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易经》中的动物—前言 -- 东学西读岛主

共:💬47 🌺28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3-狐狸尾巴,《既濟》 和《未濟》

动物

狐狸繁殖率高,抗病力强,食性杂,所以生存能力很强,是一种常见动物。听说, 伦敦生活着超过10000只狐狸,这些狐狸大摇大摆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娱记随手抓拍前首相卡梅伦, 主角却是打酱油的狐狸。点看全图遥想周易当年, 狐狸的普及程度大概亦如伦敦,以至于《诗经》和《易经》中都留下了狐狸的身影。

狐狸是一种犬科动物,会游泳,我专门查看了一些视频,狐狸游泳和狗刨差不多,大尾巴拖着漂在水面上。

点看全图

训诂

小时候经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狡猾的敌人露出了狐狸尾巴, 这句话很典型的体现了狐狸的两个特征 : 大尾巴和狡猾。下面从文学象征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1/狐狸尾巴,文学象征是难以掩藏的破绽,也就是一个包袱,累赘

2,狐狸的所谓狡猾其实是多疑, 更准确的说是 胆小谨慎(prudence)和多虑(inquiétude),和由此产生的于犹豫(hésitation)。文学寓言中的所谓狐假虎威,无非是基于狐狸的弱小和老虎的强大。

在《说文》中,狐狸被说成是妖兽,后世更有如蒲松龄那样的狐狸精文学。纵观《易经》,我感到《易经》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易辞表达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有别于逻辑思维),易辞的象征贴近真实观察,而无浪漫主义的想象。(不仅《易经》如此,接近于文学的《诗经》也如此)。汉文化的浪漫基因多半来自楚文化,西土的秦人和周人的意识形态都比较现实。因此我认为《易经》中狐狸的取象,没有什么妖和媚的成分,周文化狐的行象和楚汉文学的交集,是楚汉文学中也有的狐疑一词。

狐疑最早出现在楚辞中:

《楚辞·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这里狐疑就是同犹豫相联系的。

《汉书·文帝纪》:“方大臣诛诸 吕 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 宋昌 劝朕。” 颜师古 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这里的狐疑也是同犹豫相联系的,为心中不确定的意思。

观占

《未濟》 :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
初六,濡其尾,吝。
九二,曳其輪,貞吉。
…
《既濟》: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

《未濟》 的初爻和二爻分别讲小狐濡尾和曳其輪, 而《既濟》的初爻一次性的就讲了小狐濡尾和曳其輪两件事,这说明这两件事的性质是差不多的。

曳其輪是车轮被陷住了,小狐濡其尾是大尾巴湿了,游动起来费劲了,表示的都是前进中的困难,用现在的话讲,都是后腿被拖住了的意思,或者叫拖累。

《未濟》 讲的是渡河未完成时(imparfait)进行时,《既濟》 讲的是渡河完成时(passé composé), 所以小狐在《未濟》 是吝,在《既濟》 是无咎。

《未濟》 之时,卜者对未来心中无数,顾虑重重,所以又用小狐濡其尾来作整个一卦的总的卦象。

点看全图

读诗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这里的狐狸, 用于对担忧的起兴。值得一提的是,《易经》中的狐,也可以说用来表示忧己,而《诗歌经典》中的狐,用来表示忧人,周语无主谓,无动名,起兴和比喻也无差别,只是后人已经不习惯这种思维方式了。

说明

汔,有人释为几乎,也有人释水涸。我不采信,暂略去不论。欢迎方家指教。

通宝推:文化体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