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1 -- maturedpeach

共:💬47 🌺139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6

如果说靠着社会主义制度走捷径实现了工业化的俄罗斯和中国是一边考试答题一边作弊,那么时代的宠儿洛克菲勒就绝对是一边自己给自己出题,一边写答案。摩根家族用了七代人近300年才成为商场上的巨头,而洛克菲勒只用了不到30年。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到1897年退休专注慈善事业,完全抓住由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机遇的洛克菲勒创造了一个基本上再也无法被复制的传奇。作为现代工业体系以及现代经济体系的血液,石油的地位在新一代能源体系建立之前都是无法被取代的,而对石油的垄断其实也就是控制了整个经济。这也就是为什么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托拉斯违法,必须被强制解散。相比较比尔盖茨的微软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半垄断市场份额,标准石油当时可绝对是处于强势的直接垄断地位。换成今天,那就是中石油中石化这两桶油合并私有化的节奏……

同富三代出身受过良好教育(艺术史专业大学本科文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简称新白英,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JP摩根比,洛克菲勒绝对是纯草根出身。约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于1839年7月8日出生在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个无牌游医(传说中的电线杆牌老军医)兼什么都卖的杂货郎,母亲伊莱扎戴维森则是个虔诚教徒。老洛克菲勒是英国人跟德国人的后裔,而戴维森则是苏格兰跟爱尔兰人的混血。父母两人的言传身教对洛克菲勒以后的人生影响深远,游方郎中的经营眼光与手段奠定了日后建立巨大商业帝国的基础,而虔诚教徒的处事方法则造就了后来成为大慈善家的精神底蕴,父系的在商言商与母系的勤俭守信这两种貌似冲突的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反而最终在洛克菲勒身上实现了和谐的统一。当然,以上是伟光正的说法……

无论是以当时还是现在的眼光看,排行第二是家中长子的洛克菲勒绝对生于一个问题家庭。声名狼藉的老洛克菲勒与妻子生了六个孩子,但同时跟家里的女佣生了两个私生女。私生女中的老大(早夭)比洛克菲勒大半岁而老二比洛克菲勒小半岁。从不定期回家的游方郎中老爹人送外号“大比尔”以及“魔鬼比尔”,按照这个无良父亲自己的话说(很可能是黄汤灌多了自吹自擂),“只要有机会我就骗我家的孩子们,我要让他们变得尖锐。”身为长子的洛克菲勒不但要帮助母亲处理家务,为了自己的零用钱还得饲养火鸡(!)、卖糖果与土豆。靠着卖掉自己饲养的小火鸡,12岁时积攒了50美元的小饲养员转职成为高利贷商人,把这50美元借给邻居收取本息……

这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855年,16岁的洛克菲勒找到了人生第一份也是最后一份给别人干活的工作:在休伊特塔特尔公司(Hewitt & Tuttle)当会计助理。16岁的新人自然拿得就是新手报酬,前三个月的工资总额为50美元,平均起来每天50美分。当对具体商业工作环境有了感性认知之后,19岁的洛克菲勒于1858年跟克拉克建立了合伙人公司。以农产品为主要经营范围的合伙人公司获利颇丰,并借着1861年爆发的美国南北战争不断壮大。单在1862年,公司的利润就达到了$17,000美元。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1863年,财富之神借着炼油专家安德鲁斯联系上了被幸运之神眷顾的洛克菲勒。如果没有安德鲁斯把洛克菲勒拉入炼油厂生意,恐怕后者只能作为一个普通的成功商人泯然众人。从这点来说,洛克菲勒可以说是500年来人类商业史上幸运值最高的家伙,因为在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只有石油是人类经济史上唯一一次可以被单人控制操纵的。由于经营方向不同导致的合伙人意见不一致,1865年公司拆伙时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的报价买下了克拉克兄弟的股份,同年就扩张出了第二家精炼厂成为克里夫兰最大的炼油企业,1866年又建立了纽约洛克菲勒公司负责出口业务。通过借贷以及持续的把利润再投资,等到了1868年,拥有两家精炼厂一家销售公司的合伙人企业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原油精炼巨头。

只用了5年时间,洛克菲勒就把企业从行业新兵做成了全球第一,那是怎样一个让商人心潮澎湃的时代……

再看地球另一面,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大权在握的曾国藩放弃了反清,实现了自身的政治抱负保住了自家的政治节操,但整个中华民族错过了实现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

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1865年武装倒幕,1868年初明治继位开始维新废除幕府,1月27日鸟羽伏见之战维新军以583门大炮狂扁了只有94门炮的幕府军,5月3日江户解放(现在的东京),1869年春维新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函馆,日本全境统一。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最后武士们被镇压(就是汤姆克鲁斯演的那个片子),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结束,开始积累扩张以实现工业化。

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洛克菲勒于1870年重组了公司,放弃了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合伙人模式,转变成更便于扩张的股份公司形式。标准石油公司的扩张过程放到任何一本商业教科书中都是经典案例,如果拿现在的例子作比较,马云的阿里巴巴走得是一个路子:控制流通领域。

通过对运输领域的并购与垄断,仅用了两年时间标准石油公司就控制了全部主要输油管道以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控制了竞争对手的出货咽喉以后又反过来收购了克利夫兰地区26个竞争对手中的22个,从而掌握了90%的炼油业。整合垄断了本州石油企业后洛克菲勒又以同样手法进军全国,靠着石油企业的利润去收购铁路主干线,然后通过操纵运费打压对手进行并购,不断地扩张。到了1880年,标准石油控制了美国90%的石油精炼产量,基本上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以及几条铁路主干线,到了 1882年,洛克菲勒德律师团创造出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来管理其遍布全国的业务。

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的建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本质上同摩根建立的财团一样,托拉斯这种“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组织,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对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垄断。如果按军事用语来形容,那就是生产活动的规模化集团化,通过成建制的组织降低成本提高价格跟散兵游勇般的对手竞争。相比较财团靠金融上控股来实现运营控制,托拉斯在管理上更注重于细节,因此对自由市场竞争的杀伤力也就更大。由于托拉斯的领导层都出身于同一行业,因此对本行业的具体业务也更熟悉,管理效率更高。

高效的管理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无论是后来对钢铁行业的扩张,还是对其它油田的并购,洛克菲勒所领导的标准石油公司在石油精炼与输送领域的垄断最终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全球的经济控制在一个人手里。这种对于命脉行业控制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之前大银行家们(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各国的宏观影响力,因为对石油产品的操控可以影响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个人。

举例来说,如果洛克菲勒对某城市(比如说生产花生的花生屯)的某政客看不顺眼,他完全可以找出借口对花生屯的石油供应做文章,单单一个强行涨价就能影响到方方面面的民生,进而操纵舆论甚至选票。有军队作后盾的国家可以对大银行家们说不甚至赖帐,但并不敢以同样的暴力手段对付托拉斯,因为托拉斯控制产品的消费群本身就是最大最好的人质。

考虑到石油作为现代工业体系中的血液这一重要作用,垄断了当时全球80%以上石油精炼市场的标准石油公司绑架的是整个现代工业经济体系……

因此反托拉斯法案的出现就是势在必行的了。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下达的拆分决定把标准石油公司变成了37个地区性石油公司,而这一判决也基本上确立了日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块基石:鼓励自由竞争,防止垄断。对于经营者来说,垄断意味着高效率高利润。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店大欺客从来都不是好的选择。对整体经济而言,垄断则是一柄威力十足的双刃剑:尽管对内会提高经济运营成本并给科技发展创新带来伤害,但是对外则增加了市场竞争力与话语权。纵观国外现在几个大的经济体诸如美国日本,基本上走的都是对内自由竞争增加技术实力、对外抱团抢订单的路子,欧盟在经济上的整合也是这个思路。毕竟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由于投资者们看好石油行业的前景,对于标准石油公司的肢解反而在股市上推高的洛克菲勒家族的总资产。当然,对于有着大慈善家头衔的洛克菲勒,金钱的含义早就脱离了消费这一层次。

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死于动脉硬化,距离他98岁生日不到两个月。

从商业发展历史角度看,洛克菲勒与摩根二人建立了美国这个日后世界霸主的商业体系雏型,工业领域的辛迪加同金融领域的财团构成了美国经济体系的两大基石。尽管辛迪加被强制解散后又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逐渐演变为能源与军工这两大集团,但如今美国经济体系三大集团的格局始于洛克菲勒与摩根。

由摩根首创的财团一经问世,很快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那就是生产关系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财团的壮大会直接导致对生存空间以及权力的争夺。当朝气蓬勃的财团体系对上日暮西山的帝制体系,好戏上演了,而这一演出直接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并延续到了二十一世纪。

帝制的全面倒退解体跟财团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以血缘为纽带传承的帝制面对以个人能力为先决条件的财团体系,在管理制度上先天不足。毕竟帝位的归属取决于继承人之间的竞争,而成为继承人的先决条件是血缘,可选择继承人的数量决定了竞争只能在小圈子里进行。即使是康熙末年的九龙夺嫡,正式选手也是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的。反观财团,决定一切的是资本以及获取资本的商业能力,而对参加者的要求则是英雄不问出身,任何人都可以露脸参赛。而经过商场的自然淘汰,能者上愚者下的规则自然而然的保证了上位者的能力水平。

如果单纯从效果上考虑,战场无疑是最能体现优胜劣汰的地方,能力、运气缺一不可,不合格的统统淘汰。次一级的商场对失败者相对宽容一点,不过选择出的人才也基本都是行业精英,毕竟是商场如战场么。而且在法律规则内评判胜负的标准很直接:能挣钱就是有本事。至于官场,西方选举制下会竞选能拉到票的还算好,封建半封建制度下的首长任命就扯淡了,上位者没私心还算好(基本不可能),但凡有私心为了个人家族利益推个唯命是从的废物上台,整个体系就开始烂根,等劣币驱逐良币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基本上就完全烂掉不可救药了。

从经济发展时间线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财团对封建帝制发起的黄昏之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财团对封建帝制及其衍生品元首独裁体制的战争,后来的冷战则发生在资本主义财团及其近亲社会主义武装集团之间的斗争。在经济领域实行排他垄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统资本主义财团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靠暴力武装夺取维系政权,一个是靠资金在背后隐身操纵政权。

强国跟弱国的区别说一千道一万,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实现了工业化。无论是现在的八国集团(美英法德意日俄国加拿大),还是之前的八国联军(美英法德意日沙俄奥匈),都是自身实现了工业化进程后才进入强国范畴。在老牌强国美英法德意日六国中,英国拔得头筹在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期间实现了工业化,所以造就了统治一个世纪的日不落帝国,其余五个国家则全部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实现了工业化。强国太多世界太小,所以划分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结果众所周知,挑战者德意志第二帝国失败解体,连带摧毁了奥匈帝国沙俄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

从结果上看,一战近乎毁灭了全部皇帝直接具有实权的帝制国家。封建帝制也好君主立宪制也罢,国家崩盘的后果就是靠血缘而不是能力的人才选拔制度基本上没有了市场,而君权神授等封建观念则在炮口下被轰成碎片。法国以东各大帝国的解体标志着以财团为主体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夺取了全面主导全球经济的权力。正是为了主导经济的权力,在英国的资产阶级们砍了一个国王的脑袋,法国动荡了小一百年,美国开拓者们不惜跟母国打了八年抗战以后又跟本国的庄园奴隶主们发起内战……

这就是经济的力量。

但神圣罗马帝国在德国以及中欧地区近一千年的统治并不是那么容易清洗的,在封建体系下时间越长,想要清除封建制度影响就越困难。面对帝制崩溃后遗留下的权力真空,战斗民族俄罗斯很自然的选择了布尔什维克武装集团,毕竟能打的才是好老大!斯大林如此,普京也如此。而设计试验制造各种社会制度的高纪律性日耳曼民族则走进了实验室,继马克思设计制造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后再次试验了元首独裁制。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好歹还有石头可以摸,而义无反顾毫无保护的做试验才是全球最危险的行为,没有之一……

分裂后又经历了二战以及冷战的洗礼,地处北约华约两个战争巨兽中间的奥地利匈牙利国再也没能回到强国的地位,而并没有实现过工业化的奥斯曼帝国则干脆一拍两散变成一团散沙,再加上二战后以色列的立国(直接进入工业化全民皆兵的现代斯巴达),阿拉伯人的荣光只能从历史中寻找。

而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则靠着制度特有的镇压与赖账以及大萧条时期找客户找红了眼的美国人的帮助,实现了工业化。与之近似的则是中国工业化的过程:同样是对内共产对外赖掉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大国的债务,并且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当然,这点上老毛做的比列宁斯大林更狠更实际,苏联援建到手以后工业化底子刚打好还没完全实现,就翻脸了……

从根本上说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冲突,其实就是垄断性质的以财团为主干的自由贸易经济体系同同样是垄断性质的以军事统治集团为主干的社会主义贸易保护经济体系的对抗。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财团们要原材料进货市场以及成品出货市场,而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护好自家地盘积累实力以实现工业化。到目前为止,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只有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搞买办路子拿佣金当代理人的蒋介石不行,搞工运出身(水土不服)不懂经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刘少奇不行,对经济完全没谱设计出“摸着石头过河”路线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不行。(可怜的运十……)

即使放眼全球,真正懂经济知道怎么迈过工业化门槛的国家也屈指可数。亚洲四小龙里香港台湾一直是自留地了不予考虑;新加坡骨子里还是家天下的路子,再加上太小容不下多余的财团发展也养不起纯工业化对市场的胃口;而两韩如果合并的话倒是能有所作为,不过因为地缘的关系这个已经在夹缝中生存了上千年的地方,估计还得这么过下去。印度和巴西之前那么多年没成功实现工业化,现在希望更渺茫,毕竟市场上已经有了个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的竞争者。也正因为没戏,所以没被人盯上。真正有戏的其实是阿拉伯国家以及伊朗,尤其是伊朗,有钱(石油)任性(已经开始试着玩核武器),所以被财团们盯上了几十年不得安生,中东战争也好两伊战争也罢,二虎竞食驱虎吞狼什么的闹腾得不亦乐乎。阿拉伯国家中伊拉克萨达姆当年的核计划路子是对的,可惜生不逢时周围没帮手,所以最后落个绞刑的下场,对比北朝鲜背靠苏联(俄罗斯)中国吃祖宗饭手握核武器的八零后金三胖,真的是人比人该死。

当然,唯一一个已经迈过门槛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是南非,这个能够自产原子弹的奇葩国家居然自废武功铸剑为犁销毁核武器,希望靠着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来取悦世界。全世界人民都被自由战士曼德拉感动了几十年,唯一一个不为所动的是南非的经济数据:GDP增长率2.1%,通胀率5.1%,官方失业率24.2%……(百度,南非)

不同人不同命,其它各国想要迈过工业化门槛都得经历各种考验,而八国集团中的小兄弟加拿大估计是全世界独有的一直开启简单模式的国家。这个早期以猎人(毛皮)、农夫(小麦)以及伐木工(木材)为主体的国家在一战前还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工业,一战结束后矿产行业成型了,二战结束后重工制造业成型了(澳大利亚在重工这块儿就是短板)。美国的资金技术以及二战期间英国大笔的资金投入(大后方,当时英国的储备黄金都坐着潜艇去加拿大观光了),顺利解决了任何国家面对工业化进程中的资金技术难题。而二战期间形成的军工产品需求黑洞,又完美的解决了需求问题。相比较中国在七十年代末实现工业化后满世界找出货市场,加拿大的工业化进程完全就是传说中的一帆风顺:

没钱?来,给你黄金。

没技术?来,参加一下培训,给你图纸。

没市场?来,这是订单,飞机先造个1000架,兄弟我急用,价钱好说。什么?不会造整机,那零件你能造多少,给个数都包给你……

于是加拿大就在原宗主国英国以及大块头邻居美国的强烈要求下,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抱怨休假时间不够然后顺理成章的迈过门槛实现了工业化。

从结果上来看,二战的结束基本上敲响了帝制的丧钟。吃了两颗核弹的日本皇室体系虽然苟延残喘幸存下来,但也转变为精神象征而失去了实际的执政权力。即使是英国,被打得债台高筑以后不但要支付巨额帐单还得面对受不明势力(嘿嘿)支持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不得不让出世界老大的位置,北美财团们终于取代已经过时的各国王室成员们,站上了世界舞台的巅峰。

不过同样登上舞台的还有另外一群演员:一边喝着伏特加一边跳着俄罗斯民族舞蹈的北极熊们……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红色政权之所以被财团们视为死敌,根源在于其以消灭敌对阶级为目标的政治理念,以及恐怖工业产能所支持的军事能力。苏联及其盟国在铁幕下的冷战中同北约对抗了近半个世纪,即使最终由于自身体制原因经济崩溃,但其工业产能以及军事实力自始至终就没落后多少,假想中纵横西欧的钢铁洪流一直以来都是北约军人的噩梦,更何况还有“大伊万”这种脑子进水的5000万吨当量核弹的存在。据说研究出“大伊万”的“阿尔扎马斯-16”实验室还搞过威力更大的10亿吨级氢弹神器,光引发的一公里高的海啸就能摧毁全球绝大部分地区(荷兰已吓哭)。

很可能当年老毛也是意识到了赫鲁晓夫是个疯子,才果断背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种自己作死要毁灭全人类的疯子谁不怕……

尽管从政治以及军事角度看,共产主义制度体系具有产能上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整个体系的缺点也清晰可见。以苏联为例,当巨大的科技与军事投入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坏账的产生也就自然会拖垮经济,最终引发整个体系崩盘。“先军政治”可以为实现工业化提供市场需求(军品)并同时抵御外部压力,不过一旦没有仗打无法掠夺实现以战养战,苏联的下场就是最终的结果。出身于黑暗世界大头目之一的CIA局长老布什,就是靠着子虚乌有的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引入了军备竞赛的不归路:养兵千日最终用不上,养兵的钱就都白白虚掷了,更何况入侵别名帝国坟场的阿富汗,打那地方根本没钱赚没好处拿……

当然,苏联崩盘的另一个隐性原因在于用人机制上。如果从中国历史的视角看,勃列日涅夫及其领导的第聂伯帮完全可以归为封建朋党性质的小集团。骨子里是封建体制下任人唯亲的路子,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逆向淘汰贤者下愚者上。一边是靠血统或者关系上位的官僚,另一边则是靠自身的实际能力被战场市场或选举筛选过的财团掌舵人,当双方真刀真枪对上,输赢一目了然。

通宝推:老调重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