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陈平先生的《李约瑟问题和中国社会的演化》读后感 -- 胡一刀
有人统计过,中国历史上总的分裂时期要长于总的统一时期。
也就是说,离心力的作用效果要大于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说中国是超稳定结构,似乎说中国没有离心力,或者离心力很弱,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对客观的说法是,尽管中国的离心力很强大,但向心力也不弱。
其实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这已经很独特,很厉害了。
在一神教产生之前的多神教文明,如古苏美尔、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因为多神教,只有离心力,消亡也就消亡了;
即使有了一神教,增加了向心力,但依然不是离心力的对手,基督教分成了东正教和天主教,然后接着再分;伊斯兰教分成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然后接着再分。
所以看世界其他文明史,只看到了离心力,看不到向心力。
这就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最大不同,有强大的向心力,足以与普遍存在的离心力抗衡。
所以能绵延不绝,存续至今。
中国的这种向心力什么时候形成的?来自哪里?
司马迁在《夏本纪》说:
今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所谓向心力,一定得有中心,否则就无从谈起。
司马迁的这段描写,说的是夏建立了天子之国为中心的国家形态。
从司马迁的描述看,向心力至少在夏代就有了。
再往前,只能看考古了。
近些年,聚落考古很热门。
聚落考古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想象,中国在群星璀璨的新石器文化时期,每个文化的聚落分布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聚落,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尤为明显,而世界别的新石器文化,聚落分布则似乎没有这个特点。
也就说,在信史以前,中国虽然有多个文化圈,但每个文化圈都意识到要搞中心,中心意识普遍存在于先民的脑子里。
再往旧石器倒。
在狩猎采集时期,受限于食物资源的分布,人类群落规模是有限的,到一定程度就得迁移分离出去。
所以人类有离心力与生俱来,近乎自然法则。
但中国不一样,在搞出了制陶术之后,陶罐作为烹煮工具,是人们唯一获取食物的地方。
人们围坐在陶罐周围,获取食物,享受美味,久而久之,陶罐就有了中心地标的作用,也就在先民脑子渐渐形成中心的概念。
这就是后来鼎为什么能作为国家王权的象征,因为鼎从陶罐演化而来,代表着中心。
可以说是陶罐的出现,让中心主义逐渐成了先民的集体意识,有了这个集体意识,就有了向心力。
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虽然中心的象征在不断变化,但中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向心力也就不断增大。
以上大概是理解中华文明的根本。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我没说中医不好啊。 匿名 字615 2021-12-07 22:35:07
🙂都是表象,实质是一样的 赵美成 字51 2021-12-07 23:52:50
🙂给老兄赞。其实不用古天文学,懂点数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 阿吹 字147 2021-11-30 04:20:42
🙂说中国是超稳定结构,其实不准确
🙂补一张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的聚落布局图 23 回车 字918 2021-11-30 08:29:22
🙂中国的中字最初是古人立表和建旗制度的写照 17 anne2607 字3621 2021-11-30 18:27:19
🙂关于立表测影,冯时先生讲的最清楚 2 回车 字1327 2021-12-01 08:56:48
🙂国外有立表测影但是却没有四象与八卦及后来的易经。 anne2607 字904 2021-12-01 1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