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文九年经》:
冬,楚子使椒来聘。((p 0571)(06090012))(060)
《文九年传》:
冬,楚-子越-椒来聘,执币傲。叔仲惠伯曰:“是必灭若敖氏之宗。傲其先君,神弗福也。”((p 0573)(06090901))(060)
我的粗译:
在我们文公九年(公元前六一八年,周顷王元年,楚穆王八年,晋灵公三年),冬天,楚国的司马子越-椒(椒,鬭椒,伯棼)来我们这里正式访问,他在给我们“公”(鲁文公)进献礼物时不好好拿着,很轻慢,于是我们一位大夫叔仲惠伯(叔彭生)预言:“是必灭若敖氏之宗。傲其先君,神弗福也。(这家伙肯定会给他们若敖氏招来灭族之祸。他这样轻慢他们先君,神是不会保佑的。)”。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冬,楚子使椒来聘”曰:
“椒”,《谷梁》作“萩”,盖古音相近得通,如楚大夫椒举(见襄二十六年及昭四年诸《传》)《汉书•古今人表》作楚-湫举。椒是其人之名,不书氏,杜《注》以为“史略文”。僖二十八年《经》云“楚杀其大夫得臣”,僖二十一年《经》云“楚人使宜申来献捷”,文十年《经》云“楚杀其大夫宜申”。得臣氏成,宜申氏鬭,皆不书氏;盖《春秋》于楚之卿大夫,成公以前多不书氏。成二年以后,始备书氏与名。
杨伯峻先生注“冬,楚-子越-椒来聘”曰:
杜《注》:“子越-椒,令尹子文从子。”子越-椒,即鬭椒,字子越,亦字伯棼,连字与名言之,故曰子越-椒,宣四年《传》可证。说参钱绮《左传札记》。若敖生鬭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及司马子良,椒则子良之子。
杨伯峻先生注“是必灭若敖氏之宗”曰:
宗,族也。与宣四年《传》“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同意。
桥案:
这里的“若敖氏之宗”我意是指“鬭”家的宗族,指以鬭伯比之父、即那位若敖氏的某一任首领(而非楚国某一任国君)“若敖”为始祖的宗族。
如果是“鬭”这种代表某一家族的“氏”,则应有始祖、有宗庙,相当于别立了小宗。但这里的“若敖氏”却属于另一种“氏”,并没有自己统一的始祖和宗庙,说不上所谓“宗”。因为按宗法制的规矩,所谓“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礼记•大传第十六》),所谓“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礼记•郊特牲第十一》),“若敖氏”这种以某位君主之“谥”为称号、由这位君主除继任君主及其子孙外的其他后裔组成的“氏”,既不能以那位君主为始祖,也就没有统一的始祖和宗庙,也就说不上所谓“宗”。因此,这种以某位君主之“谥”为称号的“氏”之中可包含几个代表某一家族的“氏”。
《礼记》中说:“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礼记•大传第十六》)。那么,代表某一家族的“氏”,由于别立了小宗会长期存在下去;而以某位君主之“谥”为称号的“氏”,虽然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聚族而居,但过了某个期限就会解散,所谓“五世而斩”。至于具体何时会斩则可能与迁庙有关,也可能要看当时的情势和需要。
为什么这种以某位君主之“谥”为称号的“氏”会聚族而居,是因为这种“氏”或“族”是君主直接掌握的武力——公族的一部分,或者说,公族就是由若干这种“氏”或“族”组合而成,聚族而居更方便君主掌握这种武力。至于所谓情势和需要主要考量的则是当时公族的实力与向心力。
那位若敖氏首领“若敖”的儿子鬭伯比,之前曾流落䢵国,到公元前七〇六年(鲁桓公六年,周桓王十四年,楚武王三十五年)才见于《左传》,那时他已回到楚国,能和楚武王说得上话。七年后,公元前六九九年(鲁桓公十三年,周桓王二十一年,楚武王四十二年),则是鬭伯比最后一次在《左传》中现身。那位楚国国君“若敖”,则早在公元前七六*四年(春秋以前)即去世,如果鬭伯比是国君“若敖”之子,公元前七〇六年至少已五十七岁。
另一方面,鬭伯比的长子令尹子文(鬭穀於菟),我估计即生于公元前七〇六年,此年鬭伯比已回到楚国;最后见于《左传》是公元前六三三年(鲁僖公二十七年,周襄王二十年,楚成王三十九年),负责校阅即将出征的楚军;去世可能在公元前六三一年(鲁僖公二十九年,周襄王二十二年,楚成王四十一年),活了七十五岁左右。
生子文时鬭伯比应是青壮年,才会“从其母畜于䢵”并“淫于䢵子之女”,则鬭伯比大约生于公元前七三〇年(鲁桓公六年,周桓王十四年,楚武王三十五年),自非国君“若敖”之子。否则,生子文时鬭伯比至少约五十七岁,且子文还是鬭伯比长子,显然不合情理。
如上所述,这里“若敖”和“鬭”是两种不同的“氏”族,严格说来,以鬭伯比之父为始祖的宗族,应该是以“鬭”为“氏”的“氏”族,但他也被称为“若敖”,则是因为他同时还是所谓若敖氏的首领,而因为以“鬭”为“氏”的“氏”族是“若敖氏”的主体,二者才会混称。
见于《春秋经》和《左传》的“鬭”那个“氏”族的成员据我统计有:
鬭伯比(02060202、02080201、02080204、02130101、07040303),
鬭丹(02080203),
鬭廉(02090202、02110201),
鬭祁(03040101),
鬭缗(03180501),
鬭御彊(03280302),
鬭梧(03280302),
鬭班(03280302、03300201),
鬭射师(03300201),
鬭穀於菟(03300201、05050007、05050701、05200006、05200401、05230301、05270401、07040301、07040302、07040303),
鬭章(05020601、05320101),
鬭宜申(05210006、05260501、05260601、05280309、05280401、06100003、06100301),
鬭克(05250301、06141001、06141002、09261002),
鬭椒(05280303、06090012、06090901、06160405、07020202、07040301、07040302、09261002),
鬭勃(05280307、05280309、05330901、05331001、05331002、06010701)
子良(07040301),
鬭般(07040302、07040302),
鬭克黄(07040304),
鬭韦龟(10040403、10130201、10130209),
鬭成然(10130201、10130209、10130201、10130202、10130204、10130801、10140501、10190901、11040309、11050702),
鬭辛(10140501、11040309、11050701、11050702),
鬭怀(11040309、11050702),
鬭巢(11040309、11050702)。
以上历时二百零一年,共有二十四人,其中可能当过令尹的有六人:鬭廉、鬭祁、鬭穀於菟、鬭勃、鬭般、鬭椒。
杜预《注》“傲其先君,神弗福也”云:“十二年《传》曰:‘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明奉使皆告庙,故言‘傲其先君’也。为宣四年楚灭若敖氏张本。”
“楚”——“郢”——“为郢”(杨注:楚亦名荆,详庄十年《经•注》。初都丹阳,据《史记•楚世家•集解》及《正义》当在今湖北省-枝江县;《水经注》谓在今秭归县一带,难信。武王迁郢,今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定公六年,楚昭王因畏吴而迁鄀,旋后还郢,证之楚王盦章钟铭,可信。武王十九年入春秋。楚王-负芻五年,灭于秦。楚器传世及出土者多见。#郢,楚都,今湖北省-江陵县(,详桓二年《传•注》)。黄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见桓八年《传•注》)。自江陵至潢川今约七百里,古里较(今里)短,今之七百里当古之九百里,亦犹今自苏州至山东省-邹县约一千五百里,而哀七年《传》邾子谓“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也。说参阎若璩《四书释地》。),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二至僖二十七,僖二十七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昭三十至定六)。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宣二年经》: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p 0650)(07020003))(060)
《宣二年传》:
楚-鬭椒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乃去之。((p 0655)(07020202))(060)
我的粗译:
十一年后,在我们宣公二年(公元前六〇七年,周匡王六年,楚庄王七年,晋灵公十四年),晋、宋、卫、陈四家诸侯进犯郑国,楚国司马鬭椒(椒,子越-椒,伯棼)奉命救援,他发话:“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想让诸侯归顺,怎能回避为他们解困呢?)”,于是率军开往郑国,在那里与晋军对峙。晋军统帅、他们执政的卿赵盾(赵孟,赵宣子)说:“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他们那一族在楚国横行霸道,快要完蛋了。我也给他添把火吧。)”,就下令撤军。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曰:
意谓欲得诸侯,不能厌恶艰困。
杨伯峻先生注“彼宗竞于楚”曰:
彼宗,鬭椒,若敖氏之族也。若敖氏自子文以来,世为令尹。竞,强也,强于楚,世为楚之强者。
杜预《注》“姑益其疾”云:“欲示弱以骄之。为四年楚灭若敖氏张本。”
“晋”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宋”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卫”推测位置为:东经115.10,北纬35.65(濮阳县-高城村南,安寨、七王庙、冯寨、东郭集、老王庄。僖三十一年——前629,卫迁于帝丘)。
“陈”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8,北纬33.73(淮阳县城)。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楚”——“蓝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0,北纬31.30(古编县(胡集)东南汉水西岸,当地有浰河口。文十四至宣三)。
下面是楚-鬭椒救郑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本末分章全译061 桥上 字427 2019-04-24 08:42:46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60狼子野心03/03 2 桥上 字12488 2019-04-23 10:04:53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60狼子野心02/03 1 桥上 字21155 2019-04-22 05:04:25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60狼子野心01/03
🙂《左传》本末分章全译056—059 4 桥上 字1317 2019-03-24 04:38:21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55盾主诸侯05/05 2 桥上 字19163 2019-03-23 07:16:33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55盾主诸侯04/05 桥上 字15733 2019-03-22 04:10:19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55盾主诸侯03/05 桥上 字19248 2019-03-21 0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