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的诞生 -- 万年看客

共:💬162 🌺13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1,飞天之舟

对于那些负担得起旅行开支的幸运儿来说,战争间期是空中出行的早期黄金时代。在三十年代中期,乘坐帝国航空的飞行船前往非洲或者印度实在是世间最浪漫的旅行方式。在白金汉宫附近落成了一座现代主义风格显著的航站楼。检票台外侧的地面以下安装了一台地磅秤,每一位出示机票的乘客都会遭到鬼鬼祟祟的称重——每一磅重量对于早期客机而言都至关重要,但是帝国航空的好人们又不想让身材肥硕的乘客感到难堪。每名乘客可以携带不超过33英磅的行李。验票之后乘客要去附近的维多利亚火车站乘坐指定的普尔曼式卧铺火车前往南汉普顿,并且下榻在豪华的南西部酒店。第二天早上5点服务员会将乘客们早早叫醒并且将他们护送到博斯101码头。接下来乘客们只需沿着飘在水面上的舷梯再走几步,就能登上一艘肖特式帝国飞行船。这架庞然巨物总重18吨,从头到尾长88英尺,在罗切斯特沿岸组装而成。被冠以“休闲沙龙”美名的机舱总共可以容纳十几名乘客,每一张座椅上都包裹着细腻的真皮,地板上铺着地毯,正在烹制的早餐香味溢满了整个机舱。然后启程的时刻终于到了。水上飞机在南汉普顿的水面上轰鸣驶过,飞溅的水雾遮蔽了舷窗的视线。此时乘客们则可以翻开免费赠送的旅行指南,在地图上规划自己的下一步行程。飞机首先要飞向地中海,降落在位于亚历山德拉的英国机场,然后乘客们就可以转机飞往中非或者印度了。水上飞机的飞行时速可以达到200英里。有一份导游手册声称“帝国飞行船能提供全世界最舒适的空中出行经历……空间宽敞,通风顺畅,供暖怡人,饮食精美,服务人员无微不至。”

即便你只打算通过短途飞行前往巴黎、阿姆斯特丹或者柏林,你的出行体验也远远更类似于今天的私人包机拥有者而不是挤在经济舱里的普罗大众。在1935年有幸飞天出行的人们还是少数,但是远远算不得凤毛麟角。这一年里仅仅帝国航空一家公司就运送了68000名乘客。现代航空经济此时已经初现端倪了。但是这个半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却经历了许多坎坷。严格来说,英国的第一条常规飞行线路出现在1910年,在亨登与温莎之间输送邮件。但是这条线路只是个小摆设而已。在这一年里,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宣布英国本土以及属国的空域不得遭受外来者侵犯。这条法案以极富英雄气概的乐观主义精神试图“捍卫英国免于航空行为的袭扰”。一战极大地促进了航空科技的发展。到了1918年,英国的客机已经能够轻松抵达柏林了。第二年,皇家空军飞行员约翰.威廉.埃尔库克与领航员阿瑟.布朗首次不间断飞越了大西洋。这一壮举令所有人都意识到,航空旅行的新时代已经近在眼前了。战争结束之后,皇家空军以及很多私人飞行员都开始了在英国与欧陆之间递送邮件的业务。1919年7月15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商务飞行,起止地点分别是法国的勒布尔歇与赫斯顿。飞行员仅仅搭载了一名乘客,此人原本要在豪恩斯洛落地清关,但是他实在懒得费事。一直以来英国政府对于外国飞机自由进入国家领空的理念都抱有深切的敌意。此时政府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怎样落后于时代的错误。当时的飞机飞不了太远,英国飞机难免总要穿越法国、比利时、德国以及其他邻国才能到达其他地方。但是尽管欧洲各国在巴黎和会现场签订了开放空域条约,关于空域的争端已经此起彼伏,严重拖累了空中出行的发展进度。

立法问题造成的困难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的问题依然在于科技水平。最早的科技飞行员必须格外勇敢,因为他们经常要在仪器功能有限的情况下穿越云雾。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差点就被一架偏离航线的飞机撞了个窟窿。尽管如此,依然有好几家公司尽力推广了这项新兴业务。例如弗雷德里克.亨得利.佩吉【1】——他家出产的轰炸机早已成为了皇家空军的主打战斗力——将一部分轰炸机改装成了客机。到了1919年10月,前往巴黎与布鲁塞尔的乘客纷纷抵达了他在克里克伍德修建的机场。在这里每一位乘客都可以花费三先令购买一个午餐盒,盒子里装着六块三明治,还有水果与巧克力。每架飞机限乘十人,机舱里没有暖气。这款客机尽管噪音大且速度慢,但是有马可尼公司无线电仪器的指引,因此相对而言还算安全。其他早期民航公司包括因斯通公司【2】,这家公司原本做的是煤矿与船运生意,他们的飞机在克罗伊登起飞,机翼银白,机身一片海军蓝。由于这家公司常年从事海事业务,因此飞行员都穿着水手制服。戴姆勒.海尔【3】的飞机采用红白两色涂装,主要飞往柏林与阿姆斯特丹。往南来到南汉普顿,英国海空航行公司【4】的超级马林海雕式水上飞机【5】在这里飞向了海峡群岛。英国的私人公司将要与接受政府补贴的外国同行们相互竞争。但是身为航空大臣的丘吉尔却在1920年3月告诉下院,“民航业必须自谋生路;不能由政府将这一行业托举在半空中。”

事实证明丘吉尔的看法是错的:民航业必须依靠政府托举才能发展下去,政府也必须支持民航发展。这种拔地而起的新型出游方式很快就俘获了全体英国国民的想象力,而且还安全得出人意料。在1920-1924年这五年期间,由双翼机与改装轰炸机共同组成的小规模英国航线总共运送了34600名旅客,其中只有五人不幸身亡。但是这些航线并不赚钱。飞机本身的成本已经非常高昂了,原始的乘客布局又致使每架飞机搭乘人数十分有限,再加上各国之间的空域纠葛,以至于上述各家公司全都在亏本赚吆喝。到了1922年,英国政府终于逐渐接受了行业补贴的必要性。1923年,接替丘吉尔的新任航空大臣成为了内阁成员。1924年,英国国内各家小型公司一齐合并成为了一家代表英国门面的大型民航公司——也就是帝国航空。这家公司一方面接受了纳税人的补贴,另一方面又垄断了英国的海外航空业务。鉴于欧陆航线的法律问题依旧纠缠不清,帝国航空将自己的主营业务转向了二十年代英国最痴迷的领域,也就是帝国境内的交通往来。帝国航空最早开通的航线包括巴士拉航线、巴格达航线与开罗航线。1929年,帝国航空开通了抵达卡拉奇的转机航班,1930年又开通了前往德里的航班。1931年帝国航空的长途客机首次降落在了中非的土地上,1932年又降落在了开普敦。新加坡的帝国航空线路于1933年开通,第二年澳大利亚与英国本土之间也开通了常飞业务。当然,从英国本土出发抵达上述各个地点的单趟行程依然需要好几天,中途少不了在中转站的宾馆里过夜。即便如此,这些航线依然显著地缩小了这个世界。

英国政府决心补贴航空业还有另一层不便大肆宣扬的动机。能够将帝国各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固然有益无损,但是政府也意识到未来的国防建设离不开强大的航空工业。早期的帝国航空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规模制造项目,公司旗下的许多早期客机甚至干脆就是手工组装而成的。但是帝国航空与皇家空军确实保留了足量的飞机制造厂。这样一来万一战争再次爆发,英国就能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战斗机与轰炸机。德哈维兰公司曾在一战时期推出了大获成功的DH4轰炸机。现在他们又推出了一款以胶合板为主料的彗星式飞机,并且在1934年参加了伦敦至墨尔本飞行竞赛并且击败了美国竞争者。彗星式飞机的制造技术后来又应用在了二战期间的蚊式轰炸战斗机上面。亨得利.佩吉公司为帝国航空建造了大型金属质地双翼机。下一次战争期间他们很轻松地拾起了建造轰炸机的老本行,最著名的产品就是哈利法克斯。就像许多新兴行业一样,这些航工公司也扎堆聚集在英格兰南部。漫长的帝国航线意味着人们更侧重于建造大型飞机。阿姆斯特朗旗帜型飞机【6】看上去相对而言还算现代化,修长的机身散发着金属光泽。不过还有很多飞机都是体态臃肿的巨兽。至于肖特-马约合体子母机【7】简直就是个怪胎。这款飞机将一大一小两架飞机上下摞在一起,起飞的时候八架引擎一同发力,升空之后小飞机则与大飞机脱离开来。之所以会有这么麻烦的设计是因为大飞机的满员载重量超过了自身引擎的驱动极限,无法自行升空。当代人可能会觉得如此看重水上飞机与飞行船有些奇怪,但是在三十年代这样做完全合情合理。当时英国合用的机场太少而水上飞机只要有开阔的水面就能起降,天空已经成为了最新的高速公路,日后还将成为更加激烈的战场。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derick_Handley_Page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stone_Air_Line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imler_Hire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itish_Marine_Air_Navigation_Co_Ltd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permarine_Sea_Eagle

【6】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mstrong_Whitworth_Ensign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ort_Mayo_Composite

通宝推:mezhan,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