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阿道鲁夫:这是神罗皇帝阿道夫一世(Adolf I),不过他只做了德意志国王,所以正统神罗世系里有时候不认他是正宗皇帝。所以中文史书多称之为拿骚的阿道夫。他是当时“伯爵们的国王”(Count-kings,德语:Grafenkönige)的代表。“伯爵国王”这个词最早是德国历史学家施耐穆勒(Bernd Schneidmüller)创造,用于称呼“大空窗”时代后期神罗选帝事业的特色情况。神罗选帝理论上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是也要走一定程序。然而在卡尔四世的《金玺诏书》之前,神罗选帝的程序不是很明确,一般按照传统走,选帝侯在指定地点投票,然后在指定登基地点登基和从事“意大利事业”拿下伦巴第,最后去罗马加冕即可。这导致这种选举制存在有结果正义和程序正义的两个情况。所以某些野心家如果搞串联,能赢得多数选帝侯支持,他就可以从结果正义的角度出发宣布自己是神罗皇帝。这种行为往往导致选帝侯贿赂公行,堂堂神罗皇帝选举沦为贿选买票的笑话,同时由于选帝侯是三僧四俗,王权教权两家有分野。随着帝教二党争竞的延续,帝党变成了俗家人党,一上台就跟教廷这些僧对着干。选帝侯的党争化导致它越来越难选出来僧俗两家都服气的皇帝,这往往导致内乱。大空窗时期之后的一系列神罗皇帝/德意志国王,大多都是伯爵领出身,本质是俗家人党的党派领袖。这种选出来的皇帝/德意志国王被称之为“伯爵国王”。如果先皇生前就擅自选帝,甚至宣布废立先皇的就可称之为“僭王”(Anti-king,德语Gegenkönig)。这种情况直到卡尔四世颁布《金玺诏书》之后才得以解决,而阿道夫一世就是这种伯爵国王的例子。不过成4给整反了,他不是不顾诸侯反对继位,而是继位后因为欺骗诸侯遭报应而受到诸侯的反对的。
1250年生于, 神罗豪族拿骚家(House of Nassau)出身。拿骚家族本来也是一个并不显赫的土豪,大概12世纪中叶因为获得莱茵河的一个支流兰河地区的拿骚城堡的封赏,成为伯爵。从此崛起。1128年这个家族获得沃尔姆斯修道院的管辖权,从而享有征收什一税、管理修道院的采邑权以及司法审判权等权利。到了12世纪末期,辖地内的威斯巴登成为德意志王室在西南地区的重要行宫所在地,这个土豪家族得以与王室建立密切联系。遂逐渐壮大。1255年,拿骚家族以兰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支。其中北岸拿骚在后世进化为现代的荷兰王室。南岸拿骚则又分出两支,其中一支叫魏堡拿骚(Counts of Nassau-Weilburg),它在后世进化为现代的卢森堡王室,而另一支威斯巴登拿骚(Counts of Nassau in Wiesbaden)则在瓦尔拉姆二世的带领下,获得了七大选帝侯之一的莱茵行宫总管的身份。成为神罗豪门。阿道夫一世就是瓦尔拉姆二世的次子。因为哥哥当了七大选帝侯之一的特里尔大主教,所以他继承家门,成了拿骚伯爵。不过他在拿骚领内的执政成绩一般。所以拿骚家族的力量并不强。1291年鲁道夫一世死后,阿道夫一世看上神罗皇帝的位子,把它当做一生所愿。这个时候整个神罗开始了明争暗斗,选帝侯各怀鬼胎,教廷和英法势力也若隐若现。如果候选人实力和能力足够强,完全可以借力登上王位,再设法摆脱这些势力的控制,鲁道夫就是成功的案例。但鲁道夫一世是一个政治家,而阿道夫只是一个政客。鲁道夫一世有政道有权术,而阿道夫一世则把权术看作是政道。他之所以能成为国王,其实是因为选帝侯们的角力。阿道夫一世为了上位,全家出动做买卖,给选帝侯们承诺/画饼。当时,黑海贸易兴起,东欧引人关注。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二世就与鲁道夫的长子阿尔布莱希特为争夺克恩滕而兵刃相向,阿道夫就向瓦茨拉夫承诺,如果支持他上位,他就把阿尔布莱希特的奥地利和施泰尔马尔克领地转交给他。瓦茨拉夫心动了,不仅同意支持阿道夫,还帮忙做其他选帝侯的工作——在他的帮忙下搞定了萨克森和勃兰登堡。然后阿道夫的老婆这边进展也很好——美因茨大主教格尔哈德是阿道夫老婆伊玛吉娜(Imagina of Isenburg-Limburg)的娘家人。阿道夫承诺割让两座城市控制权的给他以增强其在图林根地区的势力,并承诺一旦上位,就请他进入王室议会。美因茨大主教搞定。然后阿道夫开始说服三僧的第二位,科隆大主教西格弗里德。西格弗里德是阿道夫的连襟。而且他之前在争夺他人遗产的混战中被鲁道夫和诸侯联军俘虏,损失惨重;眼见姐夫有求于自己,赶紧朝姐夫要钱要权要找补。他要求如果姐夫上位成功,要给他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直辖市以及一些城堡和庄园,还要让他管辖埃森的直辖区;外加2.5万银马克,以便修复战损的科隆大教堂;他还要求他姐夫帮忙镇压科隆市民以及其他反对者,王室议会也不能选用任何反对他的人。阿道夫满口答应,所以西格弗里德就表态支持姐夫,还站出来成了姐夫的代理,帮助说和其他人。在西格弗里德的说服下,特里尔大主教表态支持阿道夫。眼见七大选帝侯六位都同意,剩下的普法尔茨选候立表支持。因此在1292年5月,七大选帝侯齐聚法兰克福,选举阿道夫为新的德意志国王。阿道夫得偿所愿。从一个小小的拿骚伯爵成为第二位“伯爵国王”。
但是阿道夫是一个政客,他靠画大饼上位,却没有那个实力来实现。所以他坐上神罗皇帝宝座,其实是坐在火炉上烤。他登位后发现这个事实后,马上就开始搞发夹弯。阿道夫一世即位当年,他的最大对头阿尔布莱希特尚未整合好奥地利。阿尔布莱希特见情况不妙,便极力隐忍。他主动向阿道夫献出了奥地利的王冠、宝剑和权杖,并宣誓效忠。这下阿道夫一世就拿了个烫手山芋。因为人家献上王冠,他不接就等于是把奥地利开除出神罗领土内,这就不能算是正宗的皇帝。但如果接了,就没办法兑现给瓦茨拉夫二世的承诺。因为皇帝接受领主“拥戴中央”,就不应该乱动领主的封地。最后阿道夫一世决定是接,这导致瓦茨拉夫二世对奥地利和施泰尔马克的如意算盘落空;然后阿道夫又将女儿下嫁莱茵行宫总管路德维希二世,此人是与美因茨大主教争夺图林根的强劲对手,这等于是公开打美因茨大主教的耳光。而科隆大主教同样没达成目标,首先是他的宿敌布拉班特公爵与阿道夫建立了友好关系,并被委任为莱茵河下游地区的皇庄管家。然后阿道夫直接跟科隆自治市说和,科隆表示只要阿道夫愿意保障科隆市的权利,他们愿意停战,拥戴中央。阿道夫为了表示自己治下也是鲁道夫一样的偃武平和之世,只要愿意和平,他就一律欢迎,所以他顺利和科隆讲和,不但用新条约保障了科隆的各项权利,还有所扩大,这就是直接拿跟科隆主教的约定当擦屁股纸了。同时阿道夫还刻意扶植新势力,一上台就把自己的长子“孩子”海茵里希晋升为黑森伯爵,并授予他领地。各大选帝侯本来就觉得自己被耍了,现在见阿道夫一世要扩大势力,那就直接撕破脸不玩了。这段时期法王腓力四世开始向佛兰德斯和勃艮第扩张,佛兰德斯伯爵领在法王压力下宣布脱离帝国,成为法王的臣属,阿道夫无法阻止,于是他在1294年与英王爱德华一世结盟,获得6万先令的资助。准备起兵夹攻法国,但英王从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叛乱中难以脱身,只好作罢。随后,法国继续扩张,将卢森堡伯爵领纳为封臣,勃艮第行宫伯爵也把领地卖给法国王子;同时法王还与阿尔布莱希特结盟(本来就是姻亲)。眼见法国步步紧逼,此时阿道夫做了个致命的决定:他向一个窘困的侯爵购买图林根,还把包括图林根、萨克森在内的东部地区,以及迈森马尔科伯爵领地,准备把它们变为皇庄。这就得罪了对那些领地虎视眈眈的波西米亚国王和美因茨大主教。这几家直接撸膀子要跟阿道夫开干了。
阿尔布莱希特见状,立即开始搞串联,准备干掉阿道夫一世。此外,爱德华一世也忙着与法王议和,所以爱德华一世即使率军登陆佛兰德斯,也没有给阿道夫派遣援兵。当英法和约一签定(1297),阿道夫就变成了孤家寡人。虽然他火速将瑞士的乌里和施维茨确认为皇帝的直辖臣民以削弱哈布斯堡家族,但已经无济于事。1298年3月,阿尔布莱希特以阿道夫一世犯了随意剥夺封臣田产的罪名起兵。从奥地利向西进军,两家虽然之后讲和,但阿尔布莱希特并没有解散部队回家,而是呆在边境上观风。见阿尔布莱希特带头,6月底,美因茨大主教召集选帝侯开了个批斗大会,各大选帝侯在大会上挥舞着与阿道夫签署的约定,指责阿道夫言如儿戏,不配为君。美因茨大主教遂宣布阿道夫有罪,予以废黜,改推选阿尔布莱希特为国王。这个改选是神罗选帝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因为它完全是暗箱操作,没有走任何公开的程序。首开结果正义的“伯爵国王”的范例,选帝权威进一步弱化。听说选帝侯们推举僭王的阿道夫一世立即集结兵马反扑阿尔布莱希特,7月2日两军在格恩海姆开战(Battle of Göllheim)。这是一场非常传统的神罗诸侯混战——两军装备相近,人数相当。不用讲策略,纯靠硬碰硬,领主亲自下场带头开无双,谁先把对方领主给讨取了谁就是王。而胜利女神又一次对哈布斯堡微笑了——阿道夫于骑士对砍中阵亡,残军四散。阿尔布莱希特顺利接了王位。实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再兴。而威斯巴登拿骚家族衰落下去,最后成了一个地方实力派。神罗的混战继续。
海里希:神罗正统第26代皇帝海茵里希七世(Heinrich VII Holy Roman Emperor),不过如果默认是德意志国王就等于神罗皇帝的话,那他算30代。不过这里采用旧制度的提法,算为26代。
1273年生于瓦朗谢讷。出自神罗四大豪门之一的卢森堡家族(House of Luxembourg),不过这个卢森堡跟现在的卢森堡王室关联不是很大,只是出自一个地方的两家人。相对于其他三大豪门,卢森堡家创设的比较晚,其祖上出自林堡伯爵领。首任家主海茵里希在1247年继承了卢森堡的土地,在此筑城聚居,卢森堡家族才成立。第二任家主参与了争夺林堡伯爵领的沃尔林根会战(Battle of Worringen),战死沙场。然后就是海茵里希七世继任家主。卢森堡家族有个特点,就是自成立以来就受法国很大影响,历代家主都采用亲法政策,甚至可以看成是法国在神罗里面的代理人。现代的卢森堡也很大程度上是个德法之间的缓冲国,而且比较偏法,两次世界大战都坚定的站在法国一边,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卢森堡家族其实不是很招德语系封建主的待见,这就导致卢森堡家族很喜欢往外走,另择宝地筑居,对德语系封建主,只要不是自家门口的事情,一般兴趣不大。这是后来卢森堡家族对神罗诸侯们一而贯之的政策。海茵里希七世继任家主后,面对危局,主动去找法王称臣,法王腓力四世被他说动,同意援助卢森堡家,所以海茵里希七世借助法王的力量,又利用了自己的对手布拉班特领地和科隆自治市之间的不合,维持住了卢森堡家族的地盘。
1308年阿尔布莱希特一世遇刺身亡后,神罗再次一片大乱。由于有了哈布斯堡家族和拿骚家族的先例,所以神罗境内的各路豪族们心思全活泛了,都想当下一个 “伯爵国王”。其中就包括海茵里希七世。这个时候法王腓力四世因为想往佛兰德斯扩张,也想对神罗的事务插一脚,就想找个信得过的人去当这新王。起初法王腓力四世率先推荐弟弟夏尔(Charles, Count of Valois)为候选人,并寻求教皇克莱芒五世的支持。但是夏尔是个地道的法国人,不可能被德国系封建主接受。连选帝三僧也对此不甚看好,找人游说克莱芒五世。腓力四世见状就退而求其次,就琢磨找个小弟来替他出头。这时候海茵里希七世就跳出来说大哥我来。腓力四世计算了一下,觉得海茵里希确实条件更优越,因为海茵里希七世是法王封臣,而且是依靠法王保住产业的,更重要的是他弟弟巴尔杜因(Balduin von Luxemburg)是选帝三僧里的特里尔大主教。这两兄弟法国化极重,日常交流都说法语,不说德语。所以如果他参选,马上七票里就有一个铁票。腓力四世相信海茵里希七世的忠诚,于是他就大撒币,来帮助自己小弟竞选。此时选帝三僧里面的科隆大主教由莱茵兰地区的名门菲尔内堡家族继任,这家人是腓力四世的盟友。另外一个僧——美因茨大主教原来是波西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二世的掌玺官,波西米亚奉行亲法政策是他的政见。而选帝四俗里面的波西米亚国王克恩滕的海因里希(Henry of Bohemia),是在教皇支持下保住了波希米亚王位,而此时教廷刚经历“阿纳尼掌嘴”,被法王拿下,成了御用教廷。所以七位选帝侯中有四位已经和法国王室有不同程度的密切关系。只要贿金到位,这四家都愿意投海茵里希七世。根据选帝侯的传统,一旦多数票出来了,剩下的少数派一般为了让选帝侯表现的团结一致,免得新皇上任拿反对分子开刀祭旗,也都随大流以保证新皇是七票上位,众望所归。见说动了几家,腓力四世立即派人大肆行贿,同时也对教皇施加压力。特里尔大主教首先与美因茨大主教达成一致,共同推举海茵里希七世,科隆大主教面对贿金,权衡再三也投了海茵里希七世一票。其他选帝侯觉得看看之前主要是俗家人选的共主,如阿道夫和阿尔布莱希特,都不可封建主的心,既然僧家三票都是顶海茵里希,俗家人一没搞串联,二刚送来的重贿又不能舍弃,遂决定随大流一把,于是海茵里希七世顺利当选,在1309年成为卢森堡王朝的第一位德意志的国王。
选王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去意大利加冕。为了加冕顺利,海茵里希七世开始他的纵横。比起之前的几位“伯爵国王”来说,海茵里希七世对自己的实力认识的清楚得多,他知道卢森堡家族的实力有限,而且法国出身和法国做派不受德语系封建主们的喜爱。所以他当选后一改前两任国王极力摆脱选帝侯控制的野心,对内采用温和和安抚政策。他招安哈布斯堡家族和拿骚家族,首先是允许阿尔布莱希特的儿子,著名的帅哥公爵腓特烈(Friedrich der Schöne)和其4个兄弟获得他们的帝国采邑,然后给两位先帝阿尔布莱希特和阿道夫风光大葬,下令把刺杀前国王的凶手抓起来审判。虽然没有抓到,但是这种做法让德语系封建主们对他的抵触情绪大为减轻,使得他们对于卢森堡家族扩张势力的做法认可为中世纪神罗帝国境内每日上演的封建主混战,而不是要用法国取代德意志。哈布斯堡家因为受了他的恩,所以同意拥戴海茵里希七世做皇帝,并愿意让开通往意大利的大路,派子弟随军去帮忙。获得德语系封建主认可的海茵里希七世把目光投向快速发展的东部地区。他认为德语系诸侯可以认可他,但不会接受他,而且当上德意志国王的他,心中开始有私心,对法国大哥要“忠,但不能完全忠”。所以莫不如让卢森堡家族借机会另择宝地发展。在这种思路下他让儿子约翰(Johann von Bhmen)迎娶波希米亚已故国王瓦茨拉夫二世的女儿,这个约翰,就是日后波西米亚著名的武士国王“盲王”扬一世。而波西米亚国王海茵里希是这次选帝中唯一一个决定不受贿,投票反对的。所以卢森堡家族登位后必须拿他来祭旗。卢森堡家族受到了一些捷克贵族和教士们的支持下,组织军队来到波西米亚,在这个政治联姻和军事压力之下,克恩滕公爵海因里希最后被迫退出波希米亚,波西米亚从此成为卢森堡家族的世袭领地。实力大增的海茵里希七世觉得后方安定,可以去意大利加冕了。时逢1309年,教皇不堪腓力四世的压力,将教廷迁往法国阿维农,这导致意大利帝教两党全面大混战,整个北意大利陷入完全的无政府状态中。教廷中有人希望借助海茵里希的加冕来恢复北意大利的秩序,,遂游说教皇,在海茵里希登上王位6个月后承认他是德意志国王。既然教廷承认了,按照惯例1310年,海茵里希七世招了5000名人马,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海茵里希七世到了伦巴第平原后就宣布了一个公开信性质的诏令,放话自己要来重现神罗帝国在意大利的权威。这个公开信吸引了以但丁为首的一批人,他们天真地以为海茵里希七世能领导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统一,所以在他们作品中对海茵里希七世大加吹捧。这是海茵里希七世名流后世,最后被成4选入游戏中的原因。但意大利各城邦的领主们不可能接受新皇帝,他们对于海茵里希七世的到来深感警惕。1311年海茵里希顺利抵达米兰,在此顺利带上了伦巴第铁王冠,加冕为意大利国王。接着绕道热那亚前往混战不断的罗马,在教皇的缺席下由两位枢机主教最终加冕为神罗皇帝。所以他是入了正统神罗皇帝世系,而不是像几个前任一样只是“德意志的国王”。但加冕后的他就暴露了自己的私心——他看到意大利诸城城邦的混乱情况,觉得自己能在意大利做第二个腓特烈二世,自己是可以把卢森堡变成新的霍亨斯陶芬的。这下他就惹怒了一大批人。首先教廷表示反对,教廷需要的是一个忠诚的打手,不是跪压罗马的第二个腓特烈。尤其是帝教二党相争,如果又来了一个新的帝,让帝党有了新的共主,罗马就要被跪压,这是教廷不能接受的。其次是那不勒斯国王“智王”罗贝尔一世和他的老大法王腓力四世。因为昔日霍亨斯陶芬是在那不勒斯王国建政,现在又来了一个新版的霍亨斯陶芬,那不勒斯绝对不可能允许来抢自己地盘。而腓力四世面对同是小弟的两家人,觉得一笔写不出两个安茹。再者神罗统一意大利,那就是法国的劲敌,所以腓力四世倾向于罗贝尔。最后是北意大利的诸侯们,他们本来大多都是教党,素来反对神罗皇帝,现在来了一个真要落实皇帝权力的,那必然要削藩,就必然削到他们头上,所以在罗贝尔的支持下,北意大利烽烟四起,群起反对海茵里希七世。海茵里希七世陷入了和北意大利诸城邦的激战中,1311年击破克里莫纳,同年围攻并逼降了布雷西亚,接下来又长期围困佛罗伦萨。可惜没有重要战果。1313年,罗贝尔和海茵里希公开翻脸,海茵里希七世集结了所有人马,准备进攻那不勒斯。首先他准备削掉那不勒斯王国在北部的小弟锡耶纳,但是在围攻期间他患上了痢疾,客死他乡。其军队亦迅速溃散。
海茵里希七世在位很短,但是成绩很好,他让卢森堡家族这个原来默默无闻,根基很浅的土豪,一跃成为神罗帝国的四大豪门之一,他打下了稳固的根据地,让子孙历任波西米亚国王。自己也因为恰逢其时的进行“意大利事业”,在青史上留名,位列但丁《神曲》的天堂篇里。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不过他的家族毕竟起家较晚,所以能干到波西米亚国王的地步已经是极限。他的子孙在波西米亚开创的卢森堡王朝在捷克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还深刻的影响了维谢格拉德集团诸国的地缘。所以他的故事在现在捷克历史书里是必修课。
法兹拉夫:这位是捷克普热米斯尔王朝的六代目瓦茨拉夫二世(Wenceslaus II Přemyslid,捷克语的瓦茨拉夫Václav,在匈牙利和波兰语里叫温斯劳迪斯Wenceslaus,德语里叫文策尔Wenzel,所以历史书上这三个名字都是一个人,由于瓦茨拉夫二世本家是在捷克,所以这里用捷克语提法)
1271年生于布拉格,普热米斯尔王朝的“金铁王”鄂图卡二世的独子。鄂图卡二世在曼奇菲尔德战役中战死时他才7岁。父死后,他家绝大部分领地(奥地利、施蒂里亚、卡林西亚和克恩滕)都被哈布斯堡王朝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瓜分。波西米亚由表兄勃兰登堡藩侯奥托五世(Otto V, Margrave of Brandenburg-Salzwedel)和瓦茨拉夫的母亲摄政。后来他母亲给他找了个后爹叫扎维斯(Zavis of Falkenstein),此人是捷克著名的大诸侯,也是鄂图卡二世的政敌。鄂图卡死后瓦茨拉夫的母亲跟奥托五世来了个太后斗权臣的传统宫斗剧,而且还是老套的狗血剧情——太后为了找武力支持,跟统兵大将睡到了一个床上…,借助扎维斯的武力支持。奥托五世顺利被斗倒。随后扎维斯作为后党领袖代理国政。瓦茨拉夫成年后,狗血宫斗剧继续——这回是嬴政斗嫪毐剧本,而瓦茨拉夫这个“嬴政”找的“安昌君”是个外人——哈布斯堡太祖鲁道夫一世。1285年,鲁道夫一世将女儿茱蒂丝嫁给瓦茨拉夫,宣布德意志诸侯会给瓦茨拉夫撑腰,找到援助的瓦茨拉夫迅速拉起来一派势力。 1290年,瓦茨拉夫发动政变成功,杀死继父,开始亲政。
亲政后的瓦茨拉夫谋求恢复父亲时代的疆域,但是由于鲁道夫一世宣布鄂图卡占的地盘是皇庄,所以他和两任德意志国王阿道夫与阿尔布莱希特斗来斗去,分分合合恩怨不断。最后未能成功。1297年瓦茨拉夫的妻子,也就是阿尔布莱希特的妹妹茱蒂丝去世,留下了一个儿子,也是瓦茨拉夫二世的独子,日后的瓦茨拉夫三世。茱蒂丝死后瓦茨拉夫二世决定改弦易辙,往别的方向搞扩张,1300年,他与波兰皮亚斯特家族的唯一继承人伊萨贝塔(Ryksa-Elżbieta,波兰语伊萨贝塔就是伊丽莎白Elizabeth Richeza of Poland)订婚,获得了波兰王位继承权。130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三世去世,阿帕德王朝绝嗣。匈牙利四分五裂,实际控制在大贵族手中。瓦茨拉夫是安德鲁三世的远房堂亲,因此在他的策划下,一部分匈牙利贵族愿意投效。于是他让瓦茨拉夫三世与安德鲁的女儿维奥拉(Viola Alžběta Těšínská,后来多用中间名阿兹贝塔称呼,捷克语阿兹贝塔就是伊丽莎白Viola of Teschen)订婚。借助这层关系,他下场参与了匈牙利王位继承战争,成功击败安茹家族的罗贝尔(那不勒斯王国太祖卡洛一世的儿子,瘸子卡洛二世的弟弟)。让瓦茨拉夫三世当上了匈牙利国王,匈牙利称之为拉迪劳迪斯五世(Ladislaus V)。但是因为在1303年,瓦茨拉夫利用波兰的内乱,获得了小波兰地区(Lesser Poland,波兰历史地名,包括桑多梅日、卢布林和克拉科夫三个公国,首府是克拉科夫)诸侯的支持,拿下了西里西亚和克拉科夫,然后以克拉科夫大公身份当选为混乱的波兰王国的国王。他没有足够的实力同时向两个方向扩张,所以他夺到匈牙利王位后,只是将其交给当地的代理人就回国了。但仅仅两年后,瓦茨拉夫得了结核病去世。他的儿子瓦茨拉夫三世表现尚可,但因热衷于封建战争,于1306年参与波兰战争中遇刺身亡,只活了17岁,普热米斯尔王朝绝嗣,捷克陷入到混战之中,最后落入外国王族之手。
瓦茨拉夫二世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任内继承了父亲的发展银矿业的政策,使得捷克的银矿和铸币业都有很大发展。1298年,捷克矿工发现库特纳霍拉银山(Kutná Hora),捷克银矿业崛起有了基础。1300年瓦茨拉夫二世在捷克进行货币改革,建立全国唯一的铸币厂,并颁布了捷克的第一部矿业管理条例《矿山法度》(Ius regale montanorum)。为捷克建立起最早的矿业管理办法。由于法度明确,标准清晰,所以捷克的格罗森银币(Prague groschen)含银量比较稳定,从此崛起,成为欧洲另一种主要的交易用货币之一。但是封建兼并战争分散了他的精力,让他不能进一步进行改革。而且他在外战上消耗很大,却斩获甚寡。尽管他获得了波兰和匈牙利的王位,却只是个空头衔,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在他死后这些空头衔都迅速丧失了。所以其实顶多也就是一个守成君王。但是由于他以小小的捷克,获得了波兰匈牙利两个更大的国家的王位,给捷克人民长了脸。所以现代捷克评选百大捷克优秀历史人物时,还是给了他68号的排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纠个小错,舅舅和叔叔? 2 环宇7504 字305 2021-09-14 00:34:50
🙂英国 剧本1 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5 五藤高庆 字19690 2024-06-17 00:02:58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3 5 五藤高庆 字18417 2021-07-25 20:09:45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2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1 4 五藤高庆 字27011 2021-07-25 13:02:24
🙂剧本二:群狼的咆哮 2 4 五藤高庆 字7822 2021-07-25 13:00:52
🙂剧本二:群狼的咆哮 1 5 五藤高庆 字22092 2021-07-25 12:56:27
🙂纠个小错,不是克努特大帝 2 环宇7504 字120 2021-08-03 04: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