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对人口结构的一点思考 -- 明心灵竹

共:💬154 🌺937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把汉朝的食邑列侯与金元明清的军户给搞混了

汉朝的所谓万户侯是列侯也叫彻侯的超级放大版。按《汉书·百官公卿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十九级、二十级均为列侯,也有说法是只有彻侯为列侯。而列侯分县侯、乡侯、亭侯三等,均有食邑,就是把那个县、乡、亭的粮食税收给有功之臣享用。比如关公是汉寿亭侯,诸葛亮是武乡侯。但关公可不是亭长,诸葛亮也不是乡长,食邑人口也与他们所率领的军人数量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与他们的功劳有关。每个县、乡、亭因为户口数量的规模不同,民间可以俗称是百户侯、千户侯,只有极少数个别人,如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才能达到万户侯的规模。但实际没有所谓万户侯这样的正式爵位,更不可能根据全国人口规模来平均划出几十个万户侯来掌管行政,也跟国家的军人数量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由有功之人的功劳大小决定的,在汉朝主要是对外战争需要的国内奖励机制。

这与后来金元明清的军户制度没有关系。金国起于渔猎民族,元朝起于草原民族,都是民兵一体,平时为民,打仗为兵,所以民户就是军户,按人员编织分十夫、百夫、千夫,因为长期作战总要找女人生孩子边打仗边生活,所以基本一夫就是一户,于是也就有了十户、百户、千户。后来征服了中国,要派人到各地驻守,防范造反,这些军户编制就以派遣军,驻屯军的形式分配到中国各地,军户的规模单位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当地殖民统治的管制单位。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好比日军侵华,在各地分兵把守,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军,一级一级,地方越大,管制单位越高,驻屯军的数量和编制也越大。后来时间一长,生理问题、子孙问题和生活问题都要解决,军人也不能成天靠打野食奸淫妇女过日子,人类正常的生态秩序总要恢复,否则就没子嗣自取灭亡了。于是这些军人就把抢来的女人放到家里,过起了日子,组成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按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军的逐级规模编制管理,平时过日子,当地有起义就出兵镇压。军户是时代相传的,不用交粮纳税。后来中国人造反,这些人逃回老家了,再一算,40个军团剩下6个军团,其他人哪里去了?不是被杀了,就是投降当地,变成堕民,干杂活演杂耍将功赎罪呢,后来就被同化了。

这里的’户’是指驻屯军的军户,不可能包括当地的汉人平民的户口数量,因为那些当地人是民户,不是军户,没资格算入,要交粮纳税。军户与民户是镇压与被镇压的关系,寄生和被寄生的关系。而且全中国人民也不可能只有40万户,连一个大县都不止这点户口。当然,后来元朝的万户封号有点泛滥,但起源是军户制度。

明朝为减少老百姓负担,实行军人屯垦制度,军人也就变成军户,也和蒙元一样是世代相传。所以沿袭了千户、万户的制度。清朝的八旗与蒙元类似,是弹压当地人的派遣军、驻屯军性质,住在每个城市的满城之中,但和规模数量无关,所以没有七旗、六旗之称,这里的旗与蒙古的旗不同,没有数量的区分。蒙古的旗,比如苏尼特右旗是一个一个分别存在的,最早就是来源于万户,是有数量的可数单位。

通宝推:天堂,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