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 -- 燕人

共:💬86 🌺37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补充一下

又称胡扯一番,这其实是昨天回复准备继续回应的几个方向,结果根本没下文了。只好单独贴出来,所以松散。

 

他要还乡,他要带兄弟们回家。所以哪怕他是个小人,也不能有任何污点。这也是古代当官心态的一种,名誉就是一切。考虑到名誉本就等于生命(失了道义,就是别人鱼肉或共诛之的借口),所以也没错。

何况传统理想本就如此。是为了更多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个算账的。所以他说人人平等,其实是真的认同。而他的计较,一定是对理想来说的,所以必然会起冲突。别人(比如他的兄弟)会觉得,不都这样么,为什么计较,有必要去计较?

 

参考上文的注,这也是为什么我表达总那么复杂。不只追求准确,还是避免透露价值的可能。就算透露,自认为不好的,大多也消除了。比如前文的注只需要一句话,但是太恶心。有时甚至和他们一样,连语序都有意涵。比如,逻辑结构放在后面,是指他们连情感都没有。玩弄情感,好歹要有情感或者理解情感。

另外,也正是这种避免,带来了与现实的脱节。毕竟只有形容,你是不知道实际如何的。这就是所谓语义弱化和第二实在(aka.空幻)的起源。如果这种作品或者语言建置看多了,缺乏对实际的了解,那么是不可能看懂任何事情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作品明明不怎么样,但还是比起获奖的大作强多了。因为他把人拉回现实,却又没有距离现实太近的那种恐怖。距离感从来是作品的核心。不能太近,以免回归现实、让人恐惧。不能太远,以免编造明显、虚情假意。

考虑到绝大多数人,是为了体验别样的生活方式。想要了解不同,但又要内在相通(局面或处境)。那么就不可能太直接或者太遥远。理解总得有个前提不是?新鲜总得有些不同不是?(差异与重复。同异反复,有无相生是也。)

 

这本来是中国文化所擅长的。不管是含蓄(陌生化)、暧昧(多义性)还是缜密(精密结构),不管委曲(迂回)、绮丽(色彩)还是形容(意象),都是华夏的本色。这甚至是汉语或者说对话的特征。就像骂人不带脏字。

  

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骂人的上乘。

可是,这句要求,至少要让人家听懂的。大量采用西方建置和思路的结果就是,中国人看不懂。拿奖是容易了,但是对大众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何况,许多建置试图反应的所谓“理念”,只是中国文化的常识。东郭先生、同室操戈、熙熙攘攘、追名逐利、以直报怨……很难理解么?有没有必要姑且不说,造作一番,反倒让人糊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