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注意】1989年中国利用科学方法证实了人体经络的客观存在 -- 任飞

共:💬32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这段文字,出处转录如下

经络研究命题的建立与展开

 

  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文献《黄帝内经》成书于2500年前,贯穿于全书的理论核心就是经络藏象学说。所谓经络者,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由此??述可知,古人所发现和概括的这一经络系统,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内经》又称:“经脉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如果这里所指的络脉可认定??血脉,那麽经脉就应与现代西方生物学的神经系统相对应;如果《内经》所描述的经脉与神经解剖大体一致,如果中医针灸临床现象与神经内科学互不矛盾,那麽古人和今人用不同认识方法描述人体同一个调控系统本应是不难统一的。这样中西医学的结合在理论层次上就可以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了。然而令人非常难堪的是,无论从解剖形态的描述还是对经络现象、医学效应的观察结果都明白无误地说明,古人所指的14经脉(12正经加任督2脉)与西方发现的外周神经是如此殊异,以致根本无法合二??一,这无疑是中医学对西医学认??通过人体解剖方法已经完全认识了人体的这一定论的一个重大的无可回避的挑战。

 第一,熊所周知,外周神经系统是通过脊髓中枢20几个体节完成对内脏和四肢的横向调控的,而《内经》说的14经脉却是纵向走向,且定位明确,标识清晰。

 第二,针刺经穴“得气”,或炼功“入静”后,在一些人身上?b生纵行的线状游走感,现代人称之??“循经感传”。70年代有关学者曾对20余万人进行了测试观察,大约有1/5的人群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循经感传现象,感传路线大体与古人描绘的14经脉走向一致。不仅主观感觉如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出现的线状皮肤病变,竟然也与14经脉走行基本一致。

 第三,几千年来经络理论成功地指导着中医针灸、按摩、气功等大量临床实践,已经正在和继续地证明着:沿14经脉及各穴位施以物理刺激(砭石、针灸、刮痧、电脉冲、激光、微波、毫米波、次声等)对脏腑和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着治疗作用。不仅如此,古人所说“气至病所则有效”,在现代人身上针刺出现感传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即消失或减弱,类似病例屡见不鲜。

  面对以上三方面的挑战,西方生物医学目前尚无以答对。尽管存在不理解和反对意见,但“经络探索”这一命题还是建立了。1986年“经络的研究”作??中国自然科学的攻关项目,正式立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支持。

“七五”期间,一个以客观检测??主要目标的经络物理研究的热潮展开。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是:沿14经脉陆续发现了声、光、热、电、磁和同位素扩散的特异性。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是以下的研究与成果。??

  (1)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采用循经低电击穿特性、循经低声阻特性等方法建立了一套14经脉的客观检测定位方法,这一方法在国内外诸多实验室得到了重复验证和推广,促使经脉实质的研究迈进了科学定位的探索时期。

  (2)孟竞璧教授实验室利用法国学者建立的同位素艴(Tc99)穴位注射方法,用Y照相机显像了14经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与古典经脉线走行基本一致,并进一步证明了它既非神经干,亦非淋巴或动静脉血管。然而一切现代的解剖学手段,包括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均没有找到与14经脉相对应的管道型组织结构线。其间薛崇成教授主持的一项著名的“口裂试验”,有力地证?^了所有“经脉外周组织结构线”这一类假说。“口裂试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循经感传经过口唇时,双唇的开裂并没有阻止感传沿任督脉继续进行。同样,其它经脉的感传,亦可越过裂开的伤口。显然这一实验支援了“感传中枢幻觉假说”。然而对经络物理研究来讲,它恰恰提示:经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但却又是无形的存在,它正如海洋中的暖流、天空中的候鸟迁徙线、季风带、航空线一样,是不会因其间的局部变化、干扰而中断的,因此也不可能用解剖学方法观察到。

  极力企图证明经脉只是古人对神经的无知和误解,一味热衷于寻找经络的管道型组织结构的一系列实验,虽然能够得到大量的资金,但由于探索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与经络特性相背离的,故而陷入误区,不可能达到目的。

组织解剖学的盲区

  1996年10月,张声闳、陈静在《科技导报》上的“关于经络本质和机制”一文中提出了“经络是生物体的一个特殊的自组织系统,它无固定形态,寓于生命体的间隙维中”的假说。这一假说的理论依据是:现代分形理论提示,任何形式的组织结构都不可能全部占据三维空间,总有一个分数维空间作??间隙维存在,人体结构亦当然不能例外,它的间隙维无疑应由有序流动着的体流来填充。那麽,人们不禁要问:人的体液仅仅是间隙中流动的填充物吗?人体作??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可以设想,对于任何复杂的组织结构,都会有一个同样复杂的间隙结构对应存在。二者所不同的是组织结构在发育过程中越趋向复杂、精细,则其结构就越趋向分立。研究这种分立的精细、复杂的结构便衍生出了现代的分科而学之的西方生物医学。但人体间隙结构在发育复杂化的过程中则是始终保持了其结构的完整统一性的。故笔者以??,中医整体医学理论正是从这一完整性、统一性出发所形成的,中医学应是包括人体间隙维和组织结构间完整统一作用的理论。因此,笔者赞同张声闳、陈静的假说,认??人体间隙系统从生命活动一开始,便自然形成一套无形的互相连通的网络,这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网络就是经络系统的实质。而当解剖刀将生命体切成标本时,这一间隙系统也就被破坏殆尽了。因此,利用结构解剖学是永远找不到经络实体的。??

  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更新,科学在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然、生命(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在向微观深入的同时,也不断地向宏观整体方向拓展,现代经络实质的研究可能正在呼唤、期待着一个崭新的生命体间隙形态学的诞生。

  近年来,有意义的关于“经络实质研究”的新进展如下所列。

  (1)武汉大学曹连欣教授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

  (2)美国奥克兰大学吴建华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10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DNA蛋白质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

  (3)复旦大学费伦教授实验室、天津中医学院徐汤苹教授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的体液恰是人体“第二信使”钙离子的富集区。

  (4)南通医学院刘祖舜教授实验室发现穴位药物注射所显示的低量优效特性竟与体液中的血药浓度无关。

  (5)北京医科大学樊景禹教授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导的特性。

  (6)辽宁中医学院孙平生教授实验室发现沿经脉线皮下的低声阻传导通道。

  (7)杭州大学张长琳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的电磁波干涉图谱出现与古典经脉线相似的特征。

  (8)国际科学中心申璋、李志超教授实验室用红外热像图仪发现毫米波生物医学效应具有沿经穴传导的特性。李志超实验室还证明了循经低阻抗电特性,其本质是非线性低电击穿阈值特性的沿经分布所致。

  (9)北京经络研究中心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针刺穴位时,沿经脉在线测到与动脉同步的微小波动,而离开经脉线2毫米就测不到。

  (10)中国中医研究院张维波副教授实验室发现并证实沿经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低电击穿阈值线、低声阻线竟是同一条体液低流阻间隙通道。

综上所述,以上10个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与人体间隙维空间假说不期而遇,这绝非偶然。它们的综合成果向以组织结构解剖学??基石所建立起来的近代西方生物医学提出了严肃的质疑:除了那个“残缺的三维空间”实体组织结构之外,与之相对应而存在的分数维间隙空间中,难道不可能有着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动地进行着有序的活动吗?实验表明,恰恰在解剖刀下所丢掉的生命体的那一半(分数间隙维空间)中有着中医所论的“决死生、处百病”的经络系统以及气的运行信道―14经脉,只是它超出了组织解剖学的视野而未被观察到而已。

  生命在于运动的有序化。著名现代化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教授在他的“耗散结构理论”中阐明了:一切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随着负熵流的增加,出现了涨落现象,形成自组织活动,有序的干涉条纹和花样便应运而生。这段阐述恰好似与2500年前《内经》所描述的: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的经络系统和气之运行信道――14经脉理论,完全不谋而合。??

  事实上,宇宙中绝大部分生命与非生命活动都是超出人的感觉能力而存在和运动着的。现代经络物理研究、经络化学研究的综合整体成果可能正在逐步地向科学界揭示着经络的谜底:中医所论的运行于“分肉之间”的气,似乎就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体组织间隙中的由粒子和波动共同组成的复合信息载体;古人所概括描述的经络系统14经脉,可能就是人体这个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活动所形成的无形的信息信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