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反对做大做强国企,看看“世界500强”之304位吧 -- 辣椒
无论私有还是国有企业,其本质就是一个生产组织形态。只要涉及到生产组织必然联系到对组织内个体劳动量和劳动效率的统计和计量。货币推动人类社会各种物质走向商品化的首先反应在被商品化的物质与货币的对应关系上。即任何东西包括每个人类都对应一堆货币。而对劳动量和劳动效率的统计计量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找到其准确对应的货币量,促使个体为企业发挥出最大效能。
劳动量和劳动效率统计计量办法手段是随着人类生产力发展而不断进步。所以作为生产组织的主体,其形态产生的优越特性是有历史阶段性的。
私有组织推动了之前人类历史发展,人类对其的认可就表现在以他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比如亚当斯密就提起把国家建造的某个大桥的收费权利给予大桥的设计者,并让他来长期维护大桥质量这个事件,还有市场私有化后对农田保养的益处等例子。因为斯密提到和分析出国家化管理这些项目的弊病,这点基本跟现在谴责国企管理的弊病一样。但是另一方面斯密又在《道德情操论》中对上面这种私有化组织以及个体管理的弊端加以研究,并探索从意识形态上来发现一些控制方法。
私有生产组织形态在这个生产力历史阶段效率很高,但是这个阶段还有一个生产效率很高的生产组织,就是宗教控制下的生产组织。宗教组织的生产效率在很多时候要远远高于私有生产组织。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理论这边人马对国家组织下的生产方式探索和推崇的理论渊源。历史中现实的例子就是苏联和中国前30年的生产组织方法。这种方法不能持久的原因就是其与这个时代的人类生产力水平不协调,这本质上是劳动量和劳动效率统计计量与生产组织形态的不协调,而该阶段与生产力水平相协调的却是私有生产组织。
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科技生产力飞速发展另我们开始跨进信息智能化社会,这也推动了对劳动统计计量技术的跨越式提升。统计计量技术的提升开始让私有化下财富寡头式的生产组织形态遭遇到被颠覆的危机,因为统计本来就是为了达到让人们对自身劳动付出的内心平衡,但是这个时候最大的不平衡却体现在财富寡头和大众的劳动付出之间。这个矛盾无法调和。
我之前提到了华为创立的类似“共产国际”的生产组织形态,指向的就是劳动统计计量的升级带来的一种去国家属性的集体生产模式的探索。或许这是老任他们为了应对当前各种挑战被挤压出的无意识探索。
话到这里,此历史阶段如何演进只能拭目以待。但是各种理论尤其是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的被颠覆将是必然。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论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来辩证观察,一定是围绕两个主要观点的重新认识,
一是对劳动概念的重新认识。
之前所有理论都是以体力劳动为分析基础,而未来人类开始进化到智力劳动(脑力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物质状态改变,推动新意识的形成,而新意识又推动新的物质状态出现。
二是对货币的重新认识,货币是第一生产资料。
从货币功能这个维度上看,人类社会被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个是以货币交换功能为主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另一个是以货币推动人类生产劳动为主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从西方工业化时代开始,其基础就是巨量社会物质包括人的被货币化。于是货币成为第一生产资料。
对了,看了一些对物质决定意识的争论,个人发现一些讨论中,对物质概念的认识不太全面。
物质即客观存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说说看,独裁制又不是精英的么? 南宫长万 字84 2019-06-05 11:24:52
🙂最理想的分配制度是集体普惠制 4 汉服 字376 2019-06-05 23:39:33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你是不是太天真了? 8 起于青萍之末 字323 2019-05-31 18:05:37
🙂美帝自己的私企又怎么样,特不靠谱一声令下,还不是纷纷执行 4 俺本懒人 字150 2019-06-07 19:06:45
🙂你一个例子能说明什么呢 6 soufayu 字454 2019-05-31 11:17:28
🙂其实正真意义的国企在90年代已经消失了 17 红尘无极 字174 2019-05-31 1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