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哲学到了需要集大成者出现的时候了 -- 达萨

共:💬19 🌺1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答达萨河友

我非常赞同达萨河友在主贴中提出的观点,即中国需要哲学上的突破。不但中国需要,世界也需要。自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来,从发现天体运行和化学元素的秘密,直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出现,由西方世界引领的科学和技术革命在上世纪初达到了顶峰,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把整个人类文明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期同时也是哲学大发展的时期。自此以后,在基础科学方面却再无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突破出现了。虽然应用科学仍然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微电子学方面,带来了电子计算机、手机和互联网等等梦幻般的产物,但在对世界的基础认识方面,人类却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和障碍,或许需要靠哲学上的创新来达成突破。我们中国人总是以勤劳智慧自称,现在中国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这前面两个字应该是没有什么人敢怀疑了,但要当得其后面两个字,还需要拿出点东西才行,比如达萨河友所说的哲学上的集大成者等等。这大约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吧。

有点扯远了,回到达萨河友的帖子来看,几个关于量子和宇宙的几个观点,其实也是整个科学界的困惑之处。假如说一百多年前物理学是晴空万里中的着两朵乌云的话,毫不夸张地说,那么现在的物理学只能算是乌云密布之中透露出几丝阳光了。达萨河友指出的就是其中几个。

1,观察者效应,量子世界的一片乌云。这挑战了传统意义上对于客观的定义,如果连客观都需要重新定义,如果观测本身会对被测对象存在反作用,甚至出现量子力学中被测性质取决于实验设计的情况,那么整个现代科学体系中最基础的逻辑关系和方法论都将受到挑战。通常观察者效应是指一个量子状态,比如光子的偏转态,被观察后会塌缩到某种定态。看上去够离奇么,但还有更诡异的。

比如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这本身已经足够令人困惑的了,但更令人无法理解之处在于:它在波动性测试中就表现得象个波,在可以得到衍射图样;在粒子性实验中则摆出一副粒子的样子,可以测量其位置、可以打出一个很小的斑点。观察者效应在这里不但可以决定被测对象是否塌缩成某个状态,而且似乎具备这样的性质:电子可以按照你主观设计的实验所希望的那样表现为波或者粒子。换句话说,你把它当波看,它就是波;你把它当粒子看,它就是粒子,一切悉听尊便。这等于在说,你看到的所谓客观结果,实际上是主观的产物。那电子到底是什么呢,观察结果究竟还有没有客观性,这称得上一朵,不,是一大片乌云了吧。

还有,所谓观察者,其本身的定义也是争议的焦点。这又牵扯到意识和智能的问题。面对量子,只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才算观察者么,一只猫算不算,一只苍蝇呢,一台计算机呢,一台照相机呢,甚至另一个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能构成观察者吗?主观和客观的定义和分界是需要重新考虑考虑了。

2,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学上空的两朵乌云。暗物质源自于宇宙观测结果和现有理论之间的矛盾。天文学家发现,星系边缘恒星的实际运动速度比计算值大得多。这意味着:要么是观测结果有误,要么是有某种因素的影响未被修正,要么需要修正万有引力系数(尽管它在太阳系内符合得很好),要么需要重新定义万有引力公式,要么就承认万有引力公式在宇宙里不是普适的,要么就假定星系内还存在看不见的物质、是它们的质量在发挥作用。无论哪个都令人头大,多数科学家们选择了最后一种。

暗能量则更诡异。最新的宇宙观测告诉我们,宇宙是在膨胀的,而且是加速膨胀的,而理论上星系之间的万有引力应该可以制止这种膨胀的。于是暗能量就被假设出来了,这是一种具备万有斥力的神秘的负能量,把各个星系狠狠地相互推开。

现在一般认为,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中的比例大至是:5%、25%和70%左右。这些其实都是理论上的假设,还没有足够的直接的观测结果支持,所以个人认为还不宜用作宇宙观的论据,宇宙到底是黑暗还是光明,是一元还是二元的,还得等等看再下结论。从历史上看,类似的假设,比如燃素,又比如以太,最后都被更好的理论取代了,所以姑且让这两朵乌云先飘着吧。

顺便提一句,中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接近完工了,灵敏度是现有最大同类望远镜的两倍多,期望能帮人类把宇宙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3,其他比较大块的乌云还包括:电子自旋之谜、远程量子纠缠态、类星体之谜、黑洞之谜等等,重重乌云覆盖着极度微观的量子学和极度宏观的宇宙学这两个方面。高度发达的现代技术往往给人以错觉,觉得人类已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和过去相比确实如此,但实际上在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量子面前,人类还不清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些东西想多了也是挺令人悲观的,唯愿这些乌云们能象当年的那两朵一样,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达萨河友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从某种角度去看存在着对立统一,比如客观(物质)和主观(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或者说,二者的在某种概念划分(范畴)之下是对立统一的?这么说的话我是完全同意的。

当然,量子、宇宙和哲学这么大的课题,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斗胆写上几句,算是抛砖引玉吧。

通宝推:天白,bluestarry,东方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