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论香港问题:表扬式教育的危害 -- 给我打钱87405

共:💬55 🌺11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们今天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和倒退是一个相对概念,要看是跟谁比,跟什么时代比,但这个问题,我想先放一放。先看看我们人类社会还有多少偏见和误见。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谁对呢?一个月大的婴儿连粑粑都吃。这说明,人之初,既无善,又无恶。

人的善恶观,是长辈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塑造出来的。

有人坚持认为,人天生就是怕毛毛虫的。这并非是真相,而是被爸妈教出来的——小时候见到妈妈冲着一条毛毛虫又叫又跳,自然就会觉得毛毛虫可怕,但严格来说,头一次也不会产生可怕的想法,而是“奇怪”,“奇怪”之后被妈妈用“道理”说服了。人的记忆往往极不真实,有太多虚构的内容,于是乎,人天生怕毛毛虫。

有一次我在电梯里遇到一对父子。儿子看到狗时,明显有一些害怕,当爸爸的说:“这狗长得好可爱。”儿子立刻阴转睛。

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去对每个人进行测量,采集足够多的数据后,形成“胖瘦观”,无师自通般的分得清哪样叫胖,哪样叫瘦呢?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有一个无比强大的[统计功能],在我们主动意识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出各式各样的统计数据,不仅有胖瘦、高矮,还有美丑。其实人原始的美丑观,只跟[常见度]有关。前面提到[天生就怕毛毛虫],也有这个因素影响,毕竟毛毛虫生活的领域,与人居住的环境相去甚远,但乡下孩子明显就要比城市里孩子更容易接受毛毛虫。往简单里说,美、丑、毛毛虫可怕,是一种[少见多怪]。

正因为如此,我们人,很快就会建立一个[多数人]概念。这个概念,会让原始的人,害怕自己成为少数人,但也会让人跟上[多数人],不至于掉队。因此,[多数人]概念并不是简单的好概念,也不是简单的坏概念。比如,[多数人]不吃粑粑,于是[我]也不吃,这是好事。[多数人]简单把政府工作人员中的不良份子和政府等同起来,于是[我]也反政府,这是坏事。

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在成长的初期,很容易盲目从众,因此[家庭教育]在这个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相当于一道纱窗、滤网,能相对有效对一些不良的或者孩子消化不了的[多数人]现象加以屏蔽。

可是,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为何缺位了呢?这就跟我们受了西方文化影响有关了。西方人时常发问:人生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东方人(主要是中国人)早就回答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传承]。[传承]的本质是,后辈的责任就是取前辈的精华,去前辈的糟粕。可是,既然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了,今天的我们却不明白呢?其一,是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这个问题稍后再谈;其二,这是因为中国历来是人口大国,我们的文化往往停留在上层,很难普及下去,这里面有一个无法忽视的成本问题。简言之,人生的意义,只有[少数人]get到了,并没有普及到民间。相反,普及到民间的只是[传宗接代],显然,[传宗接代]就没有[传承]的内涵丰富。发展到今天,物质丰富了,人们开始问[人生的意义],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由于今天被西方思想霸占了话筒,一时之间,人们无法从迷茫中摆脱出来。

下面我来谈,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个问题要跟历史发展阶段结合起来谈。

我的答案是明了的,社会进步了。但是进步的一条腿(自然学科),远远超过了另一条腿(人文学科),因此我们看“落后”的一条腿时便会产生[错觉],“倒退”了,道德沦丧了。

空口无凭,来看几个具体的事例。

因为我们(不仅是中国)为了政治的需求,对于历史的描述是非常不真相的,尽管说的都是事实。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误见,认为古代的老百姓都是勤劳善良之辈,但有大量的史料说明,古代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非常容易上当受骗,作奸犯科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在南北朝时期流行各式各样的迷信宗教(并非是说宗教就是迷信,这是两个概念),一些所谓的宗教经传中就写着“自古以来……长安……”。受过教育的人一看便知它不可信,长安的称谓之前是咸阳,汉高祖时代才改叫长安,怎么可能自古就叫长安呢?

那么我们今人有没有这个识别能力呢?显然就要比过去高太多了。这难道不是教育普及的成效吗?难道不是社会进步的明证吗?

西方人发明的沙发,叫中国人大开眼界,坐上去舒服无比。有的人便认为中国人“一点科学精神都没有,连沙发都不会做”。可是这些人,并没有注意到,中国人发明的椅子,是有意的[硬],有意的[叫人坐久了不舒服],这样才会[自动]催人起来,活动一下。可是我们今天的孩子,坐在沙发上不愿意起身,他们的肠道活动受阻,先是消化不良,进一步造成积食,最后是[整个人都不好了]。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所谓的[强制]手段让孩子起身活动,自然又会形成[父子冲突],影响到家庭和谐。还有,许多人一坐进沙发就不愿意离开安乐窝,自然就会[懒]起来,可是他们的本心是真的懒吗?但是在旁观者眼中不是[懒]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会造成更大的偏见与冲突呢?那么,到底是谁的设计思路更懂人性呢?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古代是抑商文化。有的人“反思”,认为这是工业革命没有在东方爆发的罪魁祸首。今天的香港不是“打脸”了吗?中国古代的抑商,本质是防范人[简单化],价值观是一个复杂问题,包含着大量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如果将它数值化,那么就很有可能“引诱”人朝着[头脑简单化]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并不是[不爱钱],而是反对[用钱这种简单的数值来衡量价值]。这个问题,中国古人也有许多偏见。

以上,简单用三个事例说明,我们人类社会当前,是自然学科进步得多一些,人文学科的一些精华被暂时的遗忘了,一些不良的所谓新发明混了进来,造成了鱼目混珠的现象。这一现象,并非是会永存的,始终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所以才说,这只是[历史阶段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看不到这种进步,看不到进步里的鱼目混珠(请注意,这里的[多数人]概念又会粉墨登场发挥作用),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我们就会产生失望感、绝望感,就会焦虑,就会惊慌,就会失措。

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时常见一些人,盲目的赞同这个,盲目的反对那个,时常因此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又时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尽管说,人总是难免犯错,可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如何才能进步?可是,一个人就是会如此的,就是会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人的进步要比自己想象的慢得多,3000年前的人到40岁会怎样,3000年后的人到40岁还是一个样,人类这个物种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进化。500年前的大学生才学乘法,500年后的小学生就烂熟了,并不是人进化了,而是相关的算法更便于人使用了。所以,一个最大的盲目,就是对于人性认识不清。

除了盲目,还有相对较轻的偏见。

比如今天市面上流行各式各样的“人性弱点”,其中内容许多都禁不起拷问。人性如此不堪,人类社会何以发展至今?同样,还流行着许多“人性的光辉”,还是禁不起审查。人性如此光辉,人类社会为何总是有各种黑暗的思想?

许多人,总认为学习只能在学校里发生,不知道学习有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之分,这也是极大的偏见。被动学习就发生在[所见所闻]的同时,看到别人如何如何,自己便也要如何,这其实就是在学习,并且是很初级的模仿式学习。人,只有发生了主动学习之后,才会建立起[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的意识。

还是这个缘故,有的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进学堂、念过书],就自认为自己是不需要或者无法去学习[理论知识]的,就总是认为[读过书的人高自己一等],因而产生一种难以明状的自卑感,错失了大好的进步良机。

至于把[严肃]误当成[死板]的,把[认真]误当成[较劲]的,这一类误见更是多如牛毛,难以计数。

所以,在我来看,一个人就得是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到实处,自己扫盲、自己纠偏、自己除误。一个人只有这样严肃认真的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我以为,就是把[传承]二字做实。

否则,别人会讥笑,“手里有两个小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这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吗?父母难道不是天天盼望自己的儿女比自己更过富足吗?否则,自己就会难过,“有了那么一点积累,却不知道如何自己的儿女更好的发展”这对得起自己的子女吗?子女不是眼巴巴的希望自己的爸妈能提携一下自己吗?

天天盼望着富裕,可是富了,反而不会过了,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泄气,不蛮干,不着急,不懈怠,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向前走,上得对自己爹娘,下得对自己的儿女,不怨爹妈,不坑子女,堂堂正正做一个人,难道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一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一句毁人不倦的鬼话!难道夫妻不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吗?夫妻同心,才能真正实现[传承]。

可以有失望,但不要绝望。

可以有沉沦,但不要堕落。

可以有彷徨,但不要迷茫。

活下去,走下去,哪怕只是临终之前才感受到生命的精彩,我以为,值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