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25期《观棋有语》,老苏一句话,算是泄了天机了 -- 绝对不是白领

共:💬73 🌺531 🌵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真的是西方文化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智商问题,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是哪儿混淆了。也就是主体性即可以是反对什么,也可以是某种自我实现。

这甚至可以还原到文化和哲学上去,我有一个回复方兄的草稿,刚好可以拆开回复你。

西方的思路是

主体–定义–客体 (it–is–thing)

考虑到事物自身的确决定了它自己的内容范围,这样说是没错的。但是这句话同样也可以解释为

我–定义–你 (I say it ← I say it's ← I say it–is–it is thing)

也就是说,主体即是自有的存在,自身的边界。也是自身的可能,自由的发展。这两个都是主体性。

existence ( it )、being ( is )、essence ( thing ) 都可以作为主体。

问题是有人把它们混淆成一回事了。

is 就是 being 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自我言说或者说自我定义就是主体性或者自由,对应历史上的无数理论,毫无问题。问题只是你如何理解,想拿它来做什么。

这方面有两个材料,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前者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要自己给自己定义,这就是自由。后者是父亲定义了你,真正的恐怖是不死之父,摆脱父亲就是自由。这也是俄狄浦斯情结(aka.西方文学是帽子史)的来源。

这里没讨论更高存在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客体,主体就是更高存在。相对于定义,事物本身就是更高存在。另外解释一下帽子,帽子意味着主体性危机。而引发危机的女性其实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他们可以肆意抹黑女性来体现这种危机。

另外,我定义你那里还原了一个句子的原始形式,这种原始形式可称之为预设。而这就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将存在问题转化为真值判断问题,也就是分析并澄清背后的预设。所以这个思路也是科学的起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