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都是无产阶级打工仔,干IT的和拉洋车的没啥区别 -- 怒发冲冠凭栏处
由于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窝憋棉花产量上不去。1952年全国棉花产量130.4万吨(2608万担),1958年冲高到196.9万吨后回落,1965年突破200万吨,然后长期徘徊。1971年棉花产量才210.5万吨,扣除农民自己用的棉花、军用和城市居民用的絮棉,能够用于纺织的只有155万吨,能织布约12亿尺,长期不能满足人民需求,只能靠布票限制。
要解决问题,必须跳出土地,靠发展石化工业。6/70年代,在工业化国家,化学纤维占纺织用原料的比重已达到40%甚至更大,窝憋只有5.5%。
1972年1月初,中央决定引进化纤和化肥的成套技术和设备,从法国、日本进口4套大化纤装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合成纤维24万吨,约等于500万吨棉花,可织布40亿尺(耐用方面比棉织品高几倍)。
1978年5月,第一套大化纤装置在上海石化投产;1981年9月,最后一套大化纤装置在辽宁石化投产。
随着四套大化纤相继投产,从1982年开始,国家陆续对部分纺织品实行减收或免收布票,敞开供应。1983年1月以后,国家根据实际成本的变化,连续两次大幅度下调化纤织品的价格,调价后,棉布、棉织品销售锐减,化纤畅销。
1983年9月26日,北京日报印发《还有使用布票的必要吗?》内参。这是记者在采访了城乡纺织品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和消费者,取得大量一手材料之后,明确的四个事实。
一是棉布滞销。二是化纤畅销。三是布票用途日趋缩小。四是布票家家有余。内参作者最后借用纺织工业部计划司综合处经济师席与峻的说法表达了自己的结论:“现在纺织品已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低水平消费,我们现在已有能力、有原料,棉纺织品又没有什么短线产品,布票可以取消了。”
1983年11月23日,《北京日报》一版报道《商业部通告从今年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更好地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商业部通告称,从1983年12月1日起,对市场销售的棉布和絮棉临时免收布票和絮棉票,1984年不发布票和絮棉票,通行了30年的布票就此废止。
取消布票这一行动,被中央列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之一。这篇内参在1988年于历史博物馆展出,成为教育、服务人民的重要教材。(据《北京日报》)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0 层
🙂我们这个年龄的差不多都穿过吧 6 踢细胞 字126 2021-02-01 10:36:48
🙂这个布票限制了叶主任们购买新衣的“自由” 21 老老狐狸 字379 2021-02-01 09:39:48
🙂我其实非常同意当年凭票供应的合理性 2 懒厨 字406 2021-02-01 10:22:17
🙂我这梗玩得挺失败的。
🙂我查了一下数据 7 沫水若水 字306 2021-02-02 21:29:30
🙂欢迎加入数据党 19 老老狐狸 字2641 2021-02-03 00:03:23
🙂四三方案说的都出老茧子了,当然改开有改开的功劳另说 2 白浪滔天 字0 2021-02-02 22:05:41
🙂改开没有屁功劳,反而差点毁灭了中国那点工业之光。 4 海纳 字78 2021-02-04 04: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