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共:💬560 🌺2019 🌵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李广的东道军其实是中路军,是包抄分割的中坚,迷路因为杀降

古今文人清谈都是连地图都不看,更谈不上看形势。大家自己在网上搜搜'漠北之战',看看汉匈双方的攻防地图,看看汉武帝元狩三年,元狩四年在北方发生了哪些重要战斗,就明白李广走东道的重要作用了。

汉武帝讨伐匈奴以前,匈奴的军事和实力分布分左中右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的是东路(现在河北、北京的北边),中路(现在山西、宁夏北边)和西路(现在的陕甘和新疆北边)。分别由左贤王、单于本人和右贤王率领。

后来霍去病在右路,就是西路猛冲猛打,长驱直入,基本打残了匈奴右贤王在西路的力量,匈奴的军事力量就剩下单于本部的中路军和左贤王(和右贤王残部)的东路军了。但二者的力量仍然十分强悍,怒于中原王朝竟敢主动出击,就疯狂报复,在元狩三年春(公元前120年),左贤王和单于就各领数万骑,进袭右北平(东路)和定襄郡(中路),杀掠汉吏民1000余人而去。他们的战略目的是引汉军来出击,然后在自己内线围歼汉军主力。但没想到汉武帝雄才大略,将计就计,决定倾全国之力支援抗战,迎头痛击匈奴。出击有两个方向的选择:是中路的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去攻匈奴单于的中路,还有出代郡(河北北部)去攻匈奴左贤王的东路。象上文作者说的,汉武帝出击匈奴主力应该是由刚刚取得右路(西路)大胜的霍去病来担当,而李广之前刚刚遭遇与左贤王战斗的败绩,人又老了,肯定不是当主力的人选。

所以汉武帝原本是让霍去病部由定襄北进,去迎击匈奴中路的单于本部,但后来听说单于东去,乃改令其出代郡,命卫青部出定襄。

就是说汉武帝原定攻打单于主力的汉军主力是霍去病部,而不是卫青部。那么原计划卫青部到底的任务是什么呢?如果是反交叉,原定卫青部出代郡去攻击东路的左贤王,这样分兵应该不符合汉武帝作为成熟战略家的谋略。应该是卫青部本来就是要一起从定襄出击匈奴中路的,原计划是霍去病部作为先锋部队先出发,而卫青部作为大部队后出发,一是保护霍去病部不受左贤王部的夹击,二是保证在霍去病部重创匈奴中路后,汉军能把匈奴中路从军队到根据地一网打尽,然后再来一起对付更加凶悍的左右贤王。

这里要分析单于为什么后来要东去?就因为是要与东路的左右贤王部汇合,至少是靠近一些,能相互支援,夹击汉军。那么汉武帝就把霍去病部调到了东路去出击,也明显看出霍去病部才是出击的先锋主力,他在东路要同时或分别冲击单于本部与左贤王部,而卫青部要出中路去经掠扫荡单于在本部的大本营和根据地。

但后来风云突变,当卫青得知单于并未东去,就决定自领精兵疾进,令李广、赵食其从东道迂回策应。

那里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卫青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让他们晒阴凉打酱油吗?而要首先说明的是,这里的东道不是战略方向上的东路,而是'东道'就是中路偏东的一条道路。为什么要这么走,打开地图一看就知道,这个东道是位于卫青PK单于的中路战线和霍去病PK左右贤王的东路战线的中间地带,是传插到中路单于部和东路左右贤王部之间的一支奇兵。这种传插包抄的战法在广袤的草原上非常常见,在二战的德军和苏军的坦克集团会战中非常普遍,因为在广袤的原野上可以分割对手,形成嵌形攻势,给对方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否则,仅仅依靠正面进攻, 就是胜利了,也很容易打成击溃战,造不成歼灭效果,甚至陷入对方的埋伏之中。

游牧骑兵本身就是运动作战,走位飘忽,而通过以前的情报,知道单于更是走位飘忽,一会儿要往东,一会儿又不往东,而后面可能又要再次往东,谁都无法预料。如果单于部又突然要往东快速移动,而卫青没有快速跟上,那么单于部就会从侧翼威胁霍去病部,形成二打一,打垮霍后再来二打一消灭卫青,那么整个漠北战役汉军就可能全军覆没。所以,卫青从自己五军中分出了两军,既李广的前军和赵食其的右军(在东侧),去走东道,原因应该是一怕单于向东逃跑(西边已经是汉军的解放区了),二怕单于向东与左右贤王部(全部力量)共同夹击霍去病部。所以卫青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 而自领精兵疾进, 去咬住单于军本部。

当时卫青有五万人,分五军,为了分兵东道,卫青把李广的前军和赵食其的右军都分走了,二军汇合在一起应该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一万多人应该有了,这对于卫青军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打酱油部队,而是希望能独挡一面的主力部队,是仅次于霍去病部和卫青部主力的第三大打击力量,担任的是分割包围夹击敌人的重要任务。

那么为什么卫青不让李广领精兵疾进,去直接攻击单于部主力呢?因为李广刚刚在上一年(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与左贤王部的遭遇战中(李广那次恰恰就是做先锋)损失惨重,自己的精兵损失怠尽了,自己的儿子李敢也调去汉军主力:霍去病部去担当先锋了,所以有理由相信李广手下现在多数是从其他部队调来的新兵,而李广治军不严,统军主要靠个人感情维持,那么带领新兵的战斗力方面恐怕是要大打折扣的。

史书中说的'卫青率前将军李广、中将军公孙敖、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出塞',并不代表原定李广就是打先锋的,因为游牧骑兵从来不打堂堂之阵,都是围猎性质的四面围攻,找弱点突破,冲散后分别歼灭。所以卫青遭遇单于主力后也不敢冒然直接派先锋直接进攻,而是先用武刚车扎营防护,然后派骑兵精锐出击骚扰,再分两翼包抄。就是说李广和很多后世文人盼望的所谓打前锋加大部队直接进攻的战法,不但没有在漠北决战中发生,而且完全不适合对游牧骑兵的作战,如果这么打了,那么汉军的下场会和后来的欧洲军队遭遇匈奴,或前一年李广遭遇左贤王沉重打击一样会败得很惨。游牧骑兵会利用内线运动战优势,引前锋深入,然后割断其与主力的联系,先歼灭前锋,再回头消灭后面的主力。

那么如果卫青在漠北决战中带上了李广,会不会让李广带那5000骑兵精锐去冲击单于主力呢?要知道当时的李广已经是65岁左右的老将了,在一年前遭遇左贤王的时候,李广是派自己儿子李敢带领几十人去冲阵的,自己坐阵中军。那么卫青怎么可能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将去到敌人大军包围中左右冲杀呢?万一再象去年那样李广打败了,那么汉军就会全军动摇,有被围歼的危险。

而从卫青在决战时用两翼包抄的战术,说明李广和赵食其的分兵也是卫青典型的包抄战术的重要体现,是在漠北决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虽然后来失去了李广和赵食其的支援,卫青也凭借稳健的战术,高昂的士气和突变的天气(其实天气是双刃剑,只对士气高昂一方有利)也打赢了单于主力,但那是击溃战,是惨胜。而如果在当时,或前后不久,李广和赵食其能赶到,那么打的就是歼灭战了。而对付游牧骑兵,最关键的就是要打歼灭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击溃战。这应该是汉武帝劳师袭远的主要战略意图,和为什么卫青要频频分兵试图包抄敌人的主要战术目的。但李广和赵食其的迷路和延期使这一战术目的和战略意图没有充分实现,伊稚斜单于后来又卷土重来,又给汉朝以很大打击和威胁。因此卫青的恼火是可想而知的,卫青命长史传唤李广到幕府,问其失道曲折欲上报天子也是应尽的职责。

没有了李广和赵食其的支持,独自取得惨胜的卫青部没有再深入追击多远,怕遭遇反击就回撤了,在撤退途中遇见的李广和赵食其所部。而追击匈奴的任务是霍去病部在扫荡了东路左贤王部后向西转进,又长驱直入数千里而完成的。按说卫青已经穿越了最艰苦荒凉的荒漠,击败了顽敌,如果当时汇合了李广和赵食其的生力军,是完全有能力长途追击下去的,那么最先封狼居胥的就应该是卫青所部了。

那么要问为什么李广领兵没走多远就迷路了,而霍去病部从河北北部一直打到蒙古北部都没迷路,为什么?历史记载了答案: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北进2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匈奴左、右贤王部遭遇。霍去病指挥汉军和俘虏的匈奴部众向匈奴军发动猛烈进攻,大败匈奴军。左贤王率亲信弃军逃走。霍去病挥军追杀,至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得胜而回。

就是说霍去病部抓了很多匈奴俘虏可以做向导。那么李广为什么不能也抓匈奴俘虏做向导呢?因为李广有大规模屠杀匈奴俘虏的恶名,而霍去病对俘虏则赏罚分明,有投降的马上接受并以诚相待,后来有个匈奴俘虏竟然做到了汉朝的托孤大臣:金日蝉。而霍去病对动摇反复的投降匈奴则雷廷霹雳, 立刻扑杀,这样恩威并用,才能收服匈奴俘虏做向导,甚至还能改造成自己的部队,去进攻匈奴,把外线作战打成了内线作战,把敌占区搞成了解放区。而李广杀降的恶名虽然在匈奴造成很大威慑,但有威无德,匈奴见了李广,如果匈奴强就各个咬牙切齿扑上去报仇,而如果匈奴弱就远远逃跑,李广在外线作战两眼一抹黑,跟鬼子进村人都跑光,万一抓个王二小还怕带错道不敢用是一个道理,李广当然就非常容易迷路了。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达雅,向往,朴石,nvda,ccceee,决不倒戈,侧翼,繁华事散,吃土的蚯蚓,maoxin321,金口玉言,my8883,笑不拾,mezhan,偶卖糕的,乌江亭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