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兰陵王破阵 -- 赫克托尔

共:💬84 🌺6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5. 定阳大捷(下)

四月,周齐在宜阳城下交战,齐军带队的是段韶、斛律光,《北齐书 段韶传》说段韶主动要求与斛律光一同去宜阳,却没说他在战斗中的活动,转而写段韶在汾北的活动。《北齐书 斛律光传》倒是写了斛律光的在战中的表现,战后他带队回到首都邺城。

我认为段韶到了宜阳城下,见宜阳已经丢了并断定无法夺回,就回了汾北,与周军野战的工作给了斛律光。

五月,在汾北战线,斛律光攻陷周服秦城——位置不明,估计在定阳附近。周军在姚襄城南修建姚襄新城,“东接定阳,又作深堑,断绝行道”。《北齐书 段韶传》又说,此前被宇文宪攻占的姚襄城现在北齐手里,眼下被宇文宪包围,段韶派1000多壮士从黄河潜入城中,命令守军准备里应外合粉碎周军的围困。

没有记载表明,姚襄城何时、怎么被齐军夺回的,只有两个解释,要么宇文宪根本没攻克姚襄城,要么在五月段韶进攻之前,北齐其他将领夺回姚襄城。

我认为宇文宪根本没夺回姚襄城。首先,《北齐书》没说宇文宪的周军层夺回姚襄城。其次,《周书》的记载有歧义,《周书 宇文宪传》记载:“斛律明月(斛律光字明月)时在华谷,弗能救也,北攻姚襄城,陷之。时汾州又见围日久,粮援路绝。宪遣柱国宇文盛运粟以馈之。宪自入两乳谷,袭克齐柏社城,进军姚襄。齐人婴城固守。”前面说“北攻姚襄城,陷之”,好像宇文宪占领了姚襄城,再看看“北攻姚襄城,陷之”的主语似乎是斛律光。后面说“宪自入两乳谷,袭克齐柏社城,进军姚襄。齐人婴城固守。”齐人固守的宾语似乎又是姚襄城,前后自相矛盾。《周书 刘雄传》记载:“齐人又于姚襄筑伏龙等五城,以处戍卒。雄从齐公宪攻之,五城皆拔。”这段记载中,“姚襄”是姚襄城附近的一片地区,不是姚襄城本身。

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五月份的姚襄城在齐军手里,宇文宪在姚襄城南建姚襄新城,用来压迫姚襄城。周齐双方为了定阳,进行包围与反包围的筑城、攻城竞赛。本来姚襄城的作用是保护定阳,被齐军占了,周军为了打通齐军对定阳的包围,不去直接进攻齐军和进攻姚襄,而是修筑姚襄新城。

周军发现齐军通过黄河向姚襄城增援,仪同若干显宝(若干是鲜卑姓)率领周军来拦截,双方在姚襄城下大战,周军大败,若干显宝被俘。众将建议段韶乘胜攻取姚襄新城,段韶说此城一面临黄河,三面是险阻,难以攻取,即使拿下也仅仅是一个城,不如我们也修个城隔断它与敌人后方的联系,我们努力攻取定阳才是正经。

为了扫清定阳外围的齐军,段韶、兰陵王率军进攻定阳城西的周军,宇文宪率部出营,到挖好的长堑之外,摆开战斗队形迎战。在齐军的猛攻下,周大将军韩欢交战不利,所部溃散,周昌县伯刘雄见形势紧迫,亲率20余人据堑力战,顶住齐军的凌厉攻势,宇文宪重整旗鼓,终于稳住阵脚,厮杀到傍晚,两军各自收兵回营。战后刘雄升职为军司马,进爵为侯,邑一千四百户。定阳堑壕之战,段韶、兰陵王没有获胜,却迫使宇文宪承认野战不是对手,此后宇文宪躲在长堑后面不敢出头,逐渐萌生退意。

六月(571-07-08—571-08-05),肃清了定阳外围之后,段韶、高长恭率领5万人马,完成对定阳的合围,守将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杨敷固守不出。段韶登上定阳附近的山顶仔细观察城防,才“纵兵急攻之”。齐军上搭云梯,下挖地道,昼夜攻城,杨敷亲冒矢石,随时堵防缺口,打退齐军多次进攻。段韶锲而不舍,攻之愈急。

七月(571-08-06—571-09-04),齐军攻入定阳外城,斩获首级无数,还剩下子城(内城)没有攻克。杨敷手下战死者近半,剩下不到2000,形势岌岌可危。此时段韶病重,已经无力指挥,离开前线之前,叮嘱兰陵王高长恭说:“此城三面是山涧险阻,守军无处可逃,除了东南一处,如果守军想逃,只能东南走,你派精兵驻守此处,定能擒获守将。”说完离去,于是兰陵王派壮士千余在定阳东南的山涧口埋伏。果然当夜周军突围,守将被擒,“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范(杨敷)等面缚,尽获其众”。

《周书 杨敷传》说的更加可歌可泣。子城里的周军箭尽粮绝,城外的宇文宪忌惮段韶和兰陵王,不敢救援。杨敷自知肯定守不住了,召集手下开会,说我和大家驻守边疆,都想同心同德,破敌保城,但是敌军围困日久,我们粮尽援绝,死守孤城也没意思。现在能战之兵还有数百,不如奋力突围,决一生死,大家怎么看?守军都涕泣从命。夜里,杨敷带着残兵从东南冲出,杀齐军数十,齐军稍稍后退,继而齐军精锐杀出,杨敷虽奋力抵抗,依然被擒。北齐想招降杨敷,杨敷坚决不从,最后死在邺城。

定阳丢了,坐镇河西的立皇帝宇文护不甘心,派郭荣在黄河上搭建浮桥,企图向定阳增兵。段韶则在浮桥上游放大木筏冲击浮桥,郭荣派善于游泳的人,爬到木筏上将木筏引开,北周军过了黄河。可是为时已晚,定阳失守,北周败局已定。段韶在攻克定阳之前离去,宇文宪的主力周军也走了,忠城郡公宇文盛在河东修建大宁城(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临汾西北),聊胜其无。

至此,历时2年的宜阳——汾北系列攻防战结束,在宜阳——洛阳战线,北齐损失宜阳等9城,北周失去宜阳附近的建安等4城;山西战线,北周丧失汾北大片土地,包括汾州定阳城、姚襄等城垒。北周的高级将领中,梁景兴阵亡,宇文英、越勤世良、韩延、薛敬礼、若干显宝、杨敷被擒。至于兵力损失,肯定是北周的损失更大。

战争或战役的胜负,先看是否实现了战前的意图。斛律光570年提出的战略构想——“宜阳小城,久劳战争。今既入彼,欲于汾北取偿”,基本实现,所以北齐是胜利者。北周的确攻陷重镇宜阳,但攻宜阳是为了攻占洛阳,而洛阳守将独孤永业很能干,直到577年周军攻克邺城,北齐灭亡,洛阳还在独孤永业手里,见皇帝投降,独孤永业才投降,所以北周没实现通过攻占宜阳拿下洛阳的目的。

最后说说双方相关人物的结局。

段韶,因病七月离开定阳前线,2个月后的九月己未(571-10-18)去世,备极荣哀,“上(皇帝高纬)举哀东堂,赠物千段、温明秘器、辒辌(wēn liáng)车,军校之士陈卫送至平恩墓所,发卒起冢。赠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冀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谥曰忠武。”段韶是北齐神武帝高欢、高敖曹、侯景以下,第二代将领中最出色的,560年以来的历次战争,段韶保持全胜,可谓无往不利,所向无敌。“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重以婚媾,望倾朝野。长于计略,善于御众,得将士之心,临敌之日,人人争奋。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教训子弟,闺门雍肃,事后母以孝闻,齐世勋贵之家罕有及者。”段韶之死,是北齐的巨大损失。

斛律光,在宜阳前线战胜周军后,就带兵离开前线,在回邺城的路上,齐后主命令他解散军队,斛律光认为这些军队都有战功,还没得到应得的奖赏就解散,很不合适,于是不顾高纬的命令继续带兵向邺城前进,一直前进到邺城城西,漳水上的紫陌桥——1000年前西门豹治邺前河伯娶亲的地方,斛律光扎下大营,等待皇帝表态,斛律光如此胆大妄为,简直是带兵逼宫,高纬强压怒火,按照斛律光的要求,劳军散兵,“军逼帝京”成了后来杀斛律光的最大罪状。

高纬的父亲高湛临终托孤的和士开,常年与胡皇后通奸,做了高纬的便宜爹。高湛死后,胡皇后成了太后,和士开的行情更高,专横奢纵,擅权谋私。高纬弟弟琅邪王高俨愤恨不平,和士开的政敌们,自动聚拢在高俨周围,煽动这位御弟哥哥干掉和士开。

七月庚午(571-08-30),高俨率领党徒杀掉和士开,又召集3000多军队逼宫,要杀高纬的其他其他宠臣。高澄的2个儿子,次子广宁王高孝珩、5子安德王高延宗,也跑来支持高俨逼宫。胡太后、高纬母子大为惊恐,如果任由高俨杀下去,即使高纬还能当皇帝,实权也没了。此时段韶病危,无能为力,只有一个人能救高纬——斛律光,同时高俨也在争取斛律光,于是北齐的未来政治走向,取决于斛律光的站在哪边。斛律光赞赏高俨的行为:“龙子所为,固自不似凡人!”但高纬是他女婿,关键时刻他支持了高纬,高纬觉得弟弟手下人多,想给斛律光400禁卫军平乱,斛律光说不怕,高俨那是小孩子过家家瞎玩闹:“小儿辈弄兵,与交手即乱。”果然,斛律光一表态,高俨的乌合之众,就像老鼠见了猫,一哄而散,斛律光把高俨拖到高纬面前认错,高纬不方便发作,用刀环在弟弟头上砸了一通,这场闹剧告一段落。

事后,高纬和高俨要杀的那帮宠臣越想越害怕,总觉得高俨是个祸害,九月庚午(571-10-29),将其杀掉。

和士开、高俨相继毙命,高纬成了惊弓之鸟。吴起说过:“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高纬是否修德不好说,反正举目四望,似乎朝野上下都是敌人。为了身家性命,必须先下手为强,将威胁自己的人一一干掉。

吹阴风烧阴火的广宁王高孝珩、安德王高延宗,手上没兵,杀不杀他们都不急,头一个要干掉的就是斛律光。

总说功高震主,斛律光真叫功高,段韶死后,他担任的最高职务左丞相给了斛律光,以后斛律光再立功的话,没人知道还怎么封赏。高纬也亲眼目睹了什么叫震主,前面“军逼帝京”的旧恨不用说了,高俨作乱时,斛律光一露脸,高俨的党徒顿时作鸟兽散,这样的人不杀,就没谁可杀了。

斛律光与高纬也不是一条心,斛律光的确在关键时刻支持了高纬,但他赞同高俨杀和士开。其实斛律光与高纬的分歧要追溯到“军逼帝京”之前,570年,高纬的宠妃穆黄花生下长子高恒,3个月后,高纬不顾斛律皇后还年轻,急吼吼的册封高恒为太子。这就出问题了,如果将来斛律皇后生了儿子咋整?怕什么还就来什么,武平三年(572)正月(572-01-31—572-02-29)斛律皇后生了个女儿,高纬为了拍斛律光的马屁,居然诈称生男,为之大赦。史书没说这个女儿是夭折了还是怎么着,但怎么说都是个事,皇帝做成这样也够憋屈了。在私德方面,《北齐书 斛律光传》将斛律光夸成一朵花,然而《北齐书 独孤永业传》记载:“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独孤永业)于朝廷。”看来斛律光不是完人。

被斛律光打得无可奈何的周将韦孝宽,敏锐的察觉到高纬与斛律光之间的裂痕,及时编造谣言:“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百升为斛,斛是容积单位,明月是斛律光的字,槲也谐音斛,高山指北齐皇族高家。

572年三月,北周皇帝宇文邕,诱骗宇文护入宫,将其杀掉,随即对北周朝廷进行大清洗,北齐的边防压力顿时减轻,至少暂时用不着斛律光了。六月,高纬杀斛律光,灭其族,斛律皇后被废,出家做了尼姑。周武帝宇文邕听说斛律光被杀,高兴的宣布大赦。

斛律光之死确实冤枉,韦孝宽造谣言害死斛律光,在谍报史上也是个很著名的反间计案例。不过我不同情斛律光,他犯了帝制时代大臣宿将能犯的所有忌讳,包括功高震主,富贵过度,卷入宫斗和继承人之争。还有一样,就是他和杨坚太像了,他们都是皇帝的岳父,太子却不是亲外孙,南北朝篡位是家常便饭,拳头大的做皇帝,文官武将对王朝、皇帝都谈不上忠诚,即使斛律光不想篡位,也保不齐被手下人强行披上黄袍图富贵。

斛律光及其家族垮台后,下一个要清洗的轮到了兰陵王高长恭。高澄生了6个儿子,都是宗室中的佼佼者。老大河南王高孝瑜,最早被高湛杀掉。老三、嫡子河间王高孝琬,其母是东魏末代皇帝孝静皇帝的姐姐,自称“神武皇帝(高欢)嫡孙,文襄皇帝(高澄)嫡子,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外甥”,被高湛处死。此时还剩下4个。571年高长恭还在定阳打仗时,就感觉高纬看自己不顺眼,企图靠贪赃枉法自污。兰陵王的二哥、五弟都卷入高俨的政变,但他俩没有兵权,要说军功显赫的老四兰陵王没卷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高纬大概也不信。573年五月,兰陵王被高纬毒死。

至此,邙山之战的北齐三大名将段韶、斛律光、高长恭,分别于571、572、573年死去。576年,宇文邕大举东征伐齐,577年,周军占领邺城,北齐亡国,宇文邕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北周的将领中,有几个人值得说说。

尉迟迥,564/65年的第二次邙山战役失利后,三人团中的尉迟迥、达奚武都遭到冷遇,569—71年的宜阳—汾北系列攻防战都没他什么事。572年三月,傀儡皇帝宇文邕杀晋国公宇文护,宇文邕一面清洗宇文护的党徒,一面广施恩惠,安定人心,尉迟迥任太师、李穆为太保、齐公宪为大冢宰、辛威为大司寇。然而尉迟迥位高,却没有实权,575年的东征,576——77年的灭齐之战,尉迟迥都没参加,继续处于冷冻状态。578年,宇文邕驾崩,还不到20周岁的周元宗宣帝宇文赟继位。

次年,579年,周宣帝改元大成随即改元为大象,尉迟迥在当年正月突然复出,喜欢独出心裁的宇文赟,设置四辅官,以大冢宰越王宇文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国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国公杨坚为大后承。四大佬中,越王宇文盛是宇文邕的十弟,灭齐之后担任相州总管。相州就是北齐故都邺城和周边地区,相州总管的工作就是镇守北齐故地,所以是北周最重要的地方官。宇文赟继位后,猜忌诸王宗亲,杀掉最德高望重的5叔齐王宇文宪,越王宇文盛被调离相州——邺城,给了个虚职大前疑,打发到封地赋闲,所以四大佬其实是三大佬——尉迟迥、李穆、杨坚。

尉迟迥做相州总管,肯定在579年正月之前的578年,《周书 尉迟迥传》记载:“宣帝即位(578),以迥为大前疑,出为相州总管。”具体时间不能确定。宇文赟启用赋闲已久的尉迟迥,除了猜忌诸王必须用外姓人外,可能与一桩桃色事件有关。

尉迟迥(516—80)有个孙女叫尉迟炽繁(561—95),“有美色”,嫁给西阳公宇文温。宇文温与宇文赟、宇文护的血缘关系如下:

德皇帝宇文肱(?—526)-->太祖文帝宇文泰-->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

德皇帝宇文肱(?—526)-->邵惠公宇文颢-->豳国孝公宇文导-->宇文亮-->宇文温

德皇帝宇文肱(?—526)-->邵惠公宇文颢-->晋国公宇文护

所以宇文温是宇文赟的远房侄子,与宇文护关系更近。某天尉迟炽繁作为宗亲命妇入宫朝见皇帝,宇文赟一见倾心,“逼而幸之”。消息传出,宇文温及其父宇文亮心中不安。580年春,宇文亮与郧国公韦孝宽南征陈国,途中与手下商量:“主上淫纵滋甚,社稷将危。吾既忝宗枝,不忍坐见倾覆。今若袭取郧国公(韦孝宽)而并其众,推诸父(宇文亮是宇文邕的侄子,诸父是宇文邕的弟弟们)为主,鼓行而前,谁敢不从。”当夜宇文亮突袭韦孝宽,打算灭了韦孝宽,夺取其军队,可是消息走漏,韦孝宽早有准备,宇文亮突袭未遂,只好逃跑,被杀,宇文亮的儿子宇文温当然也难免一死,于是儿媳妇尉迟炽繁光明正大的被宇文赟据为己有。

宇文赟荒唐好色不说,还空前绝后的搞出5位皇后,元配杨丽华——杨坚的长女,做天元大皇后,朱满月为天大皇后,陈月仪为天左大皇后、天中大皇后,元乐尚为天右大皇后,尉迟炽繁入宫最晚,为天左大皇后。尉迟迥能被启用,我估计与尉迟炽繁被宇文赟看上,多少有点关系。

尉迟迥还有个美貌的孙女,在尉迟迥倒台后,没入宫中为奴,被杨坚推倒,大受宠爱,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醋意大发,将其处死,杨坚气坏了却又无可奈何,对大臣第一重臣高颎、第二重臣杨素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这是汉语中最早的关于“自由”的记载之一。高颎安慰杨坚:“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高颎说的妇人,可能是尉迟女,也可能是独孤皇后,无论是谁,传到身为妇人的独孤皇后那里,都不是滋味,从此独孤皇后恨上了高颎。在皇后的枕头风下,高颎第一重臣的地位被杨素取代。本来高、杨分别支持杨坚的长子太子杨勇、次子晋王杨广,高、杨地位的消长,间接导致杨勇被废、杨广接班,再间接导致隋朝短命。尉迟女的蝴蝶翅膀,掀起一场大风暴。

申国公李穆,经历了整个西魏(535—556)、北周(556—581),因为救过周太祖宇文泰一命,所以一直是西魏、北周的顶级大臣,可谓富贵等身。周宣帝朝,跻身3大佬第二位,出任并州总管,坐镇北齐陪都太原。北周灭齐之后,北周共5大城市,首都长安、北齐首都邺城——相州、北齐陪都太原——并州、北魏故都洛阳——洛州、成都——益州。第一大佬尉迟迥管2个,邺城和洛阳,第二大佬李穆管太原,第三大佬杨坚管首都长安,烈士子弟庸国公王谦管成都。

580年,杨坚专权日甚,尉迟迥准备在邺城起兵造杨坚的反,坐镇成都的益州总管、庸国公王谦响应,于是李穆的态度就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身为深受周恩的重臣,李穆派第10子李浑,带着个熨斗去长安向杨坚表忠心:“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这是中国最早的熨斗记载之一。北周末年的内战和篡位,其实是杨坚联手李穆,与尉迟迥、王谦之争。

在李穆的支持下,尉迟迥、王谦很快败亡,李穆成了隋朝的开国元勋。“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贵盛,当时无比”,享有司法豁免权,“自今已后,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隋开皇六年(586),李穆寿终正寝,享年77,真正是三朝元老和不倒翁。

李穆的申国公爵位,由送熨斗的李浑继承。隋炀帝年间,谶纬传言:“当有李氏应为天子”,更精确的传言说,姓李又名字中带水的人,将来要做皇帝,李浑的姓名都符合,惨遭族灭,谁知造化弄人,真正做皇帝的是隋炀帝的大表哥李渊。

被齐军擒获的定阳守将杨敷,在邺城渡过余生。杨敷的儿子杨素在北周,“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被宇文护引入幕府,成了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宇文邕杀宇文护亲政,自然要翻烧饼,清洗宇文护的党羽,杨素不夹着尾巴躲风头,反而以“守节陷齐,未蒙朝命”为由,再三给皇帝写上访信,要求给杨敷平反,授予谥号。宇文邕这个气啊,老子我没收拾你就不错了,你小子蹬鼻子上脸捋虎须(宇文邕的胡子很长),下令将杨素推出去斩首,杨素说:“臣事无道天子,死其分也。”宇文邕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追封杨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宇文邕让杨素写诏书,杨素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宇文邕很高兴:“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杨素应声答道:“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灭齐战争中,杨素立下战功,文武兼备,不同凡响。杨坚专权时,杨素及时投靠杨坚,也成了新朝开国元勋。在平陈战争,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的过程中,杨素都居功至伟,获封郢国公、越国公,终于在隋炀帝朝位极人臣,风光无限。《周书 杨敷传》将杨敷守城、突围,写的绘声绘色、可歌可泣,我认为至少被杨素或想拍杨素马屁的人润色过。

杨素死后,其子杨玄感认为隋炀帝要对自己不利,先下手为强起兵造反,未遂,杨素的子孙被杨广杀光。

与杨素有关的典故、故事不少,破镜重圆、红拂夜奔等等。

王谦,565年在邙山之战中被斛律光射死的烈士、庸国公王雄之子,继任庸国公。王谦没啥本事,完全靠父亲的功勋,扶摇直上,做到益州总管,坐镇成都,成了与尉迟迥、李穆并驾齐驱的一方诸侯。580年,看到杨坚专权图谋篡位,他也在成都起兵,呼应相州总管尉迟迥。然而王谦能力低下,“任用多非其才”,他率军出成都城迎战中央军,所部不战而叛,王谦带着20多人马逃跑,被成都附近的新都县令捉住、斩首。随着尉迟迥、王谦迅速败亡,支持北周的力量消亡殆尽,581年周静帝禅位给杨坚,北周灭亡,距离宇文护之死9年,距离北齐灭亡4年,距离周武帝宇文邕去世3年。古往今来,篡位如杨坚这么容易的,空前绝后。

全文完

通宝推:楚庄王,晨池,花大熊,flyingfox,决不倒戈,一介书生,北纬42度,荷兰北极熊,迷途笨狼,胡一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