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7 🌺4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08纪侯去国02/03

《桓五年经》:

夏,齐侯、郑伯如纪。((p 0102)(02050002))(008)

《桓五年传》: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p 0104)(02050201))(008)

我的粗译:

八年后,我们桓公五年(公元前七〇七年,周桓王十三年,齐僖公二十四年,郑庄公三十七年),夏天,齐侯(齐侯-禄父,齐僖公)和郑伯(郑伯-寤生,郑庄公)前往纪国朝见,想趁他们无防备拿下纪国。但纪人已明白二人的企图。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纪人知之”曰:

齐、郑大国,齐僖、郑庄且当时雄主。纪,小国耳,竟连袂来朝,其别有用心可以知之。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纪”推测位置为:东经118.74,北纬36.75(寿光市-纪台镇,故城呈长方形,东、西1500,南、北1200)。

《桓六年经》: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p 0108)(02060002))(008)

《桓六年传》:

夏,会于成,纪来諮谋齐难也。((p 0112)(02060301))(008)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桓公六年(公元前七〇六年,周桓王十四年,齐僖公二十五年),夏四月,我们“公”(鲁桓公)和纪侯在“成”会晤,纪人是为齐国的威胁来请我们想办法。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纪来諮谋齐难也”曰:

諮谋同义双音词,即《诗?小雅?皇皇者华》“周爰咨谋”之“咨谋”。齐欲灭纪,据隐二年“伯姬归于纪”《经》文,纪为鲁甥,且鲁新与齐成婚,故纪来共商。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成”——“郕”(杨注:《公羊》作“公会纪候于盛”。杞、纪易误,郕、盛可通。杜预无《注》,则以此“郕”即隐公五年之“郕”。《谷梁》范宁《注》云,“郕,鲁地”,与杜异。鲁地之郕,《左传》作“成”,故城当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成”,《谷梁传》作“郕”,成、郕字通。古成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北。后为孟氏采邑。定十二年仲由为季氏宰,将堕成,公敛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云云;哀十五年成叛入齐,既而齐归成,是成为鲁北境近齐之邑。#成,据《山东通志》,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亦作“郕”。#“成”各本俱作“郕”,其实成、郕一地,今从监本,以求一律。#成即郕,本杞田,后为孟氏邑。今山东-宁阳县东北。#成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里,在鲁都稍西而北五十余里,鲁北境。),推测位置为:东经117.18,北纬35.86(田家林,有遗址)。

下面是纪侯大去其国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桓六年经》:

冬,纪侯来朝。((p 0109)(02060006))(008)

《桓六年传》:

冬,纪侯来朝,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p 0117)(02060701))(008)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纪侯来我们这里朝见,要通过我们请“王”(周桓王)发话,好向齐国求和。我们“公”(鲁桓公)告诉他自己做不到。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于“公告不能”之后有注云:

夏四月,纪侯来鲁商谋齐难,冬又来朝,请鲁转求王命以与齐和。桓公告以不能,纪于是谋纳王后以自固,而终不免为齐所灭。

《桓八年经》: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p 0120)(02080006))(008)

《桓八年传》: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p 0123)(02080401))(008)

我的粗译:

两年后,我们桓公八年(公元前七〇四年,周桓王十六年),冬天,周王室的卿士祭公来访,然后去纪国把王后迎到我们这里,这是规矩。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曰:

隐元年有祭伯,疑即此人。此称祭公,或此时为天子三公。此是为周桓王迎接王后,此时桓王立已十六年,岂有天子即位十六年然后娶后之事,其非初婚可知。《白虎通》与《王度记》皆谓“天子诸侯不再娶”,考之三《礼》,并无其文;征之《左传》,亦无其事,不足信。说详毛奇龄《春秋传》。古时通婚,男女双方必须地位相称。周室虽卑,名义上仍是天子,与诸侯通婚,地位不同,因之天子不自主婚,而托同姓诸侯代为主持。故王姬下嫁,先送之至于鲁,然后由鲁遣嫁,庄元年?经?“单伯送王姬,筑王姬之馆于外”是也。周王娶后亦如此。由王室派遣公卿来鲁,然后迎王后直归京师,此祭公迎接王后之所以必须来鲁之故。天子娶后不亲迎,遣卿迎之,此古《左氏》说。襄十五年《传》云:“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卿不行,指单靖公留途不行。卿不行非礼,则卿行合礼可知。至《礼记?哀公问》谓“冕而亲迎”,所谓亲迎,恐非如卿大夫以下人物亲迎于女家,而仅如王莽之娶杜陵-史氏女为皇后,亲迎于前殿两阶间。说参章炳麟《春秋左传读》。

杨伯峻先生注“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曰:

礼也者,谓祭公来受命于鲁,然后往迎王后,合于天子娶于诸侯,使同姓诸候为其主之礼。周桓王娶后,鲁为之主;周惠王娶后,虢、晋、郑三国为之主,故庄十八年《传》云,“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后于陈,陈妫归于京师”。

“祭”(杨注:祭,音债,祭伯,王朝卿士,祭是其食邑,即今河南省-郑州市-祭城公社(东北有古祭亭)。伯,盖其行次,说本孔广森《春秋公羊通义》。杜《注》以为伯是爵位,盖由僖二十四年《传》“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之文,以为此六者皆国。《谷梁传》亦以为祭伯为“寰内诸侯”。《公羊传》云“奔也”,《汉书?刘向传》引向《封事》用《公羊》义。#祭仲,郑大夫,即隐公三年之祭足。祭为其食邑,祭邑当即今河南省-中牟县之祭亭,与祭伯之祭在郑州市者为两地。#祭,《广韵?以为周公第五子所封,余见隐元年《经》“祭伯来”《注》。祭伯(仲)之祭与郑国-祭仲食邑之祭盖为两地,此在今郑州市之东北,祭仲之祭在中牟县。#氾音凡,汜音祀,字本不同,以形近易讹。依杜《注》,字应作“汜”,与僖二十四年《传》之“氾”不同,即《水经》汜水,自《水经》以后,均从巳作汜,其地在今河南旧汜水县(县今已废,在今荥阳县之西北,巩县之东北(,即今汜水公社))。祭在今郑州市北,或云在今中牟县。汜、祭两邑相距较远,晋或先后取得之。《年表》与《晋世家》均只云“取氾”,不书取祭。),推测位置为:东经113.82,北纬34.79(郑东新区-祭城路南)。

《桓九年经》: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師(师)。((p 0123)(02090001))(008)

《桓九年传》: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p 0124)(02090101))(008)

我的粗译:

下年,我们桓公九年(公元前七〇三年,周桓王十七年),春天,纪季姜从我们这里嫁去京师。凡诸侯之女出嫁,只有王后《春秋经》才会记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九年春”曰:

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壬寅冬至,仍建丑。

杨伯峻先生注“纪季姜归于京師”曰:

纪季姜即去年祭公所迎之桓王后,纪为其国,季为其姊妹排行,姜为其姓。古代同姓不婚,故女子必著姓于下。迎时称王后,归时称其母家姓,盖当时书法如此。季姜之称亦犹僖二十三年之称叔隗、季隗。京師指洛邑,此时周室都洛邑。京本周祖公刘所居之地名,《诗?大雅?公刘》“笃公刘,于京斯依”是也。其后镐京、洛邑俱亦称京,亦犹绛本晋国所都,其后迁新田,新田亦称绛;王充《论衡?正说篇》所谓“本所兴昌之地,重本不忘始”也。京复称京師者,周人于地名之下往往加師为称,亦犹《召诰》称洛,《洛诰》称洛師。師,金文作 [帥-巾]。《小臣单觯》有成 [帥-巾],《小臣 [言速] 簋》有牧 [帥-巾],《左传》庄九年亦有堂阜,皆可证。《克钟》有京 [帥-巾],当即京師,故知经典古文字作“ [帥-巾]”者,汉代经师或读之为師,故有洛師、京師之称。说详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述林?驳公羊传京師说》。

杨伯峻先生注“凡诸侯之女行”曰:

《诗?邶风?泉水》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鄘风?蝃蝀》、《卫风?竹竿》亦皆云:“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行,皆指出嫁。此行字义亦同。

杨伯峻先生注“唯王后书”曰:

庄十八年《传》载“原庄公逆王后于陈”,宣六年《传》载“召桓公逆王后于齐”,而不书陈女、齐女归于京师。是知诸侯之女行,虽王后或有不书,而书者必王后。

所谓“京師”,当包括“王城”与“成周”,两地相距甚近,下面再贴一遍“王城”和“成周”位置在天地图地形图上的标注,“王城”位置依据的是《考古》1998年第3期发表的平面图;“成周”位置依据的是蔡运章先生的观点,见洛阳市旅游局官方网站的报道;因为我所见未必全面,兼之手潮,此图或有不准确之处,不过大致轮廓应该不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京師”——“周”——“周宗”——“郏”——“郏鄏”——“王城”——“京师”——“雒邑”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3,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成周”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8,北纬34.69(瀍河两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