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郑昭公为什么说齐大非偶 -- 林风清逸

共:💬67 🌺5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举不出直接的文本例子。

先秦纪年史书,也就春秋经传,再放宽点,加上竹书纪年。史记虽然也记先秦史事,然而史记本身不是先秦史料,而且史记的年表,很多出土文物证明其不可靠——我并不认为史记本身记载全无价值,但纪年这个东西由于环环相扣,一处错舛,必然全盘皆错。先秦虽然列国众多,但春秋以鲁公建元纪年,而竹书纪年以周王建元纪年,这么小的范围,找不到当年改元直接的例子。

豹子头河友回复指出共王和共和当年改元,据我所知这是断代工程的结论,我不是专家,也不了解其具体论证过程。不过就我看到的文献,不支持共王当年改元的说法,按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元年是己未,可以推知穆王死去的五十五年干支是癸丑,而共王即位的记载是“元年甲寅春正月,王即位”,即共王是逾年改元的。

共和当年改元,我认为也不是无可争议,据史记记载,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而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厉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二十六年,王陟于彘。联合二者倒推,则共和元年即厉王十三年,可见“共伯和摄行天子事”是当年改元。但我个人的看法,一方面如此不加辨证地把这两个记载同时使用是个问题(史记中甚至根本没提到“共伯和”的存在);另一方面,单独按竹书纪年的记载,厉王逃亡到彘是在厉王十二年,如果共伯和即时接管周王权,那么厉王十三年为共和元年,也很像是逾年改元。

说到这我觉得我应该修正前面回复的一个说法:何年为元年,确切说也不是由国君决定的,而是由“礼”决定的。但之所以说不是由史书编次决定的,可以由记载中看出,竹书纪年记载:魏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可见国君有改元的权力。

通宝推:赫克托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