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中缅问题谈中国如何重新适应世界强国的角色 -- 一剑南来

共:💬10 🌺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商榷几个关于缅甸历史与现实的观点

1、有人说:“中国自50年代以来就没有完全断过对缅甸内政的‘粗暴干涉’,前几十年是在谋求颠覆缅甸现政权,后几十年是在谋求阻止缅甸统一进程。”

可以说,这样的话基本属于胡扯。

中缅49-66年关系极好,中国在领土争议上大幅让步,以大事小,缅甸当时感激涕零;60年左右,缅甸政府军被国民党残军打得落花流水,缅甸还苦苦哀求中国人民解放军越界100多公里打击、驱赶国民党残部,中国毫不推辞。

66年文革,左派包括中国驻缅使馆人员在缅甸到处搞宣传,缅甸骤然翻脸,掀起反华排华浪潮,给缅甸华人华侨带来沉重灾难。于是69年,中国暗中支持缅共在缅北整合原有的缅甸少数民族反政府军,对抗缅甸军政府。

改开后,中国不再全面支持缅共,而是先支持缅共后支持缅北民地武与缅甸军政府和解,支持缅甸在联邦制框架下实现统一。中国在80、81年推动缅共与缅甸和解(邓小平、邓颖超做了大量工作),条件比今天民地武与缅甸和解的条件好得多,可惜缅共僵化教条,在81年双方和谈差不多定局的情况下,缅共高层拒不接受,甚至大骂邓小平是修正主义。这是造成缅共彻底崩盘的很大因素,也是缅北分崩离析至今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除了69-78年,中国在缅甸反华反共背景下,秉持输出革命的理念,支持了一把缅共(实际支持力度不算很大,如不提供重武器,最多只给到120迫击炮,缅共回忆说如果有105榴弹炮,缅北好几座重要城市都能打下来,局面就完全不同)。之前和之后都是与缅甸交好,并支持缅甸在尊重少数民族权利情况下实现统一,并数次调停缅北民地武与缅甸军政府和谈。自然,缅共遗留下的缅北民地武与中国云南保持着密切的经贸、文化交流,这是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自然形成的。拿这来描述或指责中国,是对历史一知半解的表现。

最后说明下,缅北民地武特别是佤邦和四特,与中国关系密切,与缅甸军政府也保持良好关系;克钦和果敢与中国相对疏离,克钦甚或有美国背景,但与中国关系也还过得去,并非一些人指责的乃是纯粹的美国打手。

2、有人说:“缅北各邦历史上不是缅甸的,而是从属中国中央政权的土司”

这句话也不是很准确。

(1)清代以来,中缅边境各土司实际已经基本划定归属,归缅甸则称缅属土司,归中国则称内地土司。自然,这些土司往往会两头纳贡,甚至接受两国各自封赏乃至官职,包括今天云南西双版纳当时的一些土司,清代时会跑到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帮助其他土司打仗。这些情形跟今天国籍、国界严格区别有些不同,但不影响各自国家归属。如今天的克钦邦基本就是以前的孟养土司,今天的果敢即以前的贵家(鬼家),清代以来都属于缅属土司。清乾隆年间中缅战争停战协议,还专门规定孟养土司要归还缅甸。因为傅恒讨伐缅甸期间,孟养土司投降清军,后中国按协议将其遣还,缅甸也继续让他当土司。

(2)中缅边界历史上有部分争议地区,如今天缅甸佤邦和四特有部分地区曾经在清朝、民国时期归中国管辖;部分克钦邦领土在划界前双方实际都没管辖到,但在双方地图上都划给自己,最后中方基本让给缅方。

3、有人说:“只要中国不参与,缅甸军政府把缅北民地武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断言没有中国参与,缅北民地武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那是不懂缅甸真实状况的妄断。

缅甸民地武不是缅北才有,而是遍布缅甸七个邦。缅甸民地武的产生和绵延至今,根本原因是缅族中央政府忽视乃至损害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直接原因是缅族中央违反《彬龙协议》,导致联邦制名存实亡,民族平等无法落实。

民地武首先产生于1949年,而且为克伦族,这跟中国没有什么关系;而在缅北,在中国于1969年支持缅共前,当地已经满布民地武了(且跟中国没什么关系),缅共只是整合,而不是白手起家。1988年,缅甸军政府作了较大的民族政策调整,才与大部分民地武达成初步和解,但各地武装依然存在,没有解除。

可以说,缅甸缅族中央与各地民地武打了六十多年,用武力解决的政策,到现在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效果。这跟缅族历史有着很大关系:一是缅族作为缅甸主体民族,占人口、地域并不是绝对优势,人口占全国三分二,地域大约一半弱;二是许多少数民族领土是很迟才兼并,离心力很强;三是历史上中央集权色彩不浓;四是英国殖民时期分而治之政策影响。这是缅族武力统一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