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河里看到十几年前说刘焉父子的老帖子,在这里唱和一篇。标题当中用到了“人设”一词,是看到娱乐消息中称某明星“人设崩坏”,觉得很有味道,用在这里似乎很贴切。
刘璋性格温仁,是史书明载的,见三国志刘二牧传:
这里先说些别的。有个说法叫“文史不分家”,以我的读书经验来看,我认为这个说法大体是正确的。这有其理由和好处,但也有弊端,弊端之一就是不可避免的将人物脸谱化,或曰人设化。任何文学作品,其细节都不可能与现实生活比拟,并且为行文考虑,还会做一些概括,突出一些重点;但史书中出现的人物,是曾经存在过的、真实的人,并不是文学创造,而人的性格一般是有相当复杂性的。因此通过简单地把人物性格代入到具体事件的方法来解读历史,我觉得未必可靠。
但话又说回来,史书的记载毕竟有相当参考价值。从生活经验来说,完全忽视人物的性格(或者换个听起来高级点的词,决策倾向)也不科学,并且这样做很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如主帖所说,我并非专业人士,不知道专业上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而我的解决办法就是试图将散碎的记载以逻辑线条尽可能地串联起来。
于是我开始这一工作时,很快问题就跳出来了,刘璋继任益州刺史之后,所作的第一件事是:
很明显,因人不承顺就杀人全家这种举动对于证明一个人的温仁只能起到反作用,刘璋的人设从一开始就是崩坏的。但不承顺背后也许有更深刻的原因,从史书记载看,张鲁的母亲并不简单:
张鲁的母亲是后世所谓三姑六婆式的角色,而且“有少容”这种写法,难免让人产生桃色联想。但即使不细究这种房闱私事,单看刘焉对张鲁的任命:掌握军事地理上对巴蜀至关重要的汉中,替刘焉干杀害钦差、欺瞒朝廷的脏活。应该也可以证明张鲁是刘焉相当信得过的心腹。
再往前看,刘璋有得位不正的嫌疑:
《刘备吴皇后传》: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
由这些材料可见,刘焉属意的继承人,更可能是他的兄长刘瑁,而赵韪等人更改了这一决定。这种野心家谋朝篡位于内,先朝重臣不服朝令于外的故事,史书上可谓屡见不鲜。
当然,并不能简单认定这就是这种故事之一,因为刘璋对此事的处置有些出乎寻常。将张鲁的亲人杀死,显然不如将其做为人质更有战略价值,除非是想借此举动对某些人表明某种态度。但于外来说,当时刘璋没有对任何势力表示与张鲁彻底决裂的必要;于内来说,从后面一系列反叛看,这一举动也毫未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所以这更像是刘璋接纳了赵韪等益州大族的意见而自翦羽翼的愚蠢之举,一方面刘璋其人并非英断之主,另一方面他掌权之初,对拥立者们恐怕也没有多少资本和底气说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欢迎尝试。 51 解甲 字2189 2018-01-07 07:45:55
🙂个人看法,群众靠物质激励为主,精英靠精神激励为主 1 兰州人 字514 2018-01-11 21:53:57
🙂后三十多年仅靠物质激励改变了社会风气。 7 盲人摸象 字166 2018-01-07 22:36:25
🙂刘璋的人设(一)
🙂原来跟西西河还有关?! 5 三笑 字117 2017-09-17 17:52:32
🙂刘璋的人设(二) 11 解甲 字3403 2017-09-17 05: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