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五代名将铁枪王彦章 -- 燕人

共:💬134 🌺57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五代名将铁枪王彦章

死于香港的浙江人金庸可以有诸多修饰语:作家,记者,企业家,反共分子等等,其中有一个应该没有争议的:民族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对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在他的神雕三部曲中,民族主义是故事的主线之一。他对中华国家的构想,与1949年中共所创造的新国家肯定是不同的。这是闲话。

金庸在小说《射雕英雄传》里为他的武侠们虚构了一个交战场所,嘉兴王铁枪庙。他只简单提了一句这个庙是供奉五代时使铁枪的名将王彦章,因此与主人公杨康的父亲杨铁枪有共同处。他没有提到的是,王彦章不仅铁枪无敌,更加忠心报国,最终死于国事。这是在五代的乱世中仅有的数人而已。王铁枪庙这个桥段已经为小说主题做了铺垫。

从历史记载来看,王彦章出生于今天的山东阳谷县地方,五代时为郓州寿张县。他的父祖俱是普通农民,在王彦章成为朝廷大官后才被赠与官职。王彦章年轻时来到后梁军队求职,因武功奇才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最初的军职一直是在朱温左右为亲军将领随朱温出征。朱温死后才获外州刺史头衔,但是并未被委以方向重任。在后梁后唐战争的关键时刻,朱温的老臣敬翔冒死推荐王彦章,他才得以获掌军权,一举扼止了后唐在黄河上游的攻势。然而受权臣谗言弹劾,他随后即被罢职。当后唐皇帝庄宗率大军从河南的东方,今天的山东济宁方向来袭时,他只能带领京城留守的数百兵马在古称中都,今天山东的汶上县地方与之对战,众寡悬殊,兵败被擒。庄宗意图笼络王彦章投降。他却不为所动,终被杀,年61岁。后晋高祖石敬瑭为表彰王彦章之忠,追赠其為太師。

元代文人郝经有诗《题汶阳王太师彦章庙》,比较全面归纳了王彦章身前身后事:

“不许乾坤属李唐,孤军直与决存亡。大梁仅得延三日,匹马犹能敌五王。谁意人间有冯道,幸因身后遇欧阳。千年豹死留皮在,破冢风云绕铁枪。”

汶阳即是如今的汶上县地方。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几个主要情况。第一,在元代汶上地方上仍有王彦章庙。第二,王彦章故事已经从历史成为传奇。第三,在五代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冯道这样的政治不倒翁成为官僚集团的代表。如果没有欧阳修的鼓吹,王彦章的身后名怕不为人知,也只有残旧的坟茔留下。

北宋欧阳修著《新五代史》,有感于“忠臣义士之难得”,特为王彦章等三人做《死节传》。他另有一篇《王彦章画像记》,记载他在滑州,即今天的河南滑县地方寻求王彦章的有关记载,结果找到了王彦章孙王睿所录家传,其内容为《旧五代史》所无部分被写入《死节传》,如老臣敬翔欲自经于梁末帝前为王彦章求职;王彦章就职时与帝许以三日破敌,众官闻之皆失笑。王彦章在战事胶结时自黄河前线返回京师,向皇帝汇报,“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新旧五代史都记载了佞臣当政,畏王彦章刚正而必欲去其权柄。这个御史借王彦章鲁直而达到了目的。本文最重要的记载是这一条,

“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王彦章出身质朴农民,欧阳修以其义勇忠信为天性。这可与另一句旧谈相对照: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众官皆失笑”这句是个伏笔。大敌当前,老将奋起抗敌而众官皆失笑,这个政府的倒台和众官的前途已经显然了。欧阳修写他特意拜访了当地的王铁枪庙,对王彦章的画像拜祭,此时距王彦章殉国已一百多年。

尽管有欧阳修力挺,王彦章的出身使他在地主封建文化中是一个可笑的失败者。关于五代史的话本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冠名作者罗贯中,把王彦章描写成强盗出身。被后唐庄宗的义子李存孝制服,只能隐姓埋名。李存孝死后他跑去见朱温,被拜作大将,与庄宗的天下讨梁兵马大战,无人能敌。后被山东白袍小将高行周在阵前用钢鞭打得吐血,又被高行周设计进入未来五王的埋伏圈,自刎而死。显然这部演义小说是前述郝经诗句“匹马犹能敌五王”的原本。王彦章生前是个武臣,不为文官和皇帝重视,死后还被编排,败于出身世家的高行周。小说的创作动机是显然的。

那末王彦章作为武将,其功夫究竟如何呢?尽管金庸把武侠高手描写成飞去自如,杀人无形,他毕竟还安排了郭靖大侠在襄阳殉国。可知个人武功在实际作战中用处不大。王彦章的武功史书上记载不多。《五代史补》记载他从军初,求为长。

众皆怒曰:“彦章何人,一旦自草野中出,便欲居我辈之上,是不自量之甚也!”

王彦章的农民出身被摆了一道。王彦章于是“赤脚入棘针地走三五遭”。观者“众皆失色,无敢效之者。”他因而为太祖朱温所重。这其实不是武功,只是山东人的忍耐力。民国初期编制的《中国省区全志》也有记载,可为佐证

山东民性:性极勤勉,其体气之强,有非他省人所能想象者

《旧五代史》中对王彦章武功只有一句描写:"常持铁枪冲坚陷阵。"《新五代史》多了一些:“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王彦章的功夫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时人谓之王铁枪。“ 蔡东藩著《五代史演义》又进一步,说王彦章手持双枪,左右出击,无人可当。饶是如此,他和五百兵士面对后唐大军也只能败走。

新旧五代史都记载王彦章为唐将夏鲁奇槊击,重伤,马踣,遂就擒。按王彦章武功应不如此。史书记载这两人曾共事梁太祖朱温,关系很好。蔡东藩的《五代史演义》对此演绎较为合理。王彦章在逃途中,听到熟悉的声音叫他名字,回头看时,不防老朋友夏鲁奇一槊击在马首,将他掀翻在地,因此受伤被擒。即是说两人未曾动手。否则以王彦章天下无敌的铁枪,连后唐庄宗都要避其锋芒,夏鲁奇怎会是对手。

顺便说一句,封建时代中外马军/骑兵的主要武器都是长枪大戟。电影里骑兵手持刀剑冲锋的镜头完全出于想像。随着战马的快速跑动,训练有素的骑兵冲击力是无法阻挡的。其最高峰是金国的铁浮图。步军只有靠强弓才能制服马军,如英法阿金考特之战。我国历史上缺乏强弓,所以屡次为游牧民族的骑兵所败。只有一次例外是南宋军的砍马腿战术。但是勇于砍马腿的战士多数会被敌方战马的惯性冲倒而牺牲,所以这个战术无法持久。

据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我猜,施耐庵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残唐五代史演义》里这样贬低农民出身的王彦章,而与《水浒传》所描写的世家地主与农民百业平等世界理想背道而驰,不得不引用《残唐五代史演义》里的一段来为王彦章背书:“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將三十六员。。。”

王彦章如此忠勇而不能为后梁所用,固然是他的个人悲剧。然而欧阳修在《死节传》结尾一段话,确是为王彦章盖棺定论:

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如彦章者,可谓得其死哉!

这是对照那些在后梁朝廷中诋毁王彦章,在王彦章面前失笑,在军中掣肘的同僚们说的。王彦章殉国后三日,后梁灭亡。将军们和群臣改向后唐皇帝效忠。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桥上,南宫长万,陈王奋起,铁手,楚庄王,踢细胞,尚儒,三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