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郑昭公为什么说齐大非偶 -- 林风清逸

共:💬67 🌺5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姜姓一族是周朝很强大的势力

对周朝历史了解越多,就越发现周朝是一个非常依赖外来力量的王朝。不太恰当、或者说不太准确地说,周朝是一个严重依赖外来军事联盟实现对内统治的王朝,很像满蒙军事联盟的样子。

周朝史诗里竭力歌颂“大姜”,也称为太姜(其实大和太是一个字),学者说大姜是周族的祖母。据说太姜这个人很有女德,贞顺什么的。但是仔细了解以后就会发现,太姜的所谓品德,其实是建立在她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基础之上的。

怎么看出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的呢?

有一个极其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

大概每个人都知道姜太公的故事。姜子牙钓鱼,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姜子牙是帝师,周武王要跟着姜尚、尚父混日子,姜子牙作为军事统帅带领周军灭商,这些事,被称为历史也好,故事也好,神话也好,这些事早就让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了。

但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尚,为什么又被称为吕尚、吕望呢?

随便查查资料我们就可以看到,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

姜姓!

看看周王朝吧。周崛起的时候,仰赖于姜后的庇护然后崛起;周灭商的时候,依赖于姜姓大军的协助。

如果我们能多费点心思,翻一翻西周历代天子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姜后,以及周天子对西戎的征服,然后周王室在征服西戎之后总能够随后中兴。

古人有句话,叫做齐吕申许由大姜,意思是说这四个姓氏都出自于姜姓。这四个姓氏在周代都是诸侯国。其中的齐国还强大无比,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专制东方。专制东方的东方,在后来被说成是和北方南方西方并立的一个词,但是我阅读一些研究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章时发现,在商周之际,只有西土和东土两大区域的概念,没有北方南方。北方南方是在西周时代逐渐强化的。所以东方是个极其广大的概念。东方在商周之际还分为小东、大东——类似于现在的近东、远东——极其广大!那么,在只有两方概念的条件下,专制东方是个什么概念,可想而知。

齐吕申许由大姜这一句话是很有意思的。刚才我们说了,周朝的史诗经常歌颂大姜——学者说大姜是周人的祖母,有贞德的王后——然而大姜有的时候不单单指这一个女人,还可以用来指一个强大的族群。

作为一个分封制王朝,周朝在西面几乎没有较大的诸侯国。在看到地图上诸侯国这个奇异分布的时候,我们难道一次也没有疑惑过吗?

这就好像在几千年之后,清朝不会在草原与内地之间修筑长城,而只会在华北内部修筑长城一样。清以满蒙军事联盟为基础,当然不会修建长城把自己封起来。周朝不在西部分封诸侯,而只在东部分封诸侯,显然是由于他们防范的不是西方,而是东方。

那么为什么周却经常要抵抗西戎的入侵呢?清也一样要经常应对蒙古部落的叛离。清朝竭尽全力要实现对蒙古的统合。而清朝的最终衰落,就是由于蒙古无法为清提供军事镇压的基本力量。联盟内部有分有合,是正常的事情。

满蒙军事联盟的延续,建立在清朝利用内地力量对蒙古的打压之上,也建立在清朝利用蒙古力量对内地的打压之上。这个因素和元朝是一样的。当年忽必烈为了争夺蒙古大汗之位,与阿里不哥在蒙古草原上爆发大战,那可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带着汉人屠杀蒙古人。而战胜之后,元朝皇帝忽必烈,又带着蒙古人掠夺汉人。基本上当时的形势就是,蒙古人威胁到了元朝皇帝,元朝皇帝就带着汉蒙联军去进攻蒙古人;汉人威胁到了蒙古大汗,蒙古大汗就带着蒙汉联军去进攻汉人。考虑到当时蒙古还统治着中亚、西亚,这个联军还要加上一大堆高加索人。清的节奏最初和元是一样一样的。

然而当时代进入到近代以后,原本就落后于农耕的游牧经济,无力抗衡工业经济,于是蒙古再也无力协助清朝对内地进行镇压。以1865年高楼寨一战为标志,忠心耿耿为清王朝卖命的蒙古骑兵被内地农民骑兵全歼,满蒙军事联盟至此走下历史舞台。洋务运动之所以从这个时候起,连续三十年,成为清朝的主流政治流派,就是因为旧的流派在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无力发出声音了。

姜姓诸侯本质上是周朝的同盟军,是派驻各地的监视者。

而周朝历史发生转折,也正是在两周之际,周天子和代表西戎的申国爆发决战之后。从此之后,东方诸侯才彻底抛弃了西戎的干预,自顾自的开展征战。

通宝推:桥上,老老狐狸,TKwang,楚庄王,西安笨老虎,赵美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