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史记》人物--游戏风尘话陈平(完-Bater) -- AleaJactaEst
还没有能普遍性代表当时粮食价格的材料,起扶比较大,比如文帝时期,低时是十余钱一石,高时是百余石。
五钱一石应该是汉宣帝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价格,赵充国的奏章提到一件事,说当时西北边地粮食价格是八钱,他请求政府购入两百万石加强军备,认为边地有了这样的粮食储备羌人必然不敢反叛,但汉宣帝只批准了一百万石,从这来看,通过政府购买提高粮食价格执行得并不是非常有力,边地价格为八钱,政府并没有感到有需要通过大量买入提价的压力
总的来说汉朝的粮食价格是偏低,这也解释了为何在社会生产发展十一而税的同时,为何有那么多的农民在赋税的压力下被迫卖出土地。
粮价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贾谊以来政府导向农业的单向性的发展,造成一种畸形的产品结构,粮食生产过于丰富。另一方面则是豪商对于价格的控制。桑弘羊最早提出用平准法政府参与粮食买卖,低价时买入高价时卖出,声称这样可以调控粮食价格,汉宣帝时那套方针就是其延续,后世的常平仓同样着意于此,但政府又不可避免的把常平仓作为一种获利手段,所以常平仓的意义并不是非常显著,而成了“与民争利”
这就形成了一种怪圈,一方面政府导向性的单一的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又不能为农业产品价格提供保护,所以农民始终难以得到利益,生产繁荣的同时是过度生产的粮食以极低的价格流入政府,在官舱里发红烂掉(这是盛世之代表性景象,史家往往以赞美语调描述的),其归宿,除了对外战争把他消耗掉好象没有更好的方法,由此来看汉武帝隋炀帝明成祖等等的开边,其实也是势所必然,儒家学者强调他们大量消耗了政府财富,但在粮食生产过度发达的情况下,不消耗又能怎么样呢,就象美国的武器库,反正不用掉也要被更新销毁。
回到赋税来说,在导向性的单一农业和粮食价格不提供保护的情况下,征收实物税可以说有相当的必要性,这一点在唐朝人议论两税制改革的弊端时已经谈得很清楚了,政府改收货币税,粮食价格不断下降,实际税率在上升。有些人从西方历史的角度出发,鼓吹商品经济,一看见收实物税就斥为落后或者历史倒退,舌辩滔滔,哪知道中国古代政治家治法定制的良苦用心呢。
啊,说得太多跑题了,打住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咱们算算产量和收入 假日归客 字796 2005-07-19 09:46:04
那时侯的产量,十亩地的收成够一人吃一年 曹仲德 字164 2005-07-20 09:48:51
想请教曹二哥一个问题,西汉东汉时一石谷子能卖多少钱? 电子赵括 字503 2005-07-27 11:43:09
请教不敢当
😄看来要想个办法胁迫曹二哥定期来西西河冒泡。 电子赵括 字0 2005-08-02 12:04:51
有些地方似未尽美 baumchen 字286 2005-07-18 21: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