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推荐很有价值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纪录片《愚公移山》 -- 路很长

共:💬166 🌺922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感谢你的口述历史。

令堂解放时十几岁,那么大概和我父亲的大姐差不多大,和我父母基本算一代人。令堂是农村出身,我父母是小城市出身,部分回忆不同,这也很正常。

不过有一点误会想提醒一下,关于"知识分子臭老九",仅仅指的是文革期间,最起码我从来没说过: 前三十年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

下面逐段结合我父母的口述历史谈一下:

但学校的老师不同意,说太可惜了,就多次上门找我姥爷做工作,说我母亲一定要上大学,为国出力,自己也有出息。要是当时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老师有病非要拉我妈跳火坑?

已经说过,文革前知识分子没有"臭老九"一说。我祖父家里穷,本来我父亲初中毕业后是要上电校(中专)的,班主任来家动员走高中大学这条路。但文革时,大学生也的确被贬低。当时的说法大学生是"旧大学培养出来的,需要接受再教育"。前17年和10年文革是两回事,文革前上大学当然不是跳火坑。

再后来她做了北漂,靠躲在一个同乡家里没被下放回农村。

这个是令堂的经历和我对前17年理解差异最大的地方。我父母回忆当年的户口粮卡制度非常完善,他们大学寒暑假回家,都要到居委会报到,还要安排几个晚上值夜班维持治安(其实没事可干),一个人在哪里,组织上是清清楚楚的。

令堂躲在别人家里,就算没有被街道居委会发现(当时每家面积都很小,个人隐私很难保护),她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呢——没有定量,哪里买米呢?

后来北京组建电子联合厂,需要业务人才,她就被选拔做了总厂机关的基层干部。。。。。

就自己申请下到离家最近的一个厂子当工人了。

令堂当时到底是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呢?——我前面介绍过,我父亲留校待分配也好,接受再教育种田也好,开车床也好,他都是干部身份,拿得是大学生的工资。一个人的待遇和他从事的工作无关。

如果你母亲在第一家工厂提干了(这很正常),那么她就是国家干部了,哪能随随便便又去把自己的干部身份放弃掉——党的组织原则在哪儿?

所以我推测:你母亲一直是工人身份,只不过具体的工作是写报告等等。

不过这又有一个问题:按照我父母的回忆,文革期间普通干部(我说的当然不是陶铸黄永胜他们调动工作)很难调动,我父母天南海北5年才调到一起(还是找人开后门的),我一个朋友的父母是十年。而工人调动基本上是---不可能。

唯一的解释是文革前调动工作单位要容易一些。

贫寒家庭上大学的不多。因为上大学要吃饭,要不要学费记不清了,总是有花费,压力不小。而中专,技校是全免费的,吃住学习都不花钱,有国家供养,说白了就是GCD养着,培养国家栋梁,所以很多上中专上技校的农民子弟和普通市民子弟当了中层干部。

我父亲的哥哥就是中专师范,吃饭不要钱。

另外补充一下,穷人孩子参军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我父亲的大姐就是参军后学护士,然后认识了好老公(我解放前参军的姑父),部队的待遇比地方好,我父亲上大学的生活费就是他的姐姐姐夫资助的。

而当时能上大学的往往是家里成分比较'高'的

这个和我父母回忆也不同,他们同学最多的,其实是革命干部的子弟,比如说淄博拖拉机长书记的女儿。其次是普通人的子弟,成分高的家庭出来的不占多数(如果你指的的是相对数,比如说全国成分高的人占10%,而他们子弟占大学生的20%,我没有意见。但绝对数肯定不占多数)。

后来凭借最优异的成绩分配到了北京。当时的分配是按成绩,最好的分配到北京上海,良好的分配到其他省会城市。老师校长也是非常负责,没听说有寻私舞弊的。

这个回忆一模一样,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大家比的是成绩(这也是文革期间被批判的)。我父母回忆当年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出身固然要好,但是学习也好,真是所谓的又红又专。

而所谓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当时的很多人是出身成分比较高....

我父亲就受到过严重冲击,被造反派下放车间当油漆工

我爸一好朋友就是家里三代贫农的臭老九。

按我父母的回忆,当时出身高的人,尾巴夹得都是很紧的,不乱说话,也不出风头。提拔奖励诚然没有你这一份,但是也不太会受冲击。

不过要是你父亲当年是当权派,那就说啥也没用了。

口述历史,大家盲人摸象,摸着摸着大象的轮廓也出来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