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乡镇企业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历程 -- 钛坪樽逾

共:💬92 🌺657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仅仅是中央地方博弈的问题。

分地后地方财政打埋伏是有的,但是中央财政吃紧的原因主要在自己。这个老狐狸和阴霾河友有详细的数据,有空你可以挖挖河泥。

打个比方就是:中央主持了分家(分地),分家后中央由于大手大脚没把日子过好,看到基层小日子过得挺红火,觉得分家分亏了,要反悔。

---------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没错吧。你的意思是政府以审批为名,让办企业的农民交钱拿到土地使用权?就是从之前的无偿使用,改为有偿呗?这个好像也公平吧。分田到户后,种地的农民也要交农业税啊。

1. 严控土地没有错。当时的确有用地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污染问题。中央的说法是“调整、整顿、改造、提高”。但是问题是,改完以后,这些问题不仅没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原因说过了,不重复)----虽然中央说的有道理,但是做起来效果更差,再拿这个当理由就可笑了。

2. 分田以后,农民是要交公粮的。但是农民用(交过公粮的)自己的地搞企业,是不用额外花钱的。88年《土地法》颁布后,农民使用土地办企业,要经过“国家审批”,先将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然后再高价买回来。也就是说再收一道钱,而且收的比第一道多得多。这个我上面说过了,不知你为什么还觉得有歧义。

3. 就算你改,也得配套不是?你把分给农民的土地变成国有土地,基层组织形式和职能是不是该一起调整呢?分地前,一个公社脱产干部10来个人,到88、89年变成百多号人。你是不是应该往回改呢?原来是要改的,但是因为64,分地成了一座不能动的牌坊,结果只改了一半。

4. 89年开始,国家对乡镇企业减少税收、信贷支持,明确规定“乡镇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应主要靠农民集资筹措”。土地没有了,银行也不给贷款了。靠农民集资搞乡镇企业,怎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5. 还有就是财政包干:县里和乡里签协议,以上年的产值为基数规定乡里今年上缴给县里的提成,乡里有没有收入他不管,他只管要钱。

就这么着,中央一边割肉(土地国有)、一边放血(银行撤出农村)、县里只管要钱、乡里机构臃肿,再加上高通胀(赵紫阳物价闯关)。乡镇政府怎么办?只能加重乡镇企业负担、加重农民负担。农民购买力降低又导致乡镇企业产品没有销路,很快内地的乡镇企业就完蛋了。

至于数字,我没有。反正我老家的乡镇企业都完蛋了。我中学的同桌,高中毕业后去乡镇企业(他爹是厂长),没多久就开不出工资了。后来好不容易弄了点活,发了一个月工资,高兴地去喝酒喝多了,结果回家的路上骑车冲进路沟淹死了。

---------------

改制后,只要企业还在经营,没有裁员,还在交税,对于国民经济的总体贡献没变。至于变成了谁的钱袋子,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与联产承包没关系吧。

所有制是最基本的生产关系,怎么会没有关系呢?把你家的钱都给我,我一样拉动消费、一样为经济做贡献,好不好?

私有的乡镇企业哪有老实交税的?很多私企乡镇领导都是有暗股的。

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制的时候,修路、办学,干部工资,乡镇企业出大头,农民负担是小头。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完蛋后,乡镇财政就基本靠三提五统了。后来由于种地赔钱导致抛荒,公粮不好收,干脆收人头费,7、80岁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每年也要交几百块钱的人头费。

是原来农村的乡镇企业倒闭了,这些农民才外流,还是他们本来就是农村的富裕劳力,因为外面出现了工作机会,才进城务工。

当然是乡镇企业倒闭了、农民才外流。在本地乡镇企业打工,是“离土不离乡”,农忙的时候有农忙假,不耽误种地(乡村学校也有农忙假)。外出打工是“离土又离乡”,耽误种地、孩子不在身边,而且受尽欺凌。

我有个邻居大爷(40年代生人),扎棉花的时候脚板被切去半个,一瘸一拐还要出去打工。打了11个月工,拿不到工钱,空着手回家过年。过了年还要出去打工。但凡当地有口饭吃,谁肯背井离乡去做盲流让人这样欺负?

另外我说了,南巡后:

东南沿海地区得到了很多特殊政策,如廉价的使用土地权,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等。而多数地区为确保耕地红线,对土地控制非常严,也不能享受到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

也就是说:就算内地还有其他剩余劳动力,如果享有东南沿海相同的政策,一样可以发展乡镇企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内地农民一样“离土不离乡”。

上大学时,《材料力学》老师曾经这样说:出川的民工把火车车厢的减震弹簧都压死了。想象一下,这火车得挤成什么样?如果四川也有东南沿海的优惠政策、可以发展乡镇经济,谁愿意受这种罪背井离乡?

通宝推:方平,醉寺,高三三班,四时之序,四十千,从来,桥上,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