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体系之争,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权永远是最核心的目标,而这一部分也是无解的,毕竟只要动,动的就是国体。因此马列中在阶级关系方面的主要矛盾是无解的,但是其在生产以及消费方面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们却正在通过科学技术升级的手段来缓解甚至最后解决。

      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信息爆炸从根本上缓和了生产方面的主要矛盾:“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当“看不见的手”得到了海量数据的支持,其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就被指数级的放大了。淘宝的发展壮大就是最好的例子,面对败家娘们的买买买需求,有组织生产的个别企业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上涨。企业生产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的增加就意味着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状态在不断减轻。如果拿农业灌溉作对比,大水漫灌很可能会把作物淹死,也非常浪费水资源,但是精确控制的滴灌则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商业信息的高速高效流动如同滴灌一样把生产逐一对应到了相应的社会需求上,也由此降低了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生产状态,使得经济运行的更平稳更高效。

      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解决消费方面矛盾的强大趋势,而正是这一趋势,使得资本主义体系可以突破限制其发展的瓶颈,进入一个相对良性的发展状态。

      相比较“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随着技术发展导致的个人电脑及其小型化的手机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所直接创造出来的新行业与需求,直接刺激激发了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对总体经济而言,电信产业的急速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税收扩大了从业人数的规模养活了更多的劳动人数,从而增加了劳动人民的购买力。而新增的购买力反过来对电信产品的购买,又良性的促进了行业的壮大与经济的发展。

      从发展路线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扩大需求把饼做大的思路:通过科技手段创造市场新需求形成新产业,通过满足新需求逐步淘汰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整体效率,同时新产业反过来反哺从业人员以满足其购买需求增加购买力。

      正由于可以不断满足社会各阶层(主要是无产阶级)的物质需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也可以被逐步缓和。毕竟传说中阶级消亡的前提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么,只要能不断满足物质需求就代表着走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路上……

      于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三部分都得以减轻甚至解决:

      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被更高效更高速的信息流动所缓解;

      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被不断增加的新产业所带来经济发展引起的新购买力所缓解;

      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被不断满足物质需求的社会各阶层(主要是无产阶级)慢慢淡化。

      从过去二十年发展的历史看,行之有效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技术升级换代不断创造对新产品的生产需求与消费需求。三十年前个人电脑还是特殊的电子奢侈品,现在已经基本成为家庭标准配备;二十年前手机还是富裕阶层的宠儿,现在也已经是人手一个的必备品;十年前智能手机还是新潮人士的时尚玩具,如今却有向全民必备品发展的趋势。巨大市场需求所造就的相对应的产能需求不但给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更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天量的就业岗位与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

      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一整体经济循环来说,通过科技发展进行行业的升级换代是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办法。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科技的进步直接促进了生产、流通、消费这三方面的全面提升,而以法律为基础的相对稳定的分配体系又构成了社会经济体制稳定的基石。与之相反,产权不明晰的现存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就算走同样的发展路线,新增加的巨大社会财富会直接导致对现有分配体制的不满与争端,套用一句古语,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煤老板们的兴衰史就是最好的例子:经济不景气时甩包袱一样的国退民进给了敢冒险的商人们登上舞台的机会,而抓住机遇并凭借煤价暴涨吃得满嘴流油的煤老板们却并不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义,直到被已经红了眼的对手堵上门口逼着实行国进民退,才最终意识到自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反观美国的红脖牛仔们,政府敢违法收自家的农场,那可真会组团操枪发动人民战争打内战对着干啊(具体参看牛仔克雷夫邦迪的故事)。

      不同于积重难返死水一潭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面临同样对分配体制不满的民众的资本主义体制却有着相对来说比较灵活的应对机制。以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例,尽管搞工运工会律师出身的奥巴马是运动的最大获利者(或者说是幕后黑手……),但当时的美国政府在表面上一直是以一个裁判者的面目出现的,进攻方并没有出现伴随的大规模杀富济贫打砸抢,而防御一方的财团们也没有对炮灰游行者们实行严酷的反攻倒算,一切都在法律范围内进行。

      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某国,股市暴跌后股民去金融界示威?就算吃完饭去散步都得自己掂量掂量后果……

      无论是3D打印技术,能量无线传输技术,高能电池技术,大规模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技术,还是任何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任何标志性的技术突破,都能引发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科技的进步不但会改变生活,还会导致全球经济版图的变更。如果从经济历史发展上看,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全球经济中心由处于封建时代顶端的中国转移到蓬勃发展新兴资本主义的英国,而以内燃机及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让美国具备了领导世界的能力。以个人电脑及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巩固了美国的领先地位,但也给了中国得以拉近差距的机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哪个国家能主导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哪个国家就能占据显而易见的优势地位。

      对不同的政体来说,还在不断完善但能基本保证分配制度相对稳定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突破了桎梏其发展的瓶颈,而仅存的社会主义体系在分配制度上的模糊性却依然制约着其体制的发展进步。再加上几千年传下来的诸如贪污腐败等封建遗毒的沉淀,分配制度的完善还任重道远。但是面对已经突破制约瓶颈的竞争对手,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自身的根基问题才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Maturedpeach

      2015年6月25日

    • 家园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6

      如果说靠着社会主义制度走捷径实现了工业化的俄罗斯和中国是一边考试答题一边作弊,那么时代的宠儿洛克菲勒就绝对是一边自己给自己出题,一边写答案。摩根家族用了七代人近300年才成为商场上的巨头,而洛克菲勒只用了不到30年。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到1897年退休专注慈善事业,完全抓住由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机遇的洛克菲勒创造了一个基本上再也无法被复制的传奇。作为现代工业体系以及现代经济体系的血液,石油的地位在新一代能源体系建立之前都是无法被取代的,而对石油的垄断其实也就是控制了整个经济。这也就是为什么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托拉斯违法,必须被强制解散。相比较比尔盖茨的微软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半垄断市场份额,标准石油当时可绝对是处于强势的直接垄断地位。换成今天,那就是中石油中石化这两桶油合并私有化的节奏……

      同富三代出身受过良好教育(艺术史专业大学本科文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简称新白英,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JP摩根比,洛克菲勒绝对是纯草根出身。约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于1839年7月8日出生在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个无牌游医(传说中的电线杆牌老军医)兼什么都卖的杂货郎,母亲伊莱扎戴维森则是个虔诚教徒。老洛克菲勒是英国人跟德国人的后裔,而戴维森则是苏格兰跟爱尔兰人的混血。父母两人的言传身教对洛克菲勒以后的人生影响深远,游方郎中的经营眼光与手段奠定了日后建立巨大商业帝国的基础,而虔诚教徒的处事方法则造就了后来成为大慈善家的精神底蕴,父系的在商言商与母系的勤俭守信这两种貌似冲突的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反而最终在洛克菲勒身上实现了和谐的统一。当然,以上是伟光正的说法……

      无论是以当时还是现在的眼光看,排行第二是家中长子的洛克菲勒绝对生于一个问题家庭。声名狼藉的老洛克菲勒与妻子生了六个孩子,但同时跟家里的女佣生了两个私生女。私生女中的老大(早夭)比洛克菲勒大半岁而老二比洛克菲勒小半岁。从不定期回家的游方郎中老爹人送外号“大比尔”以及“魔鬼比尔”,按照这个无良父亲自己的话说(很可能是黄汤灌多了自吹自擂),“只要有机会我就骗我家的孩子们,我要让他们变得尖锐。”身为长子的洛克菲勒不但要帮助母亲处理家务,为了自己的零用钱还得饲养火鸡(!)、卖糖果与土豆。靠着卖掉自己饲养的小火鸡,12岁时积攒了50美元的小饲养员转职成为高利贷商人,把这50美元借给邻居收取本息……

      这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855年,16岁的洛克菲勒找到了人生第一份也是最后一份给别人干活的工作:在休伊特塔特尔公司(Hewitt & Tuttle)当会计助理。16岁的新人自然拿得就是新手报酬,前三个月的工资总额为50美元,平均起来每天50美分。当对具体商业工作环境有了感性认知之后,19岁的洛克菲勒于1858年跟克拉克建立了合伙人公司。以农产品为主要经营范围的合伙人公司获利颇丰,并借着1861年爆发的美国南北战争不断壮大。单在1862年,公司的利润就达到了$17,000美元。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1863年,财富之神借着炼油专家安德鲁斯联系上了被幸运之神眷顾的洛克菲勒。如果没有安德鲁斯把洛克菲勒拉入炼油厂生意,恐怕后者只能作为一个普通的成功商人泯然众人。从这点来说,洛克菲勒可以说是500年来人类商业史上幸运值最高的家伙,因为在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只有石油是人类经济史上唯一一次可以被单人控制操纵的。由于经营方向不同导致的合伙人意见不一致,1865年公司拆伙时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的报价买下了克拉克兄弟的股份,同年就扩张出了第二家精炼厂成为克里夫兰最大的炼油企业,1866年又建立了纽约洛克菲勒公司负责出口业务。通过借贷以及持续的把利润再投资,等到了1868年,拥有两家精炼厂一家销售公司的合伙人企业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原油精炼巨头。

      只用了5年时间,洛克菲勒就把企业从行业新兵做成了全球第一,那是怎样一个让商人心潮澎湃的时代……

      再看地球另一面,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大权在握的曾国藩放弃了反清,实现了自身的政治抱负保住了自家的政治节操,但整个中华民族错过了实现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

      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1865年武装倒幕,1868年初明治继位开始维新废除幕府,1月27日鸟羽伏见之战维新军以583门大炮狂扁了只有94门炮的幕府军,5月3日江户解放(现在的东京),1869年春维新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函馆,日本全境统一。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最后武士们被镇压(就是汤姆克鲁斯演的那个片子),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结束,开始积累扩张以实现工业化。

      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洛克菲勒于1870年重组了公司,放弃了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合伙人模式,转变成更便于扩张的股份公司形式。标准石油公司的扩张过程放到任何一本商业教科书中都是经典案例,如果拿现在的例子作比较,马云的阿里巴巴走得是一个路子:控制流通领域。

      通过对运输领域的并购与垄断,仅用了两年时间标准石油公司就控制了全部主要输油管道以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控制了竞争对手的出货咽喉以后又反过来收购了克利夫兰地区26个竞争对手中的22个,从而掌握了90%的炼油业。整合垄断了本州石油企业后洛克菲勒又以同样手法进军全国,靠着石油企业的利润去收购铁路主干线,然后通过操纵运费打压对手进行并购,不断地扩张。到了1880年,标准石油控制了美国90%的石油精炼产量,基本上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以及几条铁路主干线,到了 1882年,洛克菲勒德律师团创造出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来管理其遍布全国的业务。

      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的建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本质上同摩根建立的财团一样,托拉斯这种“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组织,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对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垄断。如果按军事用语来形容,那就是生产活动的规模化集团化,通过成建制的组织降低成本提高价格跟散兵游勇般的对手竞争。相比较财团靠金融上控股来实现运营控制,托拉斯在管理上更注重于细节,因此对自由市场竞争的杀伤力也就更大。由于托拉斯的领导层都出身于同一行业,因此对本行业的具体业务也更熟悉,管理效率更高。

      高效的管理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无论是后来对钢铁行业的扩张,还是对其它油田的并购,洛克菲勒所领导的标准石油公司在石油精炼与输送领域的垄断最终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全球的经济控制在一个人手里。这种对于命脉行业控制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之前大银行家们(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各国的宏观影响力,因为对石油产品的操控可以影响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个人。

      举例来说,如果洛克菲勒对某城市(比如说生产花生的花生屯)的某政客看不顺眼,他完全可以找出借口对花生屯的石油供应做文章,单单一个强行涨价就能影响到方方面面的民生,进而操纵舆论甚至选票。有军队作后盾的国家可以对大银行家们说不甚至赖帐,但并不敢以同样的暴力手段对付托拉斯,因为托拉斯控制产品的消费群本身就是最大最好的人质。

      考虑到石油作为现代工业体系中的血液这一重要作用,垄断了当时全球80%以上石油精炼市场的标准石油公司绑架的是整个现代工业经济体系……

      因此反托拉斯法案的出现就是势在必行的了。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下达的拆分决定把标准石油公司变成了37个地区性石油公司,而这一判决也基本上确立了日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块基石:鼓励自由竞争,防止垄断。对于经营者来说,垄断意味着高效率高利润。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店大欺客从来都不是好的选择。对整体经济而言,垄断则是一柄威力十足的双刃剑:尽管对内会提高经济运营成本并给科技发展创新带来伤害,但是对外则增加了市场竞争力与话语权。纵观国外现在几个大的经济体诸如美国日本,基本上走的都是对内自由竞争增加技术实力、对外抱团抢订单的路子,欧盟在经济上的整合也是这个思路。毕竟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由于投资者们看好石油行业的前景,对于标准石油公司的肢解反而在股市上推高的洛克菲勒家族的总资产。当然,对于有着大慈善家头衔的洛克菲勒,金钱的含义早就脱离了消费这一层次。

      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死于动脉硬化,距离他98岁生日不到两个月。

      从商业发展历史角度看,洛克菲勒与摩根二人建立了美国这个日后世界霸主的商业体系雏型,工业领域的辛迪加同金融领域的财团构成了美国经济体系的两大基石。尽管辛迪加被强制解散后又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逐渐演变为能源与军工这两大集团,但如今美国经济体系三大集团的格局始于洛克菲勒与摩根。

      由摩根首创的财团一经问世,很快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那就是生产关系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财团的壮大会直接导致对生存空间以及权力的争夺。当朝气蓬勃的财团体系对上日暮西山的帝制体系,好戏上演了,而这一演出直接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并延续到了二十一世纪。

      帝制的全面倒退解体跟财团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以血缘为纽带传承的帝制面对以个人能力为先决条件的财团体系,在管理制度上先天不足。毕竟帝位的归属取决于继承人之间的竞争,而成为继承人的先决条件是血缘,可选择继承人的数量决定了竞争只能在小圈子里进行。即使是康熙末年的九龙夺嫡,正式选手也是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的。反观财团,决定一切的是资本以及获取资本的商业能力,而对参加者的要求则是英雄不问出身,任何人都可以露脸参赛。而经过商场的自然淘汰,能者上愚者下的规则自然而然的保证了上位者的能力水平。

      如果单纯从效果上考虑,战场无疑是最能体现优胜劣汰的地方,能力、运气缺一不可,不合格的统统淘汰。次一级的商场对失败者相对宽容一点,不过选择出的人才也基本都是行业精英,毕竟是商场如战场么。而且在法律规则内评判胜负的标准很直接:能挣钱就是有本事。至于官场,西方选举制下会竞选能拉到票的还算好,封建半封建制度下的首长任命就扯淡了,上位者没私心还算好(基本不可能),但凡有私心为了个人家族利益推个唯命是从的废物上台,整个体系就开始烂根,等劣币驱逐良币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基本上就完全烂掉不可救药了。

      从经济发展时间线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财团对封建帝制发起的黄昏之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财团对封建帝制及其衍生品元首独裁体制的战争,后来的冷战则发生在资本主义财团及其近亲社会主义武装集团之间的斗争。在经济领域实行排他垄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统资本主义财团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靠暴力武装夺取维系政权,一个是靠资金在背后隐身操纵政权。

      强国跟弱国的区别说一千道一万,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实现了工业化。无论是现在的八国集团(美英法德意日俄国加拿大),还是之前的八国联军(美英法德意日沙俄奥匈),都是自身实现了工业化进程后才进入强国范畴。在老牌强国美英法德意日六国中,英国拔得头筹在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期间实现了工业化,所以造就了统治一个世纪的日不落帝国,其余五个国家则全部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实现了工业化。强国太多世界太小,所以划分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结果众所周知,挑战者德意志第二帝国失败解体,连带摧毁了奥匈帝国沙俄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

      从结果上看,一战近乎毁灭了全部皇帝直接具有实权的帝制国家。封建帝制也好君主立宪制也罢,国家崩盘的后果就是靠血缘而不是能力的人才选拔制度基本上没有了市场,而君权神授等封建观念则在炮口下被轰成碎片。法国以东各大帝国的解体标志着以财团为主体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夺取了全面主导全球经济的权力。正是为了主导经济的权力,在英国的资产阶级们砍了一个国王的脑袋,法国动荡了小一百年,美国开拓者们不惜跟母国打了八年抗战以后又跟本国的庄园奴隶主们发起内战……

      这就是经济的力量。

      但神圣罗马帝国在德国以及中欧地区近一千年的统治并不是那么容易清洗的,在封建体系下时间越长,想要清除封建制度影响就越困难。面对帝制崩溃后遗留下的权力真空,战斗民族俄罗斯很自然的选择了布尔什维克武装集团,毕竟能打的才是好老大!斯大林如此,普京也如此。而设计试验制造各种社会制度的高纪律性日耳曼民族则走进了实验室,继马克思设计制造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后再次试验了元首独裁制。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好歹还有石头可以摸,而义无反顾毫无保护的做试验才是全球最危险的行为,没有之一……

      分裂后又经历了二战以及冷战的洗礼,地处北约华约两个战争巨兽中间的奥地利匈牙利国再也没能回到强国的地位,而并没有实现过工业化的奥斯曼帝国则干脆一拍两散变成一团散沙,再加上二战后以色列的立国(直接进入工业化全民皆兵的现代斯巴达),阿拉伯人的荣光只能从历史中寻找。

      而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则靠着制度特有的镇压与赖账以及大萧条时期找客户找红了眼的美国人的帮助,实现了工业化。与之近似的则是中国工业化的过程:同样是对内共产对外赖掉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大国的债务,并且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当然,这点上老毛做的比列宁斯大林更狠更实际,苏联援建到手以后工业化底子刚打好还没完全实现,就翻脸了……

      从根本上说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冲突,其实就是垄断性质的以财团为主干的自由贸易经济体系同同样是垄断性质的以军事统治集团为主干的社会主义贸易保护经济体系的对抗。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财团们要原材料进货市场以及成品出货市场,而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护好自家地盘积累实力以实现工业化。到目前为止,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只有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搞买办路子拿佣金当代理人的蒋介石不行,搞工运出身(水土不服)不懂经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刘少奇不行,对经济完全没谱设计出“摸着石头过河”路线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不行。(可怜的运十……)

      即使放眼全球,真正懂经济知道怎么迈过工业化门槛的国家也屈指可数。亚洲四小龙里香港台湾一直是自留地了不予考虑;新加坡骨子里还是家天下的路子,再加上太小容不下多余的财团发展也养不起纯工业化对市场的胃口;而两韩如果合并的话倒是能有所作为,不过因为地缘的关系这个已经在夹缝中生存了上千年的地方,估计还得这么过下去。印度和巴西之前那么多年没成功实现工业化,现在希望更渺茫,毕竟市场上已经有了个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的竞争者。也正因为没戏,所以没被人盯上。真正有戏的其实是阿拉伯国家以及伊朗,尤其是伊朗,有钱(石油)任性(已经开始试着玩核武器),所以被财团们盯上了几十年不得安生,中东战争也好两伊战争也罢,二虎竞食驱虎吞狼什么的闹腾得不亦乐乎。阿拉伯国家中伊拉克萨达姆当年的核计划路子是对的,可惜生不逢时周围没帮手,所以最后落个绞刑的下场,对比北朝鲜背靠苏联(俄罗斯)中国吃祖宗饭手握核武器的八零后金三胖,真的是人比人该死。

      当然,唯一一个已经迈过门槛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是南非,这个能够自产原子弹的奇葩国家居然自废武功铸剑为犁销毁核武器,希望靠着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来取悦世界。全世界人民都被自由战士曼德拉感动了几十年,唯一一个不为所动的是南非的经济数据:GDP增长率2.1%,通胀率5.1%,官方失业率24.2%……(百度,南非)

      不同人不同命,其它各国想要迈过工业化门槛都得经历各种考验,而八国集团中的小兄弟加拿大估计是全世界独有的一直开启简单模式的国家。这个早期以猎人(毛皮)、农夫(小麦)以及伐木工(木材)为主体的国家在一战前还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工业,一战结束后矿产行业成型了,二战结束后重工制造业成型了(澳大利亚在重工这块儿就是短板)。美国的资金技术以及二战期间英国大笔的资金投入(大后方,当时英国的储备黄金都坐着潜艇去加拿大观光了),顺利解决了任何国家面对工业化进程中的资金技术难题。而二战期间形成的军工产品需求黑洞,又完美的解决了需求问题。相比较中国在七十年代末实现工业化后满世界找出货市场,加拿大的工业化进程完全就是传说中的一帆风顺:

      没钱?来,给你黄金。

      没技术?来,参加一下培训,给你图纸。

      没市场?来,这是订单,飞机先造个1000架,兄弟我急用,价钱好说。什么?不会造整机,那零件你能造多少,给个数都包给你……

      于是加拿大就在原宗主国英国以及大块头邻居美国的强烈要求下,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抱怨休假时间不够然后顺理成章的迈过门槛实现了工业化。

      从结果上来看,二战的结束基本上敲响了帝制的丧钟。吃了两颗核弹的日本皇室体系虽然苟延残喘幸存下来,但也转变为精神象征而失去了实际的执政权力。即使是英国,被打得债台高筑以后不但要支付巨额帐单还得面对受不明势力(嘿嘿)支持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不得不让出世界老大的位置,北美财团们终于取代已经过时的各国王室成员们,站上了世界舞台的巅峰。

      不过同样登上舞台的还有另外一群演员:一边喝着伏特加一边跳着俄罗斯民族舞蹈的北极熊们……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红色政权之所以被财团们视为死敌,根源在于其以消灭敌对阶级为目标的政治理念,以及恐怖工业产能所支持的军事能力。苏联及其盟国在铁幕下的冷战中同北约对抗了近半个世纪,即使最终由于自身体制原因经济崩溃,但其工业产能以及军事实力自始至终就没落后多少,假想中纵横西欧的钢铁洪流一直以来都是北约军人的噩梦,更何况还有“大伊万”这种脑子进水的5000万吨当量核弹的存在。据说研究出“大伊万”的“阿尔扎马斯-16”实验室还搞过威力更大的10亿吨级氢弹神器,光引发的一公里高的海啸就能摧毁全球绝大部分地区(荷兰已吓哭)。

      很可能当年老毛也是意识到了赫鲁晓夫是个疯子,才果断背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种自己作死要毁灭全人类的疯子谁不怕……

      尽管从政治以及军事角度看,共产主义制度体系具有产能上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整个体系的缺点也清晰可见。以苏联为例,当巨大的科技与军事投入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坏账的产生也就自然会拖垮经济,最终引发整个体系崩盘。“先军政治”可以为实现工业化提供市场需求(军品)并同时抵御外部压力,不过一旦没有仗打无法掠夺实现以战养战,苏联的下场就是最终的结果。出身于黑暗世界大头目之一的CIA局长老布什,就是靠着子虚乌有的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引入了军备竞赛的不归路:养兵千日最终用不上,养兵的钱就都白白虚掷了,更何况入侵别名帝国坟场的阿富汗,打那地方根本没钱赚没好处拿……

      当然,苏联崩盘的另一个隐性原因在于用人机制上。如果从中国历史的视角看,勃列日涅夫及其领导的第聂伯帮完全可以归为封建朋党性质的小集团。骨子里是封建体制下任人唯亲的路子,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逆向淘汰贤者下愚者上。一边是靠血统或者关系上位的官僚,另一边则是靠自身的实际能力被战场市场或选举筛选过的财团掌舵人,当双方真刀真枪对上,输赢一目了然。

      通宝推:老调重弹,
      • 家园 星球大战是演员里根的计划,老布什是副总统。

        那时的副总统可没有他儿子的副总统有权。

        • 家园 没错,不过别忘了老布什干啥出身的

          具体执行起来还得有专业人士操盘,而且其实老布什当时干的就是以前周恩来干的暗面的行当……

          • 家园 八十年代末美国数得出来的暗战成绩就是破坏苏联生产和阿富汗

            一次是数控阀门破坏,导致某个气田大爆炸。另一个是火箭控制软件改写,使某个卫星销毁。对中国军队现代化有一段蜜月时间。阿富汗也是那时的成绩。如果是让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短命,和帮助戈尔巴乔夫上台,倒是值得一说。不过CIA有这能力,这局也太大了。老布什有可能参与并加速了东德民主运动。苏联倒台其实和暗战没多大关系。

            • 家园 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你举的这两个例子应该算战例级的暗战,战术级的例子可以参考淮海战役时候廖运周阵前起义坑死了黄维,当然就影响而言地下党员廖运周干的这个也可以算战役级的,而真正战役级的例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当年把运10搞下马,整整毁了中国航空业30年。

              战略级的就属子虚乌有的星球大战计划了,纯粹的战略欺骗坑了苏联近10年的军费倾斜拨款,最终连同阿富汗战争这个深坑一起拖垮了苏联的经济。

    • 家园 你老兄是不是写"美国的故事"的作者?

      无论如何,开拓了新商路的霍金斯引起了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极大兴趣,尽管一开始女王谴责贩卖黑奴这种不道德贸易,但当欠债300万镑(按现在的购买力)的全国最大负翁听到了具体的盈利状况,很快就三观尽碎节操尽坠,与时俱进的跟土豪交上了朋友。霍金斯1564年第二次航行时候,女王跟几个长老团的成员一起秘密投资下注,其中女王以一艘700吨的海船“吕贝克的耶稣”作价4,000镑入股,要知道第一次航行时候,最大的“萨洛蒙”号也不过才120吨。仓位暴涨的船队这次明目张胆的杀向西非打草谷,等航行抵达南美,随船有400个奴隶幸存。

      看到这些文字,以及下面的文字,我怎么感觉很熟悉??

    • 家园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5

      研发出新科技是科学家的任务,而把科技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就是商人的事情了。对于纯粹的商人来说, 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体系大变革意味着一件事情:商机。只要顺应大环境大趋势把握住商机,成功也就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了。往近了说,赶上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比尔盖茨时至今日还是名义上的世界首富,实现了个人终端小型化便携化的苹果公司的盈利率高的吓人。往远了说,顺势而为最好的例子都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角们则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两大巨头:JP摩根和洛克菲勒。这两巨头的影响力时至今日也依然巨大而广泛,要知道在财团力量最庞大的二战前,有传言民主党属于摩根,共和党属于洛克菲勒……

      从经济层面讲,如果说特斯拉在科技领域奠定了以电力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社会,那么JP摩根就在商业领域确定了现代社会的高端商业组织形式:财团。JP摩根之所以在商业史上非常重要,就是因为他开启了资本主义商业财团这一组织形式,而财团的形成最终影响了美国政体,进而辐射全世界。按照担任过通用汽车总裁以及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尔逊的名言,“凡是对美国有利的,就对通用汽车有利,反之亦然”(what was good for our country was good for General Motors, and vice versa)。依附于美国国体的财团们跟国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之间竞争激烈但也一致对外,但在国策的制定方面,说实话各财团背后的掌舵人才具有决定性的权利。(关于财团部分会在以后单独列出来谈)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于1837年4月17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富商家庭,其祖父约瑟夫摩根以及父亲JS摩根都是成功商人,整个家族商业氛围浓厚,投机与冒险精神盛行。摩根家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催人奋进的立志故事,从本质上来说,纯草根出身的摩根家族前辈们跟如今遍布全球的打工者没有区别,无论是在富士康生产线上组装手机还是去新疆摘棉花,北漂也好海龟海鸥也罢,都是为了讨生活养家糊口。

      起源于英国威尔士的北美摩根家族第一代迈尔斯摩根(Miles Morgan)生于1616年,20岁时候跟着两个哥哥詹姆士(James)和约翰(John)从英国西南部的城市布里斯托(Bristol)出海,正式成为新世界的拓荒者。在凯尔特语、威尔士语以及美国英语中,摩根的意思是“住在海边”,按照常理来推,摩根这个姓来自于地名格拉摩根(Glamorgan),作为威尔士下辖的十三个地区(也可以说县),格拉摩根在历史上是威尔士的政府所在地。说起来,欧洲这种以地名为姓的做法还是很合理的,毕竟可以由姓名直接上溯追查血统以及出生地。而中国由于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离开了书面记录的家谱,最多只能追查到大致地点与时代,无法精确定位。几百年好查,两三千年能有个大致范围就不错了,当然再怎么说也比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自定义的什么田中渡边之类靠谱……

      摩根三兄弟为何去新大陆不得而知,但是结合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大致推断。要知道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詹姆士一世统治英格兰苏格兰,同情新教徒的国王导致英格兰国内纷争不断,宗教冲突的直接后果就是1620年9月6日五月花号的起航。而1625年3月27日继位的查理一世更是跟议会冲突不断,最终导致1642-1651年的内战并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个在世国王被斩首的例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摩根三兄弟早在1636年就全家移民拿了绿卡的,不得不说是个英明的决定。

      当搭乘的玛丽号(Mary)于1636年4月抵达波士顿,摩根三兄弟休整一段后各奔前程了。詹姆士摩根移居到了康涅狄格州,后来成为了议会成员并参加了对土著部落的琵阔战争(Pequot War)。约翰摩根去了新英格兰州,最小的迈尔斯摩根加入了由清教徒威廉品钦领导建设的西马萨诸塞殖民定居点,并成为斯普林菲尔德市(Springfield)的建立者之一。时至今日迈尔斯摩根扛着喷子的铜像还立在这里。说起来这个斯普林菲尔德市其实是大大有名,斯普林菲尔德的中文直译是“春田”,1794年建立的美国国家兵工厂位于这里,民国战争史中频繁亮相的M1903春田步枪诞生于此。

      作为一个防御印第安人土著入侵的武装民兵,时年21岁的壮劳力迈尔斯摩根很快就成为镇里的二把手,在波士顿的报道里他被称为摩根警官。同时他也身兼数职,干着农夫、屠夫、贸易员的业务。商人的天赋是由骨子里带来的,安定下来的迈尔斯摩根由于划着小船同其它定居点居民以及印第安人土著作交易,很快被人称作摩根船长。从一个细节可以知道迈尔斯摩根的草根出身:由于不会读写,摩根船长在正式文件上的签名是画上的一个锚。

      身兼数职的武装壮劳力摩根船长凭借着小船的近港贸易,很快就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尽管船小,但是在土著横行的蛮荒之地贸易的利润可并不小,要知道作为北美最古老的公司,加拿大的哈德逊海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就是靠着跟印第安人土著做毛皮生意起家的,时至今日提供毛皮的海狸还在加拿大的五分硬币上。摩根船长有没有涉足于毛皮生意不好说,毕竟海狸产地还要靠北,比如法国人占据的魁北克附近,但是贸易意味着两点,一是有足够的食物,二是有足够的人脉以及话语权。1642年,迈尔斯摩根迎娶了同为新移民的吉尔伯特小姐。以现在的眼光看,两人的婚恋史很传奇。百年修得同船渡,20岁的摩根与19岁的吉尔伯特及其家人相识于同一条从英国去新大陆的船上,抵达目的地后大家就各奔东西。当摩根定居在斯普林菲尔德以后开始给吉尔伯特小姐写信联系,情书写了多少不得而知,终于在1642年摩根26岁时候求婚成功。新郎官带着一个印第安向导两个同伴以及一匹马步行120英里到了新娘家,然后新娘把她全部的财产打包后放到马背上,大家再一起跋涉120英里回家……

      婚后两人育有九个孩子。

      按照中国有些地方的习俗,外出发迹后能回乡起大屋才算有为青年。按照这个要求来看,摩根绝对是有为青年的典范:他在康涅狄格河畔造的祖屋与其说是居民住宅,不如说是军事堡垒,砖石结构在一片木屋中鹤立鸡群。1675年印第安人进攻斯普林菲尔德,整个城镇几乎被完全烧光,大部分镇民就是靠着躲进有正式民兵军衔的摩根家里避难才逃过一劫,而之后军队的反击也是以此地为据点拉开的。在保家的战斗中,摩根失去了自己的一个儿子。

      1699年5月28日,北美摩根家族的奠基人迈尔斯摩根去世,享年82岁。他被葬在了他建设、工作、居住、保护一辈子的斯普林菲尔德市。

      早期的摩根家族主要成员是以农场主、军人以及市政府雇员为主要职业的,继承迈尔斯摩根在镇里地位的纳撒尼尔的主业是农场主,也兼任警察以及助理法官。他的儿子约瑟夫摩根是个军人,也是个优秀的农场主,当他去世时,家中的农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00英亩,大部分被他的儿子约瑟夫摩根二世继承。约瑟夫摩根二世在军队中的成就要高于他的父亲,要知道当时的中尉可是很有实权的,当然这也跟打仗有关,1776年4月26日被任命为民兵中尉的约瑟夫赶上了美国独立战争。他留给了儿子约瑟夫摩根三世112英亩土地。

      约瑟夫摩根三世是摩根家族进入金融行业的领头人。1816年11月,摩根带着全家在哈特福德买下了一间咖啡馆兼旅店。要知道当时的咖啡馆旅店一般也担任着交易所以及商业情报中心的作用,作为旅店老板,为各方牵线搭桥建立人脉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着经营旅店的收入,摩根在1825年买下了哈特福德银行并正式涉足金融领域。

      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是美国保险有的发源地,而在美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中,约瑟夫摩根三世绝对占有重要地位。1835年摩根购买了一家专营火险的保险公司股票(Hartford Fire Insurance Company),然后就碰到了突发事件纽约火烧连营了。突如其来的大火使得众多投资者焦头烂额不得不退出保险行业,而摩根却从中看到了商机:火灾的重大损失扩大了市场对保险的需求,而巨额的赔付则吓退了众多投资者。迎难而上逆流进入保险行业的摩根果然慧眼如炬,重新整合过的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Aetna Fire Insurance Company)按照合同承担了一切保险损失,而建立起来有口皆碑的商业声望为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带来了大约15万美元纯利润的滚滚财源。要知道1834年美国通过的货币法(Coinage Act of 1834)中规定的白银黄金兑换比率是16:1,一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15万美元换成白银的话大约值116,110盎司白银,而清朝一斤十六两一两等于31.25克,一盎司等于31.1克,所以当时15万美元按照清朝的计量标准,大致上等于11万5千两银子。1881年下水的“定远”舰也不过花了清朝140万两白银。

      靠着保险业的红利,摩根鸟枪换炮买下了在主街的城市酒店,重新清洁整修过的酒店客源不断,按照一般剧情(参照希尔顿家族历史)来说,在保险业如鱼得水的约瑟夫摩根三世会为其后人引入服务业领域。但是骨子里充满商业投机冒险精神的后人并没有成为酒店大王。

      身为富二代的朱尼尔斯斯宾塞摩根(JS摩根)尽管从父亲那里得到了大笔的启动资金,但是真正使他名声显赫的却是经营债券生意。早年受雇于另一个传奇商人皮博迪的JS摩根在英国伦敦拥有广泛人脉,美国南北战争时期(1861-1865)在英国的JS摩根被美国政府指定为政府金融代理人,处理债券发行工作(宋子文后来干的也是这个)。在1890年4月8日去世时,JS摩根留下了大约$1,000万美元的遗产,按照现在的价值,大约2.6亿美元。

      (主角之一终于登场了,摩根家的七代目)

      身为富三代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P摩根)继承了家族前辈商业投机的光荣传统,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德国格廷根大学以及伦敦上完学取得艺术史学位以后,摩根家的七代目于1857年顺理成章的进入了老爹的合伙人公司,一年后又回到了老家美国,在老爹的合伙人子公司位于纽约的银行里任职。

      摩根早期的投资生涯充满传奇。据说上大学前有一次在旅行中途径新奥尔良,在码头散步时候被一个陌生人拍了肩膀。拍肩膀带来的后果因人而异,有可能他乡遇故知,不过放到北京有段时期也可能是“拍婆子”,而对于人生赢家摩根来说就是投机机遇了。陌生人自我介绍说是商船船长,帮客户从巴西运了满船咖啡来美国,结果到了地头发现货主破产了,只能把货物半价脱手抵账。摩根看了货物样品,然后联系了父亲的客户推销。周围大部分人都劝他要谨慎从事,毕竟一个小青年被陌生人拍肩膀半价推销,怎么看也不靠谱,样品跟货物要是差太多,那绝对是被坑了的节奏。而摩根通过跟船长的接触,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把咖啡全部买下。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最终的结果皆大欢喜,商船船长卖掉了货物没亏钱,毛头小子半价买进了大笔的优质咖啡,而且在买入不久后巴西寒流咖啡减产,这笔投机摩根赚了大约3倍的利润。

      当然,传奇实际上都是有条件的,这笔投机成功的条件一是有钱任性,二是看脸。所谓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准备的门槛如果是500万,绝大多数人估计只能期待彩票了。没有老爹出的本金进货以及家族生意的人脉方便出货,这种机会摆在面前也没几个人敢抓。更何况摩根的爷爷开的就是咖啡馆,实在不行还可以靠自家的店消化掉。“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笔生意别人做可能会赔,但摩根面对的最坏情况应该也就是赚不到钱,大不了都运给家里的老头子,自家咖啡馆慢慢卖呗,有啥大不了的。这也就是为啥在小马过河的故事里,松鼠淹死了而老牛根本没觉得这小河沟是个事儿。

      另外,商船船长之所以拍摩根的肩膀,唯一的原因在于摩根的穿着打扮举止是个富家子弟,拥有达成交易的潜在能力。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是一个道理,沐猴而冠怎么看怎么变扭,胸中有丘壑扔到哪里都能被懂行的看出来。小说里什么低调被人踩然后反打脸这种段子说实话现实里基本见不到,那么多人怎么不踩别人专盯着主角?乌鸦落到猪背上就看着别人黑,自己长得丑没气质才是关键。

      毕竟,这是个看脸的世界……

      从历史上看,摩根家族的运势跟美国的国运是紧密相连的,前几代人的积累到了JP摩根这代开始爆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1861年爆发的美国南北战争就带来了大量发国难财的机会。身为富三代的投机商人摩根自然不甘人后,不搞批文倒卖车皮买卖计划外钢材逃兵役,那叫子弟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摩根最著名的黑历史莫过于在南北战争期间转职成为军火商坑了国家一笔。1794年建立的国家兵工厂位于斯普林菲尔德市,摩根家的第一代迈尔斯摩根是这个城市的建立者之一,而前几任家主都有在军队服役的经历。产供销一条龙的结果就是有为青年JP摩根以$3.5美元价格买了5,000只有问题的步枪,然后以$22美元的高价卖给了一个将军……这种做法放到朝鲜战争时期绝对是三反五反运动中被镇压的典型,而在美国则啥事没有最多获得一些道义上的谴责。当特斯拉在20多年后为了5万美元的奖金跟爱迪生闹翻的时候,黑心商人摩根早就拿着9万多美元转战黄金市场去了……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时年25岁的摩根在黄金市场上的翻云覆雨可谓是交易中的经典案例。情报交易、秘密建仓、泄密挖坑、造谣生事、哄抬物价,获利出手。要是放到现在,这货绝对会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罚到破产,不过1934年才诞生的SEC根本管不到1861年的案子,更何况当时的金融交易中心在日不落帝国的首都伦敦,如日中天的世界中心哪会在乎一个正在闹内战的大农村。1862年,摩根从刚认识的一个朋友克查姆那里获悉,克查姆的父亲在华盛顿跟人聊天时候别人说起最近北军的损失十分惨重。对情报十分敏感的摩根马上意识到了投机机会,而同样是富家子弟出身的克查姆听了计划后目瞪口呆,立刻决定出资俩人合伙干一票。两个胆大包天的投机分子能量惊人,秘密建仓买下了400-500万美元的黄金(!)。前面算过,当时美元跟清朝白银的汇率大致为0.77,300多万两的仓位价值超过两条“定远”号了。即使是在现在,有几个人发觉商机后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立刻砸进去一亿多美元?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仓位建好后,计划就进入了造谣挖坑哄抬物价阶段了。一半的黄金在被汇往伦敦的同时,大笔黄金离岸避险的消息也被故意泄露出去,再加上北军惨败的噩耗推波助澜,美国金价疯涨,同时也带动了伦敦金价一起上扬。

      大获全胜。

      同几十年后的蒋介石司令部一样,南北战争时期双方对情报的保密意识都还处于幼年期。摩根在靠情报炒金获利后挖了一个原陆军部电报局的接线员来自己公司,小人物解决大问题,这个不起眼的接线员史密斯的好友文尼尔上校是北军一号首长格兰特将军的电报秘书,于是北军的战况为摩根打开了财富之门……

      同年10月,北军为了断绝南军的军舰供应,以断交作为手段向英国提出最后通牒。这时候史密斯的作用体现出来了,旁敲侧击的跟朋友聊天谈到了军方动向,而格兰特作为军方首领,也对政府外交上的作为没有保密意识。确认了林肯的决心后摩根及其父亲密切关注着事情的进展,很快英国政府答应了林肯的要求,但是要求100万英镑作为对船厂的赔偿。尽管驻英国大使亚当斯四处游说希望寻求到金融界的帮助,最终失败的结果就是美国政府不得不在24小时内秘密采购黄金用于支付这笔赔偿金,炒作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相对低价位大笔吃进黄金,然后在高位全部平仓获利离场,精准的时机以及老辣的手法所带来的巨额回报为摩根家族的崛起奠定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石。如果说战前摩根家族还属于普通银行家范畴,那么发了国难财之后可以说升级到了大银行家的级别。虽然距离当时的顶级金融阶层(比如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距离,但再也不是遥不可及。

      从经济历史角度看,1865年结束的南北战争为美国解除了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道枷锁,从此美国走上了帝国霸权主义的道路。横向比较的话,南北战争的意义等同于打了4年的中国内战解放战争,同样都是先进的工业经济体系击败了落后的种植园经济体系(换成国内叫做小农经济体系)。而在金融领域,相应的改朝换代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润物细无声的演变。以摩根家族为代表的北美财团们紧随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脚步开始崛起,而诸如罗斯柴尔德之类的老牌的金融巨头们逐渐落伍。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凭借着父亲JS摩根在英国的人脉关系,在金融界崭露头角的JP摩根重于登上了世界舞台开始表现出其出色的能力。创新精神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一个天赋,如同后世股神沃伦巴菲特第一个进行了股票回购这一金融手段一样,摩根父子是金融史上第一个对国债实行“联合募购”券商。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哀鸿遍野,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基本上抹平了法国自拿破仑时代获得的战争红利,割让工业原料重镇阿尔萨斯洛林则削弱了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优势。而踩着法国半残躯体的德国人则兴高采烈的完成了统一,并把目光投向了居于霸主地位的英国。50亿法郎的直接赔款、战败后的军队直接损失再加上镇压巴黎公社后的动荡与屠杀,200亿法郎左右的总消耗直接把法国这个老牌强国打得一蹶不振。口袋空空如野的法国临时政府首脑们面对钉在德国人刺刀上的账单无计可施,只得靠举债度日。被200亿法郎所吸引的金融界吸血鬼们齐聚法国分享盛宴,其中就有拿到2.5亿法郎大单的JS摩根。

      按照当时金融界包销国债的惯例,能消化掉国债的数量就是一个银行家实力的直接体现,约合5000万美元的2.5亿法郎对摩根家族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1803年美国购买法国的大路易斯安那(涉及面积占现有美国国土的22.3%),也不过是价值1500万美元的8000万法郎。不走寻常路的金点子老摩根再一次刷新了银行家的节操下限,直接拿出了“联合募购”的主意。说句实在话,联合募购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不同于工业革命前债权人有实力一对一的进行放贷,工业革命后爆发的巨大产能所带来的巨额财富,使得富可敌国越来越近乎于神话。但在当时,联合募购意味着把国债违约风险从单个债权人身上直接分散到社会上所有的债券购买者,万一倒债的后果就是社会动荡大家一起哭……

      尽管社会上批评不绝,但是承销债券的JP摩根出色的完成了金融史上里程碑式的蛇吞象。在纽约金融市场上成功消化掉的5000万美元法国国债不但带给摩根巨大声望,更展示了美国潜在的金融实力以及联合募购的威力。联合募购的成功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打破了过去门槛过高的限制,削弱了老牌银行家诸如罗斯柴尔德等金融大鳄在这一领域的权威与影响力。店大欺客,当借贷人面对只有少数几个可选的债权人,在利息上的吃亏是完全无法避免的。而反过来当有钱放贷的人口众多,必然导致资优借贷方(国家担保)能够以极低的利率借贷。从结果上看,联合募购开启了金融领域的新时代,从根本上挖掉了高利贷者高获利的根基,毁掉了几百年来从威尼斯到伦敦对金融业垄断的土壤。

      当金融业从面向极少数人变得普罗大众也可以参与获利,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尽管经济环境波动带给金融市场的风险无法控制,但是资金自由流动门槛的降低,使得整体经济得以比以往更快的发展。联合募购为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债券市场规模的成长壮大,又反过来促进了债券市场的正规化,进而降低了系统性风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平均放贷利率在20%,投资回报率在10%的生意是不值得贷款的,因为赚得还不够交利息。如果平均放贷利率降到8%,那么10%回报的生意就有投资的价值了。当债券市场交易双方的规模不断扩大,整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增加。

      虽然比不上特斯拉用电力升级了整体经济体系,不过摩根父子在金融领域推进了整个行业,进而影响了世界的经济体系发展。从现有的数据看,2009年全球债券市场规模大约82.2万亿美元,而2012年全球股市的规模也不过约55万亿美元。一鸡死一鸡鸣,有赶上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就有被社会发展趋势淘汰的落伍者。《货币战争》之所以只能当一本小说而不是经济类读物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作者过分夸大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实力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曾经的金融巨鳄阻碍了

      通宝推:玉垒关2,李根,
      • 家园 。。。超字数丢了,补完

        虽然比不上特斯拉用电力升级了整体经济体系,不过摩根父子在金融领域推进了整个行业,进而影响了世界的经济体系发展。从现有的数据看,2009年全球债券市场规模大约82.2万亿美元,而2012年全球股市的规模也不过约55万亿美元。一鸡死一鸡鸣,有赶上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就有被社会发展趋势淘汰的落伍者。《货币战争》之所以只能当一本小说而不是经济类读物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作者过分夸大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实力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曾经的金融巨鳄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最终被淘汰的事实。债务人面对单独的债权人,砍死对方可能是最快的消债方法,如果对上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债权人集团,武力的用处就不大了。

        所以说,最好的保护并不是依靠单独的武力,而是借助于规则。当违反规则的成本高于任何潜在的获利,安全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当然,这里所说的规则也分大小,一般来说指的是法律,而更大的规则就上升到了国际关系之类的政治层面,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历史上老毛先坑了美帝的债务然后赖了苏修的援助,靠着政治手段最终实现了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成为全球最近也是最后一个进入工业化的国家。

        虽然实力还不够强大,但是金融界新锐摩根走出了一条同老牌银行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如果说一贯走上层路线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盯着城市,那么接地气面对市场上散户以及商场上各个公司的摩根,瞄准的就是农村。不论是后来创立联邦钢铁公司从大商人洛克菲勒家族购买铁矿,还是投资爱迪生成立通用电气或者赞助特斯拉研发交流电,这种合则两利的办法最有效率的把资金以及技术结合起来。正是这种最先出自债券市场上的利益均沾的经营理念,为摩根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人脉以及高额利润,最终在组织行为上进化成为“财团”这一庞然大物。当旧式家族企业吃独食的做法对上资金技术紧密合作共同致富的路子,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日本战国大名毛利元就死前著名的“三矢之誓”就是这个道理,一支箭易折,三支就牢固很多。从经济角度来说,财团的问世,意味着银行资本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体,而在马列的政治经济学里,这种融合产生的资本叫做金融资本,其掌控者叫做金融寡头,金融资本的出现意味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了垄断阶段,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

        按照列宁的说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当然,如果单纯从经济以及历史角度研究而不考虑任何政治倾向,资本主义的财团体系同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追求垄断带来的高效率。 正是社会主义这种极度要求效率对内对外杀伤力极高的制度,使得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一直落后的俄罗斯以及中国得以搭上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末班车,实现了工业化。

        这完全就是考试作弊玩游戏开外挂的节奏,自己爽了,围观的小朋友们眼睛都红了,不拉出去暴打怎能解心头之恨……

        • 家园 金融资本主义是打通了资本主义任督二脉

          金融<->垄断构成互相催化的内循环。 地主和贵族再有权有钱,钱是死的。要进步到资本主义,钱要是活的。钱要生钱,才是写在“必先自宫”后面那页纸上。就是大多数时代,钱生钱就是放印子钱,破产逼债,欠债造反的权钱斗争的循环。

          大航海时代出现的暴利和风险交易对冲的股市在农业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没有股市这个风险交易的缓冲区,机构借贷的不会把自己利率降下来的。就是今天也没银行会借钱给人搞宇宙开发,这些要不怕烧钱的人才会砸钱干的,银行本来就不应该拿储户的钱来冒险。

          政府,国家机器也不敢和银行,钱庄对赌。国家能发行国债,战争债卷,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家族敢揽下来,背后自然有国家暴力机器不能随便赖账的机制。国家机器和金融机构要斗而不破的潜规则不是先天而成。摩根可是有出资颠覆某国的经验。

          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问题,其实和多数国家无法造出太空站,进入太空革命一样。中国造出标准化武器时不叫工业革命;整镇脱产专业户烧瓷器时不叫工业革命;产,供,销全世界丝绸时不叫工业革命;教育人口达到总人口半数时不叫工业革命。 欧洲人终于能挤入世界市场时,忽然工业革命暴发了。中国暴发过几次工业革命,但不是煤炭,钢铁革命,所以不算。煤炭,钢铁革命只需要发生一次,也只要发生在一个地方,就足够传播到全世界。

          工业革命本质上是煤炭,钢铁革命和欧洲知识革命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革命: 第一次技术冲击,First Techno Singularity.

          • 家园 其实严格说,只有两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算产业革命

            只不过这个行业涉及的面也很广,算是2.5级别,到不了3。

            好像在前面(部分1还是2来着,很早的懒得找了)提到过,所谓工业革命,其实是科技革命,文章里我都用得是第一次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而关键地方在于对能源的运用,煤炭和蒸汽机产生动力,石油和内燃机产生电力,这才是核心。

            当然,要是出现传说中的建立在符文基础上的符文科技或者依靠晶石的修真科技,那技能树就更丰富了……

    • 家园 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物

      典型的文科生文风,东扯西拉一大堆,一点干货都没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