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言过其实者必非忠信 -- 林风清逸

共:💬48 🌺338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某人上阵就无趣了,因为这个人根本就说不通。

解甲说我不懂罚二十以上是什么概念。这个人就喜欢扣帽子。因为我们和迷途笨狼在讨论霸陵尉的事情时,已经讨论过宵禁的事。真是巧了。唐宋以后的宵禁规定,是,触犯宵禁打三四十。罚二十以上,孔明这是连宵禁都管了。汉代宵禁的具体规矩我没有查,因为中国古代律法资料并不是很齐全,九朝律考本身也很复杂,我平时也懒得看,这会就不临时抱佛脚了。我们现在很难找到汉代的记录。不过汉法沿袭秦法,更加严格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历史也记载过曹操当年也用犯夜的罪名打死过权贵。因为没找到资料,就算相当吧。

换言之,罚二十,有可能是相当于犯夜、或者更轻的罪行。当然,也可能汉代法律不同,罚二十直接就是犯夜的处罚,不过这就是纯粹猜测了,我没查资料。但是我们都知道,为了宵禁,曹操打死过人。当时,曹操是洛阳北部尉。京畿尉比地方要重,大略也就是接近地方上郡守级别,具体的高下大约有点变化,区别不会太多。也就是说,诸葛亮以蜀汉丞相的身份,管的是下属该管的事情。这就好像国家总理每天调度和平里派出所的出警记录,批示刑拘了几个扒手。

很好,这很大略。

那么解甲扣完帽子、给自己找了一点优越感之后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蜀汉的刑法是蜀科,今已失传,但从之前和之后的一些历史记载,可以看到‘二十罚’(无论是笞还是杖)并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注意“今已失传”,就是说他也没有什么资料,只是脑补。特别重要的是,解甲在提出“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一观点时,对于至关重要的依据——“之前和之后的一些历史记载”——语焉不详。这个避重就轻,说明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所以我说这个人不老实。

当然了,大约罚二十还有别的解释。说不准有些专业人士手里又找到了新鲜的内容,但是不主动拿出来给大家伙看,就等着争论时攻击其他人用。我之前说过,刺激刺激,某人就会出来,还会找人发帖。这不就发帖了么?但是目前还没看到有关的新研究成果,大概刺激还不够,目前还没喊人来助拳。

有好东西,不是用来与大家分享,而是藏着掖着,用来实现个人斗争胜利的目的。这样的人,我是看不起的。

不过随他去吧。天底下这样的人多了去了。

解甲喜欢玩文字的花招,我把他的话翻译一下吧:

“林兄这个人精神还不错,但是水平有限。”

我把这句话改一下:

“笨狼兄这个人精神还不错,但是水平有限。”

你们可以体会一下他在说什么。

好了,不整这些废话了,说点实在的。

在刘表将死的时候,提出榻上策的鲁肃明显兴奋了起来,全力投入到了抢抓荆州的工作中去,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荀彧,则提出:“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然后处于各方强大势力围剿之中、只有一个新野的刘备势力的谋主诸葛亮,……一直到被打得乱七八糟以后,诸葛亮才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

重大战略设计师啊,别的设计师这个时候都玩出花来了,就诸葛亮在那等着鲁肃在当阳长坂坡之败前过来跟他说“我,子瑜友也”,一直到长坂坡之后跑到夏口被周瑜给踩了,才“事急矣”……

同样水平的人都进入到了工作状态,而唯独孔明很迟钝,这个现象是很蹊跷的。

但是解甲并未理会这个蹊跷之处,而是说什么“刘备集团依据隆中对的规划拿下了荆州、拿下了益州,结好了孙权,举荆益之兵以向中原。尽管刘备集团并没有达成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但这一计划被按部就班地执行到了最后一步,这是众目睽睽的事实。而鲁肃向孙权献上榻上对时,孙权是割据扬州南部的军阀;直到鲁肃去世时,孙权还是割据扬州南部的军阀。鲁肃死后,孙权倒是取得了荆州——这段历史广为人知,哪位觉得这和榻上对有关系呢?”这段话是很有意思的,这段话所描述的事实,我可以用另一种说法来描述:

刘备和孔明两个人活着执行了隆中对计划,可是走到最后一步就失败了。鲁肃死了,但是他死了以后,他的计划依然得到了执行。

这个说法是在说明什么呢?是在说明比较两个计划的可行性。显然,鲁肃计划的可行性更好。因为,孔明活着看到了自己的计划失败;鲁肃没有活着,结果别人还是执行了他的计划。如果他活着,计划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呢?一个是自己干都没干成,一个是自己不干都能干成,怎么说,也得是后者的计划更加切实可行。

当然了,如果比较两个计划以感情打动人的指数,隆中对遥遥领先。可惜我们现在不谈感情。

解甲用导向性的话来描述基本事实,这个导向性是有预设前提的,就是“粉了一个诸葛亮、黑了所有中国人”。诸葛亮是顶级高手,其他所有人都是笨蛋,这就是预设前提。这个预设前提显然是错误的。

同样的历史发展过程,用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解甲那种就是诸葛亮活着实现了自己计划,鲁肃的计划不是鲁肃实现的,乍看上去好像鲁肃不行。但是解甲好像忘记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事情。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是展现诸葛亮胜过司马懿的故事。但是到了鲁肃,就没这个待遇了。你看,有没有鲁肃都能实现鲁肃的计划,更加说明鲁肃的计划好。这就好像毛泽东虽然死了,但是他之前发动的文革,依然在80年代90年代打断了官二代们的接班潮。我死了,你们还要按照我的计划走。同样的事情,在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时候,就是诸葛亮高明,在鲁肃与诸葛亮对比的时候,却不说是鲁肃高明了。这判断标准怎么能因人而异呢?面对这种情况,我说某人说不通,理由是很充足的。

何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个胜利所隐含的意思是说,活诸葛败给了活仲达。

隆中对的失败,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因为事实早就无情的做出了证明。解甲说,隆中对进行到了最后一步,但是他没有说,隆中对进行到最后一步以后,马上就失败了。

隆中对失败是有其必然性的。很早以前我就说过,隆中对有一个重大缺陷。隆中对在设计上,要求刘备集团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但是隆中对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荆州如何同时面对中原和江东的威胁。我们知道,诸葛亮强调要与孙吴结盟。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孙吴为什么要结盟?

从军事地理上来说,荆州为江东上流,随时可以顺流而下,极短时间内就可以攻击江东腹地。所以江东要实现军事形势的安全,就必须保证上游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刘备荆州军可以进攻,那就会像一把刀悬在江东集团的脑袋上。所以怎么看,刘备集团也不可能拿着荆州做大。刘备集团只能以荆州防御,而断然不存在以荆州扩张的可能。

荆州对江东的威胁,任何一个熟悉东晋历史的人都知道。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既成。诸葛亮显然被视为智者,那么他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生活、成长的荆州对江东的威胁呢?这是我质疑他的战略能力的原因之一。他的实际表现与他的战略名声,太不相称。

隆中对从一开始存在重大战略缺陷。隆中对这一缺陷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一缺陷在榻上策是不存在的,因为榻上策里孙权溯江而上,根本不用考虑江东的威胁。到诸葛亮的时候,就只能用结盟这一办法稳住江东。而在三国历史上,江东进攻荆州是赫赫有名的事情,为此孙坚付出了生命。结盟必然只能拖延但绝不能解决江东的威胁。然后诸葛亮还计划遣一上将出击,带走荆州军……

我们知道,双拳难敌四手,诸葛亮给荆州军安排的任务,是以一州之地,对抗中夏江东。无论是中夏还是江东,哪一个都比完整的荆州要强大,结果还要对抗两个!

我之前举了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分兵的例子,毛泽东当时虽然也分兵,但是采取的方案是将主力主要集中于东北,其次集中于东部,在陕北,他只保留了极少的兵力,对于刘邓方面,他甚至选择了直接托管。主次之分十分明确。

可是诸葛亮事实上是没有主次的。荆州军的任务太重,益州军本身又是刘备中军。

诸葛亮的战略设计与鲁肃相似的地方很多。我之前也说过,创新必须立足于现实基础,可以借鉴别人的计划。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过有的人连这也不想承认。其实诸葛亮建议刘备得手以后待天下有变再出兵,鲁肃也是这样想的。孔明这样想就是高明,鲁肃这样想就不是高明,解甲的逻辑我不懂。尤其是鲁肃还在孔明前面,这样解甲的逻辑我就更不懂了。所以我只能推测,解甲本身就是带着人设来的。

我感觉,解甲研究三国历史的时候,预先设定了一个亮粉的人设。比如说我之前讨论北宋雍熙北伐的战略。我指出,雍熙北伐与诸葛亮的战略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一看到与诸葛亮有关,解甲立即闻风而动。北宋雍熙北伐有一个设计,就是依托山地前进、限制辽军骑兵优势。对此解甲提出,山地是死地,切不可依托山地。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愤怒,因为在我看来这已经是昧着良心强行攻击了。不是吗?迷途笨狼这几天扯了很久的“后勤与步兵分队战术”,说别人是军盲,我想你至少对军事有基本的了解,那么你觉得步兵优势的军队面对骑兵优势的敌人,依托山地进军,山地是死地吗?我不用等你的回答,因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山地是死地的情况,是三国时代马谡街亭之败。考虑到解甲本身就是因为涉及到三国历史才跳出来的,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

解甲作为一个有着明确的三国史任务的人设,其依据主要就是马谡街亭之战。

解甲说:“有某种宣传目的,其对象是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也并不真正关心的读者。”以其在三国史范畴内强烈的屁股式发言,我觉得这句话是夫子自况。

我也很想知道,谁是那个“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也并不真正关心的读者”。不过我老早之前就给洒落说过一句话:看不起老百姓的,没一个好东西。洒落对此应该很有印象。洒落应该也知道,印度军事地理那篇文章,我至少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写了。洒落一直不说,之前我也不要求他来作证。

任何一个对中国网络历史爱好者少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网络历史爱好者圈子里,三国史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圈子。这个圈子和其他圈子截然不同。这个圈子里有非常多的、组团攻击他人的现象。其共同点,可以简单概括为“粉了一个诸葛亮,踩死其他全部中国人”。这一现象不但在其他朝代史的圈子里不常见,在中国学术界甚至都不常见。

解甲说我有什么任务,这帽子扣得说得太无趣。在此之前我就在河里说过:任何一个带着任务来引导舆论的人,都不会公然与大多数人所支持的政治正确对抗。

我是如此清楚这一点,但是在此之后,我依然直接顶着河里很多人,正面去怼政治正确。我很多次引用过墨子的话,墨子说,耕地的人少了,剩下的人就要更努力地去耕地。

在前几天,我很明确地说:十克火药是鞭炮,十斤火药是炸弹。我希望人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弄清楚是在批评,还是在攻击。

做事一按照人设进行,那么具体的作为就不过都是些走程序的事情了。你具体跟他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只是在走程序。

所以我说某人很无趣,这个人根本说不通。

这个识别“人工智能”的办法,大V是不会告诉“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也并不真正关心的读者”的。因为在大V们眼中,读者都是愚蠢的。他们的主要工作对象,也正是“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也并不真正关心的读者”。这种思维出发点,就好像当年英美那些将步枪的弹仓加上隔断,迫使士兵只能打一发装一发子弹的贵族军官。

顺带一提,人造大V的一个共同点,是平时用很多历史资料刷声望,然后经营一批粉丝,再然后就开始带节奏。其中,将一大批资料复制出来发帖子,是打基础的重要一步,也很能唬人。我见识过一批这样的人,很不幸的是,我注意到有的人也是这样做事的。

但是这个方法对我没有用处。因为我有个习惯就是看书看资料,不看作者。你说的有道理,我就支持,你说的没道理,我就反对。你之前刷了再多的声望,在我这都是零。而你只要露出一次尾巴,你之前刷的那些声望都立即会变成你故意制造的伪装。伪装越多,则警惕越重。

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会看出来,我涉猎的范围如此之广,是没有专门用哪一个领域来刷过声望的。

有的朋友问,为什么涉足那么多方面却总有一些新奇的看法。下面我开始放毒了:

原因就是我始终坚持毛泽东所教育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然,我学得不好,缺点很多,但是主体上是学了一些。有了正确的方法,那么你处理什么问题,都可以有很多深刻而又新奇的看法。

以我的体会,毛泽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很好的认识工具。这个工具其实就是课本上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里面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是基础,量变质变是标尺,否定之否定是变化。我很多次在河里谈过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的事,这其实就是量变质变的问题。十克火药和十斤火药,其实也是量变质变的问题。你和孩子说话,说孩子做错了要改正,这是十克火药,你说孩子做错了要去死,这是十斤火药。区别很简单,就是量变引起质变。我将这个规律改造成工具,就变成了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值得一提的是,量变质变这个规律在物理学里的光子的能级跃迁时有着经典的表现,解甲这样一个号称学物理的人,在这样物理学很基本的概念上却似乎有点糊里糊涂,我一直觉得不正常。在什么行里说什么话,说不出行里的话,那显然不是行家里手。然后看这个人的发言,什么样的都有,时好时坏,令人困惑,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人很奇怪。至于是不是拿钱的,这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三国圈里被忽悠的人太多了。中国网络圈里有几个很有名的圈子,三国圈以坚定的拥亮排华著称,日常拿诸葛亮为武器疯狂辱没其他三国名人,比如动不动就找个小号刷一刷郭嘉,然后一群人去列举翻烂了的资料去踩郭嘉;百度冷兵器吧则以坚定的拥洋排华著称,日常拿花哨的资料忽悠各种牵强的观点,比如举了很多战例狂吹近代骑兵对东方骑兵的优势,结论是“西方”比“东方”先进。请注意:“近代”和“东方”,这好像不是可以对举的词汇啊,正常应该是“近代”对“古代”,或者“火枪体系内的骑兵”对“弓箭体系内的骑兵”。只有文化殖民主义,才会这样刻意地用“近代”和“东方”对举;而且“近代”和“东方”对举之后,为什么结论又是“西方”和“东方”呢?这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吗?这种谬误极度不正常,风气一直都很不对劲。但是我参与别的圈子,这毛病却很少。甚至于我在射箭的圈子里见到过很多观点言论错误百出的人,甚至有一些人瞎研究,成果邪门歪道什么都有,有的拿着日本的传统说就是中国的,也有的走极端说日本的传统都不是中国的,但是他们那种犯错方式和三国圈以及冷兵器圈的犯错方式都不一样。他们通常是资料本身就不对、不全,所以才会错。而不是像某些人,资料非常齐全,因为出发点错了导致结论是错的。正常人犯错,像河友们常说的forger那样的也有不少,但是很少有搞着文化殖民主义说自己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河里谁也没见过forger煮着咖啡豆说他在捍卫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观察了较为冷门的圈子里、直接兴风作浪搞渗透的人非常少的较为正常的表现,有了基本的认识,所以对于这些热门圈子的不正常,就更加容易察觉。

这种怪异圈子里的人,很多都可以直接说是“望之不似活人”。我们可以看一下明显的反例。forger在河里基本被视为叛徒了,但是他仍然是说着自己相信的话,任谁也可以确定,forger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说的是他自己想说的话,从来不是带着任务拿着钱发帖的。可是三国圈和百度冷兵器吧(有人说他们是冷笑话吧)却说着一些根本不成立的话去强行宣传。他们那种直接走程序的行为,很像电话营销的那些人:不管你说什么,就一味重复他们的宣传资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