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6:孙书——用之必胜 -- 桥上
《哀九年传》:
九年春,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岁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所从,将进受命于君。”((p 1652)(12090101))(138)
秋,吴城邗,沟通江、淮。((p 1652)(12090501))(138)
冬,吴子使来儆师伐齐。((p 1654)(12090701))(138)
我的粗译:
在我们的哀公九年(公元前四八六年,周敬王三十四年,齐悼公三年,吴夫差十年),春天,齐侯(齐悼公)派了公孟绰前往吴国,提出吴国不需出兵为自家助阵了。可吴子(吴夫差)告诉来人:“昔岁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所从,将进受命于君。(上年寡人接到了贵方的命令,可今年贵方又变卦了,寡人不知所从,将去您那里直接向主上请示。)”。
这年秋天,吴国在“邗”那里筑城,同时开挖水道,沟通了江水和淮水。
到这年冬天,吴子派了人来我们这里,通知我们准备召集部队,将要进攻齐国。
一些补充: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吴”推测位置为:东经120.48,北纬31.25(木渎遗址,春秋晚期大城遗址。阖闾以后)。
“邗”(杨注:邗音寒,邗城当在今扬州市北,运河西岸。邗江即《水经注》之韩江。吴于邗江旁筑城挖沟,连通长江与淮水,大致自今扬州市南长江北岸起,至今清江市-淮水南岸止,今之运河即古邗沟水。),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9.42,北纬32.43(邗,扬州-蜀岗,有遗址,长方形城,1900×1400。春秋末至汉:吴,楚)。
“江”推测位置为:东经119.39,北纬32.24(瓜洲南)。
“淮”(杨注:吴于邗江旁筑城挖沟,连通长江与淮水,大致自今扬州市南长江北岸起,至今清江市-淮水南岸止,今之运河即古邗沟水。),推测位置为:东经118.93,北纬33.58(清江县——今淮安市-清浦区西之运河入淮处)。
《哀十年经》:
公会吴伐齐。((p 1654)(12100002))(138)
《哀十年传》:
公会吴子、邾子、郯子伐齐南鄙,师于鄎。((p 1655)(12100201))(138)
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p 1656)(12100301))(137、138)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的哀公十年(公元前四八五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齐悼公四年,吴夫差十一年,晋定公二十七年),我们的“公”(鲁哀公)会合了吴子、邾子、郯子进攻齐国南部的属地,大军驻扎在“鄎”。
随后,齐人弑杀了他们的悼公,并派人通报给来进攻的大军。于是吴子(吴夫差)在军门之外连着哭奠了三天。也在这一段,吴军将领徐承率领了舟师准备从海上攻入齐国,但被齐人打败,于是吴军就撤军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齐人弑悼公”曰:
《史记》《齐世家》、《卫世家》、《年表》并谓杀悼公者为鲍子,《伍子胥传》则云“鲍氏”,《田齐世家》直云“鲍牧”,而据八年《传》,鲍牧已为悼公所杀。梁玉绳《志疑》据《晏子春秋?谏上篇》“田氏杀阳生”,疑杀者为陈恒。存疑可也。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邾”——“绎”(杨注:邾,国名,曹姓。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邾公钟跋》。(僖二十一年?传?称之为“蛮夷”。)初都今曲阜县东稍南,盖鲁之附庸,后都今邹县东南,春秋后八世楚灭之。《礼记?檀弓》、《公羊》皆作“邾娄”,《国语?郑语》、《晏子春秋?内篇上三》、《孟子》并作“邹”,盖邾娄速读而音变。传世彝器有邾公牼钟、邾公华钟(“邾”并作“鼄”)及邾公钟、邾公[釒乇]钟等。仪父,邾君之字,名克。另一曹姓邾,楚之与国,在湖北-黄冈(见陈直《金文拾遗》)。#绎音亦,邾邑,今山东省-邹县东南有峄山,绎、峄字通。邾文公所迁当在峄山之阳与郭山之北夹谷地带。一九七二年夏于此地因大雨冲出一铜鼎,为费敏父嫁女与邾之媵鼎。沈钦韩《地名补注》引《山东通志》谓邾城在邹县东南二十五里,邾文公所迁城周二十余里,在峄山之阳,俗误为纪王城,邾迁都后,境内又另有绎邑,宣十年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峄,乃取其别邑,非取其国都。#“绎”,《公羊》作“蘱”,不知其故。杜《注》:“绎,邾邑。”孔《疏》云:“文十三年《传》称邾迁于绎,则绎为邾之都矣。更别有绎邑,今鲁伐取之,非取邾之都也。亦因绎山为名,盖近在邾都之旁耳。”余见文十三年《传?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2,北纬35.31(邾国,邹城-纪王城,纪王村及其东周围,有遗址,近方形城,2530╳2500,南部凸出依山势。东周至汉。当于文十二年迁此)。
“郯”——“拔”(杨注:郯音谈,国名,据昭十七年《传》,为少皥之后,则为己姓;然《史记?秦本纪赞》云:“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则郯似又出于伯益。《汉书?地理志》谓为“少昊后,盈姓”,盈即嬴。则于其所自出从《左传》,姓则从《史记》也。《楚世家》顷襄王十八年有郯国,则郯国至战国犹存。郯国故城当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二十里。#“拔”,《传》作“郯”,江永《考实》谓即宣四年《经》“平莒及郯”之“郯”,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杜《注》云“拔,地阙”。互详宣四年《经?注》。#杜?注?:“郯即拔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4,北纬34.63(郯城-北老城)。东经118.32,北纬34.56(郯庙村)。
“鄎”——“奚”(杨注:“奚”,《谷梁》作“郎”,郎盖“郋”之误字,郋、奚同音,《谷梁》假郋为奚,详臧寿恭《春秋左传古义》及叶德辉《说文读若考》卷三。奚,当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六十里之奚公山下。#鄎,齐南鄙邑。),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5,北纬36(“清”与“遂”之间齐国境上某处)。
《哀十年经》:
晋-赵鞅帅师侵齐。((p 1655)(12100005))(138)
《哀十年传》:
夏,赵鞅帅师伐齐,大夫请卜之。赵孟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于是乎取犁及辕,毁高唐之郭,侵及赖而还。((p 1656)(12100401))(138)
《哀十年经》:
五月,公至自伐齐。((p 1655)(12100006))(138)
我的粗译:
还在这一年,夏天,晋国执政的卿赵鞅(赵孟)准备率兵进攻齐国,大夫请求先为此占卜,赵孟(赵鞅)告诉他们:“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我已经占卜过此时进攻齐国,同一件事不可两次惊动龟甲,何况再次占卜未必能得吉兆。干吧!)”。于是乎出动大军打下“犁”和“辕”,破坏了高唐的外城,一直打到“赖”,然后撤回去。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吾卜于此起兵”曰:
杜《注》:“谓往岁卜伐宋不吉,利以伐姜,故今兴兵。”
杨伯峻先生注“事不再令”曰:
令,命龟也。谓一事不再次卜。《易?蒙?卦辞》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筮如此,卜亦同。
杨伯峻先生注“卜不袭吉”曰:
杜《注》:“袭,重也。”谓再卜亦不致又得吉兆。
“晋”——“新田”——“绛”——“绛县”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1,北纬35.62(成六年后,新田遗址,4000万平方米,在同一区域内有6座城址。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犁”——“犁丘”——“隰”(杨注:《潜夫论?志氏姓》云:“隰氏,姜姓。”#杜《注》:“隰鉏,隰朋之曾孙。”#犁即二十三年《传》之犁丘,在今山东-德州地区-临邑县西。辕,据顾祖禹《方舆纪要》,在今山东-德州地区-禹城县西北,一云在禹城县南百里。#二十七年《传》称此役为隰之役,则犁丘即隰,江永《考实》谓即十年《传》之犁,在今山东-临邑县西。),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95,北纬36.9(孙耿镇西)。
“辕”(杨注:犁即二十三年《传》之犁丘,在今山东-德州地区-临邑县西。辕,据顾祖禹《方舆纪要》,在今山东-德州地区-禹城县西北,一云在禹城县南百里。),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7,北纬36.95(禹城西北)。
“高唐”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45,北纬36.85(今高唐县东三十五里,禹城市西南)。《昭十年传》有“穆孟姬为之请高唐,陈氏始大”((p 1317)(10100205))(137),则四十七年前“高唐”即已为陈家采邑。
“赖”推测位置为:东经117.23,北纬36.95(章丘市-黄河乡-土城村)。
下面是赵鞅帅师伐齐几个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人物事略16附:艾陵之战3/5 6 桥上 字7013 2016-05-01 05:36:21
🙂【商榷】用矛可能是泛指 1 东学西读岛主 字371 2018-09-17 07:18:00
🙂《左传》人物事略16附:艾陵之战2/5 6 桥上 字13648 2016-04-30 06:12:47
🙂《左传》人物事略16附:艾陵之战1/5
🙂这里的“不为”该是“不要”吧? 4 胡一刀 字431 2016-05-02 03:35:23
🙂谢谢,我错了,已改 桥上 字0 2016-05-02 06:31:30
🙂《左传》人物事略16附:陈氏始大9/9 6 桥上 字13448 2016-04-28 05:39:06
🙂《左传》人物事略16附:陈氏始大8/9 3 桥上 字15834 2016-04-27 06: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