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其昀《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讨论之一 -- 包子1971
《丁丁在苏联》讨论之一:埃尔热与纳粹的合作、丁丁的“正道”形象、“学得文武艺、货卖市场家”(一组对话)
A:
乌克兰战争爆发几个月了,最近网上传播一本漫画《丁丁与基辅幽灵》,大概是西方心理战部门的手笔,渲染乌军“保卫首都空战大捷杀敌无数”。你们听说了吗?
说起来,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陆续看过几乎全套《丁丁历险记》的系列小人书。上世纪80年代《丁丁历险记》在国内大热,翻译质量也很用心,跟当时的译制片一样,说是二次创作也不为过。回想起来,《丁丁历险记》跟国内的《读者文摘》杂志一样,向刚刚迈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描绘了一个富足文明人道的西方世界。当然这个光明的西方也有坏蛋,需要好人去除暴安良。此外,我们的主人公——小记者丁丁、阿道克船长和小狗雪球——也会涉足西方之外的荒蛮动乱国度,传播正义,驱散邪恶,又或者发现历史文物,甚至探索地球上的未解之谜。
你们呢?看过《丁丁历险记》吗?
B:
《丁丁历险记》好像没出现在我童年里,我只记得《冒险小虎队》,还有《马丁的早晨》啥的……
C:
家里长辈是丁丁迷,给自己买了一套,我也顺便看了。印象挺丰富的:混乱的南美与中东,独裁的苏联,贫穷的东亚,野蛮的非洲,无小礼也不通大义的北美“野牛”,以及风景这边独好“不变应万变”的西欧……
对了,作者埃尔热是比利时的法语居民,丁丁的法语发音似乎应该是“唐唐”。
D:
是的,我的阅读印象也是这些:美国西欧繁荣发达,虽然世界上也有穷苦的亚非拉人民,有被霸权欺压的小国,但是有丁丁这样的社会良心伸出援手,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E:
我小时候看丁丁动画时,记得央视把丁丁揭露日本侵华当“国际正义友人”模范表扬过~
C:
说到丁丁,他的创造者埃尔热的曲折一生,很值得聊聊。埃尔热在20年代就创作漫画了,二战前给《小二十世纪报》打工,西线打响后,他就跑到法国去了。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后,他赶紧回来,发现旧雇主被勒令停业。一开始有家报社请他去,他嫌人家太政治化,就回绝了,选了比利时战前发行量最大的法语报纸《晚报》。他一开始是给《晚报》青少版投稿,后来因为纸张短缺,整个部门被裁了,埃尔热却直接被请到主刊上去发漫画,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者的创作灵感来源基本是时事热点,例如中东战争,或者是所谓"未解之谜"的神秘不可解传言,例如潜伏山中的印加国或者外星人。他的漫画创作始终紧跟社会主流的态度,绝不越界。二战爆发前发表的《奥托卡王的权杖》,影射了德奥合并和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反映了西欧各国主流政治对德意的戒备。《奥托卡王的权杖》讲述了“波尔度西亚”要吞并巴尔干小国“希尔达维亚”,“波尔度西亚”的头子在漫画里叫“墨索特勒”,呼之欲出了。至于“希尔达维亚”的原型,从名字(特兰西瓦尼亚+摩尔多瓦=希尔达维亚)到民族服饰,都接近30年代的罗马尼亚,乃至于当地想谋朝篡位的法西斯组织也叫铁卫军。但整体来说,“希尔达维亚”可以看作欧洲小国群像的集合体,乃至比利时本身。毕竟比利时也是个君主国,所以反法西斯要靠忠君爱国,没毛病~
值得一说的是,《晚报》在德占期间被纳粹当局征用了,充当宣传机器。埃尔热很会见风使舵,纳粹来了,就不搞战前忠君爱国指桑骂槐“反法西斯”那一套,转而以含蓄态度配合轴心国的形象包装。例如讲国际缉毒的漫画《红钳螃蟹贩毒集团破获记》,正派形象是被绑架的大日本帝国缉毒警。发表于1942年的《神秘的流星》,作者的灵感来自于当时布鲁塞尔街头的世界末日感,漫画中的科考队由德国及其仆从国组成,还趁机黑了一把"国际犹太银行家",这关键词是轴心国标准财富密码~ 可以说多少掺了些占领军文宣,起码是有讨好的意思。
德占期到50年代初是公认的埃尔热创作黄金期,,包括被认为是最经典的独角兽号两篇,也是在德占时期发表的,当爽文看完全没问题。
A:
惊了!我一直想当然的以为独角兽号、神秘的流星等历险篇章创作于二战后西方“富足安乐”的50-60年代,原来是纳粹统治的产物。窗外是占领、短缺和恐怖,埃尔热却埋头于编辑部的斗室,勾画了一个岁月静好的世界…… 上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中国人对丁丁漫画毫无隔阂感,可见资本主义在达到一个富足文明阶段后,是可以长期静止的,也确实长期静止了!
对了,战争期间,埃尔热的这些漫画当时是不是很畅销?类似抗战期间张爱玲、苏青在日占区依靠小情小爱作品而爆红,逻辑也可能一致:天下事随它去,躲进小楼低吟浅唱……
B:
感觉应该挺畅销,现实太残酷,多多看漫画,故事看舒心,困苦脑后抛。
C:
好像因为纸张限制供应导致发行不顺利,但似乎不妨碍作者走红。得益于《晚报》的庞大读者基数,沦陷时期的埃尔热比战前要火不少。
继续讲埃尔热的悲喜春秋。战后《晚报》被解散重组,所有编采创作骨干人员都按通敌嫌疑接受审查,埃尔热也以通敌罪名蹲了监狱,虽很快出来,但被新闻业拉黑了。比利时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抵抗组织"独立阵线",一度也打算要审查埃尔热。这个时候,救星来了。比利时投降后,一批保皇党成立"民族保皇派运动"(MNR),致力于建立利奥波德三世领导下的军事独裁制,以便于“守护国体”。最初MNR与德国关系还有点暧昧,1941年被迫转入地下抵抗。当埃尔热大难临头时,MNR某成员,自称是埃尔热铁粉,出头给他背书奔走,最后官方定性“一时糊涂”,放过了他。相比之下,与埃尔热同期遭到清算的《晚报》同事里面,六个人喜提死刑,剩下的也有好几个坐牢乃至无期徒刑的。
看来,比利时的“胡兰成”们不太走运…… 当埃尔热求职无门时,又是这位保皇党帮他搞了自己的画刊,并出钱发行两篇重制版:《丁丁在刚果》和《奥托卡王的权杖》,都是忠君爱国的健康内容。
F:
这粉丝是他的贵人吧,看样子简直有再造之功~
C:
千真万确。埃尔热自述说,早期在报社上班,日更两页纯粹是卖苦力,有了自己的画刊,销量稳定,小日子舒服多了。不过他的国际知名度要等战后50年代的英译版《丁丁历险记》问世,同时作者也对早期作品进行上色和重制。
A:
保皇义士拉了埃尔热一把,或许不简单。1945年以后正是CIA反共文化战争的开端……
C:
是的。这就要说到《丁丁历险记》的开篇,1929年连载的《丁丁在苏联》……
D:
我看过《丁丁在苏联》,感觉这部作品就是一个反布尔什维主义黑哨大全。例如光鲜的外宾商店和贫穷的大众,赤匪拿枪操纵选举,发赈济粮的对象仅限党员,一边闹饥荒一边征粮出口,赚的钱用来在世界各地煽动闹事。再比如苏俄特务遍地都是,时时刻刻都在抓丁丁,而且德国警察局里也安插了苏联特务要害丁丁(总有共谍想害朕!)。再比如苏俄工业化的盛景是纸板画的车间,后面有人烧火冒充工厂黑烟。
不得不说的一个场面,是苏俄当局命令留辫子(!)的华工红军严刑拷打丁丁,说着扭曲的方块字。最后,丁丁在进了那个秘密仓库后,听到里面的警卫头子提到这里储藏了列宁、托洛茨基等人搜刮的人民财产…
一句话,反共要素大串烧~
F:
我看过的第一部丁丁漫画,就是在网上看的《丁丁在苏联》...... 看到漫画里将托洛茨基描述为“煽动闹事荼毒众生”的苏俄大反派时,我才发现,原来20年代反苏漫画都要把托洛茨基归到苏俄革命“元凶巨恶”的那一堆,一时感慨万千……
A:
《丁丁在苏联》对中国人的描绘挺有意思的,大概反映了最典型的欧洲殖民主义心态。当年的苏俄红军里有大量的德国人匈牙利人,但白卫军和欧洲反共舆论都抓住华工红军的话题不放,属于“赤魔引外邦禽兽祸害我们家乡”的恐吓营销政治手法。
类似的一个现象,是国内右翼保守党舆论抓住“劣等黑绿外来移民”的话题不放,并把“黑绿”跟“小确幸白左”绑定,再把“白左”往共产主义身上引。
B:
白俄一贯的口径:"托洛茨基靠中国辫子和犹太尖鼻子残害忠正耿直的俄罗斯人" 布鲁塞尔是白俄的一个流亡中心,估计埃尔热没少听类似的反共怪谈。
A:
网上流传的《丁丁在苏联》彩色中文版,包含了“铁幕”“克格勃”等二战后的字眼,删掉了“只有党员才能领赈济粮”“列宁托洛茨基搜刮民脂民膏”等台词。我感觉,增加现代人熟知的名词,有助于强化宣传效果,而删掉一些敏感台词(“党员有饭吃”之类的),是应付网络官方管理,以便于作品持久流传。据说这个彩色中文版本是国内某位“埃尔热铁粉”的手笔,呵呵~
B:
在文宣世界,“铁粉”就像“网友评论”一样,往往只是个方便出手的万能工具。当然,埃尔热遇到的那位保皇党,可能在政治动力之外,真喜欢他的漫画。
C:
当年《丁丁在苏联》连载后的反响,怎么说呢,褒贬不一吧!在后续作品里,共产主义的话题就不存在了,好像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的平行地球。很明显,作者有意不去碰这个话题。战后埃尔热把创作的八本《丁丁历险记》上色重制,唯独漏掉了《丁丁在苏联》。虽然那位“铁粉”贵人表示说《丁丁在苏联》是他童年最爱,埃尔热还是婉拒了重印的请求,态度很明显了:“求求您,把我当个屁放了吧!”
D:
我觉得作者是找到可以吃一辈子的读者基本盘了,这个基本盘并不想在《丁丁历险记》里出现“共产共妻多残暴!自由世界真美好!”的高音喇叭,因为丁丁的世界之外,他们听类似文宣已经听的连耳朵都撑大了,或许他们并不反对这一套说辞,但他们想在丁丁的世界里看点不一样的,让自己的心灵放个小长假。
C:
丁丁本身就是“正道”形象。所谓“正道”,通俗说就是文明人道自由安逸(现在要加上一个“多元”)的资本主义市场日常现实,有阴影,更有“正能量”,好人有好报,坏蛋逃不掉。这个“正道”形象本身就是高度政治化的,即“我是文明世界,文明世界是我”,而不需要画蛇添足的张贴枪毙赤色政治犯的警备司令部文告。
《丁丁在刚果》连载后,埃尔热还去过一趟利奥波德三世统治下的比属刚果。在21世纪的今天,拜互联网所赐,这位皇爷在刚果的骇人暴政(种植园工人不能完成工作份额就砍掉工人子女的手脚)已经天下皆知。埃尔热是否知情,不好说,但面对“皇爷爷要砍手”的现实政治,抨击或辩护都会带来是非。他的作品后边逐渐强调人道主义、选择性的反殖民主义(比如《蓝莲花》),起码说明作者发现还是“岁月静好”内容的读者多,而且自己名气也起来了,没必要直接掺和阶级战争。
此外,二战后的西方政治文宣都是藏起来的,小朋友肯定看不懂,但完全可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心灵。
F:
说到“文明世界”,涉及中国的两部是《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前些年那么大力度的宣传,感觉有一股子“文明世界跟我们有联系了”的气息。资本主义市场化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努力融入这个“文明世界”的过程。
我没看过《丁丁和基辅幽灵》,但爆发战争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止一次说过:“如果中国想要重回文明世界的话,就应该选择正确的一边”(大意)”。看来老资本主义世界已经承认中国也属于“正道”的一部分了……
E:
《蓝莲花》是当时欧洲老强盗跟日本帝国闹掰了之后的间接文化产物……
C:
随着“东升西落”,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由民主人道文明等概念的定义权,恐怕会引发剧烈的争夺。但是丁丁这个漫画人物的内核永远不变,即对资本主义市场的温柔日常生活的深刻肯定,永远不变。
A:
没想到,丁丁的身后还有这样一段波澜迭起的血泪史:
职业文化人依附在统治秩序身上,左右横跳,差点被败亡的秩序代表拉着陪葬,幸好冷战后秩序稳定,又得贵人相助,喜获新生!真是有血有泪有……史…… 可谓丁丁的世界有多少光明,作者的世界就有多少暗影~
B:
看起来,埃尔热跟张爱玲差不多,占领时期的投机经历不是为了“千年帝国”或“大东亚共荣”,而是“出名要趁早!”(张爱玲语),在市场上顺利的给自己卖一个好价钱。有才华有抱负,只缺一个机会,“学得文武艺、货卖市场家”。这类优秀的专业人士一般都选择“远离政治”的,而紧紧抓住市场本身。埃尔热的创作轨迹,显然也说明了这一点。
A:
建议有兴趣的读者,补篇80年代的英国同人作,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丁丁造反记》(中文译者:大灯蹄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o4y2agmrTI-OoP0frT9Qg?pwd=1234
提取码:1234
未完待续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4 层
🙂《醒来的年代》讨论之二:“流量爱国经济”的局限 2 包子1971 字6026 2021-11-12 05:30:59
🙂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之四:军方与“新哲学” 1 包子1971 字5646 2022-03-12 05:50:33
🙂【原创】“时尚摄影一姐作品辱华”风波:高等华人需要权力空间 10 包子1971 字7951 2022-07-07 19:32:45
🙂【原创】《丁丁在苏联》讨论之一:埃尔热与纳粹的合作
🙂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之三:未遂政变“蔚蓝行动” 10 包子1971 字8309 2021-12-28 04:52:36
🙂原来如此,根本不是政变,顶多算是闹剧 1 潜望镜 字374 2021-12-28 23:33:23
🙂小资的暴动是铺垫社会情绪的。一步步走向真正的政治震荡。 包子1971 字75 2021-12-29 00:05:59
🙂【原创】电影《战争未了》的讨论之四:佛朗哥的悟道 3 包子1971 字7966 2021-11-03 21:52:31