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统计的二三事 -- 不器

共:💬137 🌺1113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郭凯:提高统计质量刻不容缓

本文郭凯写于2010年,现在看起来仍然很值得参考:

原文写于8月底,发于一周前的《瞭望东方》。写此文的源头是因为看到了王小鲁先生关于灰色收入的研究。这个版本写得谨慎一点,随想版见横看成岭侧成峰。此文发出给编辑后不到一个星期,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发表了关于改革统计数据的一番谈话,其中包括公布环比增长率等。我没有任何小道消息,这次撞题,纯属巧合。

在2008年末至2009年初,全球经济陷入自由落体状态之时,从中国到世界的政策制定者,投资者还有普通老百姓都在关心同样的问题:中国经济表现如何?经济减速有多严重?经济复苏何时发生?直到那时,一个原本只是专业人士才关心的事实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国既不公布环比GDP增速,也不公布用支出法核算的季度GDP。所谓环比增速,是指这个季度相对于上个季度的增速。它与中国惯常公布的同比增速不同,同比增速衡量的是相对于去年同期的增速,环比增速比同比增速更能反映短期的经济走势。而支出法核算的GDP指的是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耳熟能详的四大块。只有知道了这些数据,才能知道各种需求的强弱。后来,尽管国家统计局亡羊补牢的开始公布支出法GDP的各项增速,但仍然十分小心的说这些属于初步核算。国家统计局并不是在谦虚,中国支出法GDP的核算能力仍然相当弱。而至于环比增速,因为春节的影响,国家统计局至今未能找到解决方案。

重提这些,是因为这是一件很典型的关键数据缺失,从而使得政府制定政策难度增大的事情。不过这件事情最后的危害并不太大,毕竟即便没有精确衡量,经济的大体走势还是可以从各种其它信息中推算出来。但有些数据,比如说通货膨胀,其精确性的高低就会对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胀的水平不仅涉及每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制定货币政策要关注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胀率相差一个百分点,甚至半个百分点,都有可能意味着货币政策松紧需要进行调整。可是,不仅中国的通胀数据时常遭受普通百姓和学者的置疑,人民银行在有一段时间甚至另起炉灶搞了自己的通胀统计。网民的置疑是一回事,而当中央银行都不敢相信统计局的通胀数据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然,还有说不尽的房价。国家统计局的房价数据不仅跟发改委的数据打架,统计局数据所显示的房价水平之低,增速之慢,似乎已经完全扭曲了真实的房价状况。如果房价的真实水平都没法在统计数字中体现出来,各种针对房价的政策究竟以什么为依据?调控是否成功又如何知道?

还有我们的收入分配问题,这个当下也许是最热门的问题之一。要调收入分配,至少得知道人们有多少收入,收入从何而来。最近广为关注的王小鲁先生关于灰色收入的研究,就让中国官方收入数据的可信度遭受了严重考验。根据王小鲁的估算,2008年中国居民“隐性收入”高达9.3万亿元,其中“灰色收入”达5.4万亿元。这个结果会完全颠覆所有已知的关于中国收入和收入分配状况的统计。诚然,王小鲁的研究方法存在商榷余地,具体的数值不可能完全作准,而且如果收入真是“灰色”的,真相也可能永远都不可知。但除非王小鲁错得一塌糊涂,完全不着边际,否则我们的官方统计怕是存在重大遗漏。

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的差强人意,并不是统计局一个部门的问题。事实上,尽管有上面这么多缺点,中国统计数据质量这些年其实有了长足的进步。换句话说,过去我们的数据问题更严重。中国是个转型国家,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动中,做好统计的挑战也相当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统计本身是一个技术问题,中国人那么聪明,那么勤奋,不可能做不好。如果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更多的恐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入问题和制度问题。中国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统计体系,需要更广泛的覆盖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统计基础设施,这些都要求人员和资金的投入。让统计数据摆脱政治的影响,中国怕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些事情并不需要太大动干戈,比如说,各地统计局能否考虑改为像海关和银监会那样中央直属?

中国的经济政策会越来越由过去大手笔的改革变成细致的微调,所有这些都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好的统计数据,政策制定者就会像是没有仪表凭感觉在开飞机。坐在这样的飞机上,颠簸还是小事,出大事故的风险怕是也会成倍提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