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读书笔记之《全球通史: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 -- 俺是老胡

共:💬69 🌺18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里问题比较多

比较散乱,见谅。

1、地理隔绝。

现在全球史都深入到史前了,隔绝很难说明问题。中国从未少过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在中古就集齐世界各大宗教,哪国做到了?何况历史上险些中断的时刻并不少见。哪怕是最封闭的清朝,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不可忽略。

轴心时代的突破、秦一统天下,这两个才是关键。否则根本不存在我们所理解的中国或者中华文明。只会是东亚各国而已。

2、宗教体系

该有的其实都有,不管是狂热、决定论、先行发展、彼岸此岸……甚至影响到政教施行。问题是(广义上的)儒学始终能对抗,形成对立统一。生活的归政府,超验的归宗教。不像西方宗教那样长期过多干涉。而且超验世界是生活世界的翻版(官僚),不像西方宗教那样是触不可及的天堂。

当然这也是发展路线决定的。中国很有意思。先秦已有共同的人文理念,儒法又可以兼容发展。各国、地区的差异可以通过这种共同维系。事实上的大一统和各类标准的统一,更强化了这点。

西方则不然,首先是差异过大,不得不保留各类宗教和成文法,除了被同一个实体统治之外没什么共同点。其次是基督教,私人化宗教虽然重构了政治基础,走向自然法,形成共同点,但同时也可以为任何一个民族提供相同的基础。结果就是君权神授。

3、士大夫

士大夫的关键其实是(转型)社会中的衔接,钱穆的说法最为典型。当然在明清,又成为地方势力自治的基础。

  

宋、明以下之社會,與隋、唐以前不同。世族門第消滅,社會間日趨於平等,而散漫無組織。社會一切公共事業,均須有主持領導之人。若讀書人不管社會事,專務應科舉、做官、謀身家富貴,則政治社會事業,勢必日趨腐敗。其所以猶能支撐造成小康之局者,正惟賴此輩講學之人來做一個中堅。

这个说法共天下有两种借用过。

4、孔子与法治

孔子这个就有点胡说八道了。问题主要是孙子决定爷爷,完全不考虑发展过程和孔子的实际影响。孔子的实际影响就是“法”治,因为他的道德伦理,和自然法的实质基本相同。也就是人心秩序和普遍人性。只是不像西方那样是“理性”的规范,抽离成普遍准则(机械法条)。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法“治”。

很难说他不是从近现代西方法制角度去考量的,视差显而易见。

5、天朝遥远

西方人态度的转变实际上更早,孟德斯鸠之前就开始了。也就是18世纪中期的事情。这个时期,随着了解的增加(满清的表现),启蒙运动的发展,民族意识的高涨和竖立文明优越性的必要,中国被蔑视是自然而然的。

其实看明清传教士的著作就能发现问题,比如我们常说的利玛窦,他的言辞之中不乏揶揄和贬低。可见想要他们客观,从来是不可能的。何况这也是殖民的好借口。

6、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表述不够准确,但这恰好是关键所在。

  

太平天国这件事,只怕让全世界都对中国有一种看走眼的感觉。过去凡曾到过中国或从纸上对中国有所了解者,都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实利主义根深蒂固的种族。其生存哲学,不单体现为疯狂逐利的行为,更显现于凡事以一己私利为酌准的个人主义至上品质。他们总是死死盯住自身利益,确信某事有利可图,才会付诸行动。太平天国无疑使这种认知来了一个颠覆。

观念颠覆使得太平天国自身的问题显得不再重要。这也可以解释所谓偏见的原因,因为要维护旧观念,要维护他们自身文明的优越性。

7、清朝的税收

税收问题可以用疆域或者说问题一(地缘)来解释,那就是中国因为没有频繁的战争,没有高昂的军事支出,也就没有长期的财政需求驱动国家扩大行政,加强税收能力。也就不会有国家主导的,重商主义的市场经济,很难抽到足够税收。可见,问题并不在于经济实力,而在于榨取能力的不同。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西方近几百年来特别强调自由。

8、MADE IN CHINA

直到民国还在打国货牌。不过问题恐怕不是销售系统或者简单的文化牌。更可能是处于综合的利益考量。就像清末关闭工厂,原因是「万物一体之仁」。仁不仁姑且不谈,用现代话说就是自发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且,国产性价比不如国外,其实也是很晚的事情了。拉美、东南亚等等并没有这个条件。他可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高度发达的生产系统?

通宝推: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