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近看到的笑话之五 -- 钛豌豆
依据以上方法和数据,在孙经先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我最终推算出的数字是:
1960年-1961年并没有1348万的人口凹陷,而是有1241万的人口增长。
1959年-1961年“非正常死亡”在350万~400万之间。
这里,所谓“非正常死亡”是“按照1959年-1961年前后年份死亡人口为标准,这三年死亡人口多出了350万~400万”的意思,也被称为“超量死亡”或“超线性死亡”。至于这数百万人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并不能依靠上述研究作出判断。如果根据这期间农作物大幅减产、记载和回忆出现了大面积饥荒和因饥饿死亡而判断这些人的死亡与饥饿有关,我认为判断是客观的。
在调查中很多人回忆说有非常多的老年人扛不住饥饿而死亡。通过1953年和1964年人口普查中各年龄段人口数可以证实这种说法。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64年40岁~64岁各年龄段人口数比1953年增加20个左右的百分点,但65岁以上人口却比1953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同时,东北、山陕、东南一些受灾较轻的省份65岁以上人口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而豫、皖、鲁、川、甘等饥荒严重的省份65岁以上人口减少了一二十个百分点。这就可以证实饥荒严重的地区60岁(当时60岁)以上的老人超量死亡比较多。把灾害较轻省份的增长率作为65岁以上人口“正常增长率”,那么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正常”减少了300万左右。表明350万~400万超量死亡人口中75%~85%是因为60岁以上老人的“过早死亡”。
1949年中国人均产粮209公斤,新中国成立前收成较差年份也是这个水平;而印度80年代人均产粮徘徊在200公斤~220公斤上下。
中国饥荒史研究表明较大饥荒死亡人口在千万以上;艾奇逊回忆说民国时期每年有300万~700万人死于饥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在《饥饿与公共行为》一书里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印度每年会有400万人因营养不良和相关问题而过早地死亡。”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学者的调查显示当时中国人预期寿命为35岁,“人过七十古来稀”。印度这时期也是这个水平。80年代印度人预期寿命比中国少10岁。1980年,印度人口死亡率为12.6‰,中国是印度的一半。
以上数据表明,人均产粮在200公斤上下的时候,无论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还是80年代的印度都会有数百万人“因营养不良和相关问题而过早地死亡”,尤其是老人。
1960年-1961年中国人均产粮212公斤。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死人大家都承认,死多少要事实求是 7 怪味可乐 字183 2015-02-09 09:56:51
🙂这个在统计学上是很困难的。除非国家掌握相关的原始数据 2313234454dfsd 字24 2015-02-09 19:44:32
🙂相信3000万的就不会相信官方 1 怪味可乐 字127 2015-02-10 01:06:36
🙂统计上早有人做过分析了
🙂能给个出处吗 月近天心 字49 2015-02-11 04:20:42
🙂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4 林风清逸 字1593 2015-02-11 20:56:50
🙂同意你的观点 2 国林风 字327 2015-02-09 10:06:01
🙂你的立场是对的,执政失误的教训要汲取。但我表达的技术 2313234454dfsd 字34 2015-02-09 08: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