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怕富不怕穷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36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是不是杠精(3)

补充三点。

第一:

你爸妈把你生下来,就给了你他们常说的生命,但其实是你得到了时间。

你需要拿出一定的成本,保证你能活比如80年。剩下来的事,就是你怎么用这80年光阴。

时间是固定的,怎么才能提高效率?

提高脑速,日行万里。

怎么提高脑速?

勤加练习。

怎么练习?

刚刚已经说过了。

有人不感谢自己的爹妈,反而认为“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就生下了自己”,为什么?

这话就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的所在:思想混乱,行为荒诞。

为什么会这样?

脑子用去干乌七八糟的事了。好比别人在砍柴之前磨刀,他用刀去剁石头。

活明白的人,“脑刀”吹毛断发,没活明白的,他那把“脑刀”,简直无法形容。

第二个要补充的比较“实际”,解释为什么在学校里做练习,反而越练越错乱。

很明显,所学内容并不难,但为了提升考试难度,试题有意的进行了扭曲。这样扭曲的试题,做一定的练习,是有益的,可以得到适度的锻炼:即提升“识破”、“反制”能力。但在实际中,一来老师并不会明确的告诉学生这样的练习题其用意何,反而会无声的强化学生“我很笨”之自我评价;二来数量巨大,会形成“信息风暴”,摧毁学生,妨碍其建立一个良好的脑部运转机制。

简而言之,在学校受训十余载,人出来,已经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见到,一个B领域的博士能跑到A领域,去跟A领域的博士抬杠,而A领域的博士似乎被逐步说服了的原因所在。这俩,都废了。

人,始终是第一位的,物永远只是服务于人。

“人学”没学好,学一堆“物学”,也就不是人了。

事情恰好相反,“物学”从根本上看是不需要学的,这是因为一切“物学”都可以程序化、工具设备化(这俩合在一块就是我们说的智能机器)。这是从长远来看。

但“物学”总得有人学,不学,哪里会能出现不断智能化的工具设备呢?这是就近处来看。

所以,“人学”、“物学”需兼顾协调。然而,主次不可以颠倒,更不可以废“人学”。

即便是“根本就没有人在其中使坏”,如今市面上的主流“学法”也是人不倦的。

第三个要补充的和“吃瓜”有关。

张三“吃瓜”,李四也“吃瓜”。

李四说:我对这些瓜不感兴趣。

张三问:你不感兴趣你怎么这些瓜呢?

李四说:你误会了,我对瓜皮不感兴趣,我把瓜瓤给吃了。

张三问:都是吃瓜,为什么你吃的瓤,我吃的是皮呢?能具体说说吗?

李四说:我是把瓜当成了练习的对象,我脑中有一个标准设置,当我开始吃某瓜时,我会形成一系列看法,诸如有理、没理,然后会用标准设置去评判我的这些看法,看看哪里对了,哪里错了,然后进行较准。长久的练习,我脑中的那个标准设置,就像一把磨得非常快的刀。所以,我吃完瓜之后,瓜本身我往往就给忘了,因为那已经失去了价值。而你只是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看看别人意见,然后就去睡觉了。所以你吃的是皮,我吃的是瓤。

张三:原来吃瓜也有学问。

李四:并不是,一切信息都可以视之为瓜,不是吃瓜有学问,而是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